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
信息安全大赛
指导单位:教育部高教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
联合主办: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大赛目的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一项公益性大学生科技活动,目的在于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扩大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吸引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
大赛特色
01
赛事级别高
教育部高教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作为指导单位,由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自2008年起,每年举行一届,每届历时四个月,分初赛和决赛。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38,在中国矿业大学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定级名单中为一级乙等。
02
公益性赛事
大赛为纯公益性赛题,全程不以任何名义收取参赛选手任何费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参赛选手的参赛成本,避免了学生因参与大赛带来的经济负担。
03
侧重考查参赛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性,也有工程实用性,从而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学生的信息安全理论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
赛事流程
活动阶段
时间安排
报名与辅导
初赛名单公布
线上初赛时间
分赛区名单公布
分赛区竞赛时间
总决赛名单公布
总决赛
4月29日–5月20日
5月24日左右
5月28–29日
6月3日
6月6–20日
7月1日
8月6–7日
(1)官网注册:所有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均需要在官网注册。
(2)组队:由队长在系统中邀请队员、邀请指导教师,完成组队操作。
参赛对象及规则
01
参赛对象范围
参赛对象应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类和高职高专类院校)具有正规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02
参赛要求
(1) 每个参赛队伍人数最多不超过4人,允许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各高校参赛队数不限,不可跨校组队;
(2) 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即个人参赛后不可再与他人组队参赛,或个人参加一个队伍后不可再参加另一个队伍),允许有一名指导老师;
(3) 高校分布在不同城市的校区视为不同高校,各校区可分别组队参赛并入围到所在分区的分区决赛,以及总决赛阶段;
(4) 指导教师必须是参赛队伍所在高校在职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组队、知识技能训练,但现场参赛必须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
(5) 指导教师负责全程管理、指导参赛的学生队伍,参赛过程不得违反比赛规则,不对比赛平台系统和第三方服务进行攻击,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相违背(如队名等);组委会将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及创新单项奖团队的指导老师),并予以表彰。
03
参赛形式
线上初赛由大赛技术委员会命题,采用在线答题模式,题目覆盖多种创新实践能力基础技能,由知识问答环节和场景实操环节两部分组成:
1、分区赛(根据当年比赛,可能形式有所改动)
(1)分区赛,没有Build环节,各参赛队伍不需要提交赛题;
(2)竞赛模式为线下攻防赛,采用AWD或AWD+模式。
2、决赛
总决赛采用半开放命题形式的攻防竞赛形式,由Build(创新安全应用开发)、Break&Fix(攻击、防御综合对抗)两个环节各占权重比例分别为15%和85%。Share(创新思路分享)环节单独评分并设单项奖。
04
奖项设置
1. 分区选拔赛奖项
(1)分区选拔赛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获得赛区一等奖;
(2)分区选拔赛成绩排名前40%但未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队伍获得赛区二等奖;
(3)分区选拔赛成绩排名第41%~前70%的队伍获得赛区三等奖;
2. 全国总决赛奖项
(1)总决赛成绩排名第1名~第22名的赛队获得全国一等奖;
(2)总决赛成绩排名第23名~第46名的赛队获得全国二等奖;
(3)总决赛成绩排名第47名~第80名的赛队获得全国三等奖;
(4)技术委员会根据情况评选10~20赛队授予网络安全挑战创新单项奖;
(5)在相同成绩相同排名并且需要决出一个获奖名额的情况下,按综合对抗环节比分高的队伍获胜;如仍不能决出则由技术委员会评判;
(6)大赛颁发统一的获奖证书,对获奖参赛队伍予以奖励,由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颁奖事宜;
(7)所有获奖队伍及名单将以多种方式公布,并报送相关高校,作为高校评定奖学金、推免研究生等的参考;
(8)获奖队伍须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颁奖大会。
05
官方网址
http://www.ciscn.cn/
