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长寿。

文化   2024-06-10 10:15   江苏  




为什么“息”这么重要?

为什么“息”这么重要?生命的四大——地水火风,其中:骨头、肌肉属地大,不大好下手修炼;水大属血液,属于液体类,从这一步下手修炼也很难,不过,功夫做好以后,水大自然完全净化了,此时血液流出来是白色的乳汁;至于火大:功夫到了相当的火候,三昧真火发出时,百病皆除,可长生不死。


总之,四大中最重要的是风大,就是呼吸往来的气。一口气接不上来就会死亡,所以气最重要。念头与呼吸有很大的关系;思想越散乱,呼吸就越乱;思想细了,呼吸也跟着细了。到鼻子不呼不吸时,才叫做“息”。所以打坐做功夫,调不好息,谈不到得定;也谈不到止观的止;充其量,只不过有一点影子而已。打坐后身体变好,并不是你方法修得好,是静坐中,无形中在调息,气息变细了,身体便转好一点,如果我们把意志专一起来修持,那效果就更大了。


由初步起修,到证果成阿罗汉,再到成佛,不论大小乘,都不离这个安般法门。佛在《增一阿含经》中,由罗睺罗的报告,已露消息给我们,只是我们没注意到而已。


成道不成道暂时不谈,活着能少病少恼,走时干脆利落,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已是第一等人了。借着炼气修气,最容易达到这个目标。炼气只是初步,因为真息并不是气,这个初步的方法,等于靠火柴来点燃一个东西,使它燃烧。所以密宗称之为“燃法”,是靠我们后天的呼吸,来点燃与生俱来,本有的原“炁”(音QI)使其发挥功能。


——南怀瑾先生《如何修证佛法》


炼息可断去欲念,做到不漏丹


到了息入知入、息出知出、有觉有观的状态时、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在,以为这是妄念没有空的缘故。其实这种心理是矛盾的,再做十年功夫也没有用。这是初步有觉有观的当然现象。以为这是妄念,就是理认不清。拼命想办法除妄念,怎么能得定?怎么能上路?白做了。功夫到了这个时候,要参考罗睺罗的这一段报告。


到息真正充满了以后,可以忘掉身体,进一步求大乘道,再进一步到达“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佛把秘密说了,呼吸的往来是生灭法,是现象,我们的生命都在生灭中,而能使它往、使它来、又能使它生灭的那个,并不在生灭中。那个是本体,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心的体。所以,炼呼吸时,如走大乘的路线,定中有慧,“性风真空,性空真风”,然后到达“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与孟子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炼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炼息可断去欲念,做到不漏丹。老年人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长寿。


——南怀瑾先生《如何修证佛法》


静坐数息是从风大观入手


天台宗讲究止观止法,即是从十念法中之安那般那入手。西藏密宗宗喀巴大师传与达赖、班禅以后所讲的止观法门,与天台宗,几乎是同一路线,也是从修安那般那出入息修法入门。念此法必须先知道吾身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加上“空”大而构成了身体。加上识便成六大。再加上“觉”构成人体完整的七大。因此在肉体生命有了精神灵魂之作用,而有知觉、感觉纳受之作用。


静坐数息是从风大观入手。风大在人体里的作用,是由呼吸的往来。由呼吸入手的修持法门有很多,世界的显密各教,印度瑜伽、希腊、埃及和中国道家等所修的出入息等法,就有两百多种,实在很有趣。这也就包括现在流行的什么门、什么功等。


密宗黄教、天台止观之法,大致上都是说明如何利用出入息而习定。例如天台宗的六妙门(小止观)也是念阿那般那,由出入息入门。所谓六妙法门就是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南怀瑾先生《定慧初修》


数息功夫好,自然却病延年,身心康乐


数息为六妙门之第一步。所谓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间,叫一息,也叫一念。数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计算其次数。数息的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因为凡夫一念之间具有八万四千烦恼,数息等于是打鱼拉网,慢慢收,心收拢之后,一到心无散乱时就不要数。如果再数,则是头上按头,多此一举。不用数之后即须随息,若强再计数,便是自增妄想。至于计数的方法,大致分为下例三种:


1、由一数至十,再由十倒数至一。如此反复,做到呼吸时只有数字没有其他杂念。(1、2、3……10、9、8…… 2、1……)。


2、由1、2、3……按次计数下去,数到最后,这中间并没有杂念妄想,数字并没有差错,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1、2、3、4……99、100)。


如果在数息中同,岔入其他妄想,又须再来从头数起。


3、数息分两种即“数入”与“数出”。“数入”乃按呼吸之吸时计数。“数出”乃接呼吸之呼时计数。体弱多病者宜修数入息;血气旺盛、欲望多者宜修数出息。


数的过程呼吸对于风大的感受分别为风→气→息三个层次。开始时,呼吸粗,称之为风,静定后,呼吸较细,称之为气。再进一步,身心宁静,只有感觉自己内在呼吸,却听不到呼吸声音,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数了,即进入随。


静坐数息时,呼吸自然,身体在放软,不要练气功(此非佛法的心行法门),耳朵回转听自己呼吸。如在闹处修,听不到呼吸声,便用感觉来听。


此时至少有三处用心,一为感觉不好或好,二则听呼吸出入息.三于计数出入息时,须注意如有妄想则重新计数。因此一念之问,具有八万四千烦恼。此言不虚,例如拿笔写文章,半天未落笔前,不知多少念头妄想产生。然而一旦灵感来时,则运笔如神。光速尽管快,还是不如念速快。西方极乐净土,固然离我们那么遥远但一念之间,屈伸臂顷,即到莲池。


庄子讲静坐。如表面像似静静地坐在那里,事实上,内部心念,在开运动会、讨论会,此即所谓“坐驰”。真正的禅定功夫,必须达于“坐忘”。即忘了身体,忘了一切.才是定。


数息过程中,身心会有变化,常会发现病症,这些疾病潜伏在体内,经由修持才发觉。数息功夫好,自然却病延年,身心康乐。


——南怀瑾先生《定慧初修》




繁体版

简体版

有声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今日芒种12:09:40 | 南怀瑾先生:平日整天忙忙碌碌,学会这样保养精神

南怀瑾先生:当你空到极点,什么都没有,到了一切“鸿濛未分”这个境界

【有声书上新】《楞伽大义今释》:南师点拨楞伽经奥义,提出108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

2024第十八届太湖大学堂夏令营火热报名中!

六月公益共读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通史入门书,解惑脉络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老古书屋

老古文化
老古文化事业由南怀瑾先生在台湾创办,出版正版南师著述及南师主编古籍,现已陆续在大陆发行。南师留下大量珍贵影像、原声,老古会定期整理更新,并在公众号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