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茶与道教

2024-09-21 16:34   江西  

  

    

  为了解武宁茶与道教的关系,武宁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人特意驱车上太平山,向武宁县道教协会会长徐臣金道长请教。得知我们来意后,徐道长侃侃而谈。

  徐道长说,茶与道教关系非常密切。道教的教理教义就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意思是说,活好当下,有了健康的身体后,才能更好地修仙一个道龄为50周年,如果遵照道教的教义去养生,人是有可能活满三个道龄,即150岁的。历史上不乏先例,如张天师就活了148岁。道教认为,人间有四种仙药,即:艾叶,茶、生姜,红枣。把茶叶当作仙药的一种,可见道家对茶叶的重视。

  茶叶、茶文化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道士爱茶,种茶煮茶饮茶悟茶并以茶敬鬼神道士做法事时经常会运用到茶茶是道士是体道、悟道、修道的必须品。道家修炼,内修的是炼丹,外修的琴棋书画剑,诗茶酒花”。古人云“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可见,茶叶在道家心目中的分量。

  武宁太平山海拔超过千米,山体高峻,树木繁茂。人言,太平山有三宝:野茶、樱花、肉身仙。山上一些老茶树,据说,当年太平山的祖师爷章真人就以茶叶跟信众结缘。在太平山,这种以茶跟信众结缘的方式流传至今。常常有信众来太平山焚香,跪拜,祈祷,向祖爷讨茶。有的讨茶水去喝,有的讨茶叶回家泡茶饮用来讨茶的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家里有人患病的,讨祛病茶;一种是讨太平茶,希望祖保佑全家吉利安康对于信众来说,从太平山祖爷这里讨去的茶,便是灵丹妙药,能给予他们无限的慰藉。

  说到讨茶,同行的李老师说:“这个我知道的。上次我和亲戚来太平山讨茶了。我们自己带一点茶叶来,请道士施茶,求全家清吉平安。道士焚香,向祖爷祷告,念了一番咒语后,弹一点香灰在茶叶里然后我们就把茶叶带回去了。”

  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太平山上野生茶树产的茶叶品质极佳。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松树蔽日,兰花送香,因而茶叶油润肥厚多毫,香气内蕴。徐道长接着说,太平山的道士自己做一点茶一来自己饮用,二来跟信众结缘。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洞林业管理站,在太平山种植了一大片几十年后,茶园荒芜了。后来,太平山茶业接手采摘太平山野生茶,专门来做“太平红茶”,成就了一个声名鹊起的茶叶品牌

  道士将茶当作养生之物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茶对道家来说,是“无为茶”、“自然茶”,是养生增功茶。在道家看来,没有不喝酒的神仙,没有不喝茶的神仙。在做法事时,每一个法师都要到神像前献茶。先献茶,后献酒,共有十献,分别是香、花、烛、茶、酒、斋、果、宝、珠、衣。

  徐道长还给我们展示了道士做法事时用的《科仪》。全是手抄本,纸张如蝉翼,颜色已泛黄。上面是用毛笔写的小字。有的字写得甚好,点画之间见功夫,是很有味道的小楷。有的就写得随意了一些。徐道长说,在做法事时,在给上真献茶献酒的时候,要唱茶文。锣鼓音乐一起,道士就能唱出来。法事要做好,茶文是个宝。以下就是这些茶文:

 “夫茶者,龙牙雀舌漫夸奇,春风三拂斗芳菲。占断西湖三月景,先带江南一枝魁。信士恭虔香茶奉献。

阳和谷雨早春茶,盏内馨香泛玉葩,两腋自生芽,茶供养,精神喜气嘉。自古卢仝茶七碗,荐往仙家。

夫茶者,仙都上品,玄圃灵芽,一瓯春风碧云生,满座齐沾香瑞味,今时点献,惟冀鉴饮。

夫茶者,江南二月一声雷,占断青山百草魁,试问卢仝清切处,黄金嫩蕊闻争菲。金鼎火,玉炉炊,汤煎蟹眼雪浮杯,师真愿鉴龙团会,习习春风满袖回。

稽首献香茶,气味清嘉,满瓯白雪,白雪泛银牙。一啜清风生两腋,飞步天涯。

茶出高山占草春,茶萌雀舌散芳芬,茶烹玉斗花飞雪,茶酌金瓯献神明。

香茶在樽,开壶酌献。伏闻茶也,正月清净二月芳,三月发芽四月香,玉女烹煎呈上帝,惟愿高真集会尝,无任致恭,香茶上献。

   这些茶文,大多来自前人的诗文,是对茶叶的赞美。当然,这些茶文不是在做同一场法事时同时唱出来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法事,选择不同的茶文,显得饶有变化。

  在我们的央求下,徐道长给我们演练了一番,清唱了几句茶文,有腔有调,颇有韵味。我想,这些茶文,配合着道乐,在神像跟前唱起来,定然会传向冥冥太空,感动那些神仙吧。


三友灸堂
钟新强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