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22:19:49 | 南怀瑾老师:夏天伤于暑气,要注意这几件事

文化   2024-07-06 16:48   江苏  



小暑时节

2024年小暑时间7月6日 22:19:49,农历 2024年六月初一。


唐·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六月是小暑、大暑的节气,所谓三伏天。


这时常看到有些人去贴膏药治病,这时是阳气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


所以夏天我们体外感到很热,这是身上的阳能向外放射,而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


冬天的井水或者太湖里头的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这个水是凉的。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地球的物理。我们的身体,冬天吃火锅,什么都不怕,消化力很强;夏天就不行了,胃是寒的。所以这就是天地阴阳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夏天伤于暑气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夏天伤于暑气的话,汗多口干,喜欢讲话不停。譬如我们有一个朋友坐在那里非讲话不可,一讲话停不了。他里头已经感染,暑气浮在外面。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肋緛(ruǎn,收缩)短,小筋弛长,緛(ruǎn,收缩)短为拘,弛长为痿。”如果外面湿度太高,我们穿得不对,湿气就浸进来了。要注意,人的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这个水不流畅就满了,就发湿气。我们的生命够可怜的,很痛苦,都是湿气,湿气太重时头脑不清楚,感觉头重,困住了。如果湿里头加上发炎发热,筋就软了会抽筋,或者是拉长或缩短,动不了,就像普通讲的中风那样子。实际上是伤到气,也是中风的一种。


——南怀瑾先生《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夏天更多维他命乙(维生素B族)的消耗

以现代医学来说,夏天更多维他命乙(维生素B族)的消耗,尤其在台湾为然,试以面粉实验,在台湾的夏天,面粉中的维他命乙挥发得更快,有时候我们觉得精神不够,心里闷闷的,实际上就是维他命乙不够,要注意补充。


在某一地方,需要些什么,要特别注意,像产妇在台湾要吃麻油鸡,在大陆有的地方要吃红糖、老姜鸡汤。


我们小时候到外地读书,老祖母要在我们的书箱里放一把泥土,这是为什么?


第一是乡土观念,老祖母希望我们不要忘记了自己是哪里人;


第二这把泥土很有功用,在外地生了病,治不好的时候,用这种家乡的泥土泡水喝,病就会好。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还是多年前在西康边境,有一次身体很不舒服,自己认为不可能生病,想不出生病的原因,找医生治疗,诊断没有病,后来找到一位老和尚,也是一位名医,他替我把脉以后,也说我没有病,但是他再进一步问到我是浙江海边的人,诊断是乡土病,建议我找家乡的咸鱼吃。


我看过医书,这个说法很有道理,赶快找来吃了以后,果然见效,所以有时候会生这种病,也不必害怕。


——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


心静自然凉

中国文化一句老话“心静自然凉”,要注意这个,非常重要。我还记得年轻时,站在操场看兵操练,自己站五个钟头,全身武装,还穿着皮马靴,在大太阳下,里头的汗像雨水一样的流,外面看不出来。我静静站在那里,屹然不动。


那个时候没有体会那么深,只好把自己忘了,要装英雄嘛,要领导别人,做模样。什么叫心静自然凉?对热啊、冷啊,不在乎它,不理它。你说热得不得了,想到热得不得了,你更热了,所以不能心静自然凉。你看大家因为有个老头子坐在这里给你们乱吹,一听话把这个热的观念一忘,就好多了,这是心静自然凉,修养的道理就是这样。


——南怀瑾先生《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繁体版

简体版

有声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招生简章 | 太湖大学堂附属小学 2024秋季开始招生

2024第十八届太湖大学堂夏令营火热报名中!

承历史之责任 启成长之新篇 | 太湖大学堂附属小学第十三届毕业典礼

南怀瑾先生: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长寿。

六月公益共读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通史入门书,解惑脉络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老古书屋


老古文化
老古文化事业由南怀瑾先生在台湾创办,出版正版南师著述及南师主编古籍,现已陆续在大陆发行。南师留下大量珍贵影像、原声,老古会定期整理更新,并在公众号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