06
备赛建议
1、可关注 “大学生信息安全题库” 微信公众号,看看基础知识题
2、可联系学校指导老师,从行业采购实训平台进行练习。
赛事流程
活动阶段
时间安排
报名与赛前辅导
在线提交作品
初赛名单公布
线上初评
决赛名单公布
决赛会评
4月25日-6月13日
4月30日-6月15日
6月18日
6月25日-7月25日
7月31日
8月19日报到,8月20日-8月21日竞赛
颁奖典礼
议题征集
与专家邀请
主论坛
8月22日
4月25日-7月31日
8月22日
报名方式:各参赛队伍学生通过竞赛网站进行注册,网址为http://www.ciscn.cn
参赛对象及规则
01
参赛对象范围
报名截止日期内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均可报名参赛。
02
参赛规则
1. 参赛队伍:
每支参赛队不超过4名学生(包括1名组长),每支参赛队限指定1名指导教师,每名学生限参加1支参赛队,各高校参赛队数不限,不可跨校组队。
2. 指导老师:
(1)指导教师必须是参赛队伍所在高校在职教师。
(2)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题和设计方案的论证,但具体的硬件制作、软件编程、系统调试、作品文档撰写必须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所指导学生参赛作品的原创性,并确保其不具攻击性,以及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
(4)组委会将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予以表彰。
03
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参赛作品可以是软件、硬件等。参赛作品的内容以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本年度竞赛范围定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检测五大类。参赛队自主命题,自主设计。结合作品的实际需求,建议推广使用国产密码技术。
3、参赛队自主命题,自主设计。本次竞赛采用开放式,不限定竞赛场所,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的设计、调试及设计文档撰写。所有参赛题目须得到组委会认可后方可参赛。如果参赛队伍所报题目及内容违反赛事精神和章程,组委会有权要求参赛队伍进行修改。本赛事只接受防御性的题目,不接受任何具有攻击性质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题目。
4、参赛队的参赛作品应该是参赛队员独立设计、开发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严禁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凡发现此类行为,将取消参赛队伍的参赛资格,并追究相关指导教师和高校的责任。
5、凡已公开发布并已获得商业价值的产品不得参赛;凡有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赛;与企业合作即将对外发布的产品不得参赛。
04
奖项设置
1、本届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进入决赛队伍的五分之一;二等奖获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进入决赛队伍的三分之一。
2、竞赛颁发统一的获奖证书,对获奖参赛队伍予以奖励。
3、所有获奖队伍及名单将以多种方式公布,并报送相关高校,作为高校评定奖学金、推荐研究生等的参考。
4、获奖队伍将获邀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颁奖大会。
05
作品申报方法
1.初赛
学生成功注册并完善个人信息后,要经过组队-报名-邀请指导老师之后,在“我的作品”页面点击激FTP按钮,输入网站登录密码激活FTP账户,获得上传文件的权限。激活成功后,建议用支持FTP协议的工具上传作品,比如Filezilla等。具体上传文件的规则请查看激活FTP服务器时收到的站内信。队长可以上传作品,队员不可以上传,但可以看到作品提交状态。应提交的资料包括:竞赛作品的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作品简介等文档资料,以及作品可执行程序。作品相关文档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系统设计方案:功能、指标、实现原理、硬件框图、软件流程等;
(2)系统测试方案:测试设备、测试数据、结果分析、实现功能、特色等;
(3)其他文档:除上述规定文档以外的其他作品相关资料等;
(4)参赛作品声明:版权,技术公开等。
同时,各参赛队需另行提交离线资料一份。提交方式是:将网上提交所有资料(包括文档资料和可执行程序)交给高校联络教师统一刻录光盘,再以学校为单位将光盘邮寄到秘书处,须在提交截止日期前(以当地邮戳时间为准)。离线资料用于竞赛备案。各参赛高校必须提交,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2、决赛
决赛分为作品演示和答辩两个环节。
参赛队自行携带作品、文档及设备,到决赛地点进行演示。决赛时,承办方提供因特网接入环境。各参赛队伍须自带测试设备,如对作品的演示环境有特殊要求,请提前与组委会秘书处协商。
决赛答辩时间为30分钟,包括PPT陈述、演示、测试与专家提问,专家会现场检查源代码。评审专家对每个竞赛作品实行分项打分,集体讨论,结合网评结果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参赛作品的获奖等级。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参赛作品的获奖等级。
END
图文来源: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
校科协赛事统筹部
图文编辑:汤淇文
责任编辑:师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