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为什么大海会“发光”?

文摘   其他   2023-05-21 18:21   江苏  

绝美的“蓝眼睛”

电视剧《一闪一闪亮星星》的热播让更多人知道了位于福建厦门的“蓝眼睛”。当夜晚来临,绵长的海岸线出现蓝莹莹的微光,在海浪的拍打下有如蓝色的眼泪浪漫至极。我们今天所介绍的“发光”的海就是指“蓝眼睛”这一奇幻而唯美的现象。


其实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存在着“蓝眼睛”。最近福建平潭岛的“蓝眼泪”还登上了微博热搜,体会了一把当网红的感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红“蓝眼泪”的奥秘吧!




“蓝眼睛”发生的时间

夜光藻引起的蓝眼泪多在4月份出现,海萤引起的蓝眼泪会在六月份左右出现。结合往年经验,平潭蓝眼泪的时间一般是4月至10月间。也有些年份会在2月份就有发现蓝眼泪的踪迹。由于蓝眼泪的发生时间跟气候、水温等因素相关,如果天气变暖加之水温合适,蓝眼泪就有可能提前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蓝眼睛”呢? 


蓝眼泪的成因各大专家学者都有各自的说法。

据福建日报报道,“蓝眼泪”已被证实由两种浮游生物形成,一种是希氏弯喉海萤,另一种是夜光藻。而在平潭,最常见的“蓝眼泪”发光生物是夜光藻。

据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官方微博介绍,夜光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夜光藻在中国整个近海可以采到,而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因夜光藻的身体内有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会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光芒,当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时就会发出浅蓝色的光。

此前,厦门也曾出现过“蓝眼泪”现象,其主要发光生物也是夜光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生态学系主任、海洋生态专家黄凌风教授表示,夜光藻的出现主要与海水温度适宜、食物丰富、天敌少等因素相关。当海水涨潮,使得较多夜光藻向岸边聚集,便形成了“蓝眼泪”现象。

黄凌风表示,夜光藻受外部刺激就会发光,即使离开海水,用手指触碰,也会发光。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夜光藻繁殖速度快,对环境依赖程度高,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而消亡。


 





蓝眼睛的危害

形成“蓝眼泪”的藻细胞在聚集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可能会感染人类。 因此在观赏“蓝眼泪”时,不建议直接用裸露的肢体接触“蓝眼泪”,尤其是肢体有创口的朋友。

“蓝眼泪”如此美丽,不少朋友就想把“蓝眼泪”带回家。但这可能行不通,夜光藻需要在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而这些条件只有专业的实验室才能提供。

如果从发生“蓝眼泪”的海域打点海水带回家,可能当晚还能看到点点蓝光,但2—3天后夜光藻就会死亡,也就无从看到“蓝眼泪”。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总工董燕红表示,夜光藻本身是无毒的,但如果密度过高,分解时能造成海水缺氧,同时它分泌的氨类物质会恶化水质,而且可能会堵塞鱼鳃,使鱼类缺氧死亡,对海产养殖造成一定的危害。

另据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官方微博介绍,当夜光藻大量密集于海面达到一定的标准时,便会发生赤潮,海水呈红色。夜光藻赤潮不仅会改变海水pH值,使水体粘稠度增大,也可能改变浮游生物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

董燕红专家解释,赤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跟气候环境、区域水温、水体营养盐(浓度、氮磷比、硅氮比等)、水动力学等都有关系,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才能进一步判断其发生原因。


对生态的影响

形成“蓝眼泪”的前提是夜光藻细胞聚集并达到一定密度,当密度达到每升海水中有3000个或以上夜光藻细胞时,“蓝眼泪”可以看作是一类由夜光藻引发的赤潮(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生态灾害),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水质量以及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因为在夜光藻赤潮消亡过程中,一方面,细胞大量死亡破裂会向水体中释放高浓度的铵盐等营养盐,造成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破坏水质。另一方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剧,会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鱼虾蟹贝遭了殃。



有科学报道表明,夜光藻赤潮能造成鱼类等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



大自然慷慨又美丽。今年的“蓝眼睛”已经开始出现了。大学生特种兵们考虑去赶一波儿发光海吗?旅途期间请一定注意安全、爱护生态环境哟!


图文来源 :网络
图文编辑 :田子怡 沈琦
责任编辑 :师嘉怡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公众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