科考感想|登山奇旅

文摘   2024-08-08 11:12   江苏  

科考感想

登山奇旅


贝湖科考有很多难忘之处,

对我来说,

最难忘的是几次爬山的经历,

其中有三次尤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湖上路线泊船在Zunduk谷口扇边的湖湾中,为了回答Larisa老师峡谷两侧“除大理岩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种类的岩石”这个问题,望着学长和张老师向上攀爬渐行渐远的身影,我也决定踏上征途。这不是一段好走的路,大理石长期风化,大大小小的白色碎石铺满了山坡,而且越往上山坡越发陡峭,阳光越发强烈。好在踩准落脚点后,一步一步向上爬,虽略耗体力,但仍是实现了登顶目标。


难的是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次下山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因为我上山时间较迟,刚到达山顶,老师与学长们就已准备下山了。更为遗憾的是,直到山顶,仍未找寻到其他种类岩石的踪迹,老师也肯定了这一点。大概只有山上看见的更为广阔的风景,能慰藉我的努力并未白费。不过,爬山本身就是趣事!


简单拍照留念后,我们跟随老师开始下山。山体陡峭,随时向下滑动的碎石更是增加了难度,重力成了随时拽着我向下滑去的最危险的敌人。老师引导我们按“之”字形下山,脚与等高线平行,每一步都用靠外侧的那只脚使劲儿,牢牢钉住,每一刻都让身体重心向山体倾斜,就这样一步一步,伴随着几次脚滑又及时调整,我顺利跟着前面的同学回到了山脚下,成功完成了这次登山之旅。

第一座山

登高望远




第二次是夜访“三兄弟”。准确点说,是在晚上九点多泊船登岸,出发去攀登奥利洪岛西北端的山峰,近观一处名为“三兄弟”的岬角。这次攀登于我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困难,还见到了滨海山脉极美的落日与晚霞。危险之处在于下山时天色已晚,夜暮降临,只有打开手电筒才能看得清崎岖的地面,再加上雨后地面湿滑,极易摔倒。紧跟队伍,睁大眼睛,努力识别下山小径旁被草丛覆盖的地面,找好落脚点,我又一次顺利完成了这次下山之行。

云影霞光轻波荡漾的小海

滨海山脉美丽的一抹晚霞

第三次是在Sarma峡谷,也是挑战最大的一次。这次经历与第一次类似,但山体更险,碎石更多更厚也更不稳定。越往上,山体表面的岩石风化越严重,坡上的砾石也就越多越碎,除了带刺的草丛所在之地,完全没有其它可供站稳的立足之地。每一步,都可能诱发碎石整体向下滑动,成为涌动的石河。行至一半,我便不得不手脚并用,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停下时,才发现手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破皮了,也不知是被草上的刺扎的,还是被锋利的碎石边划的。


出于安全考虑,这次我和学长学弟没到山顶就决定停下,老师则继续向上攀爬,我们3名学生开始想办法下山。这次下山的经历可谓惊险,往往一脚落下,只听得碎石簌簌而落,十几秒而未绝。有些貌似稳固的大石块,用脚探去,竟也可以移动,难以找到一处完全稳固的落脚点。最后,我只能尽量放低重心,减少在这些不稳处的停留时间,不断寻找下一个更安全的落脚点。耗时良久,终于成功独立下山。

第三座山

与陡峭山坡上石河相伴的只有带刺的草丛



上山难,下山更难。

然而,山上所见的风景,却是在山脚下所不能比的。

愿我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能继续坚持这样的攀登精神,不畏难关,勇攀高峰,见到更美的风景。

山,在那儿;风景,就在山上。

大家在山上的合影



文编 | 袁锦立

美编 | 司   伟

图片 | 袁锦立

审核 | 张永战

终审 | 汪   磊



南京大学贝加尔湖科考与科研训练
南京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平台之一,介绍我校本科教育思路,充分贯彻“最好的本科教育在南大”的办学方针。平台还将用于发布贝加尔湖国际科考和科研训练的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