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 2020, 142, 22, 9908–9914】
α-卤代甲基酮,β-酮基酯和氨缩合得到吡咯的反应。
1,4-二酮和伯胺(或氨)反应制备吡咯的反应。此反应是Knorr吡唑合成的变体。
该反应由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诺尔(Ludwig Knorr)首先报道。一般地,氨基酮应做成盐酸盐,或原位生成中间体后立即参加反应(如以氨基肟作原料),以防止氨基酮发生自身缩合。
四、Van Leusen 吡咯合成 ,常用试剂-对甲苯磺酰甲基异氰
通过硝基烯烃与α-异腈酸酯之间的所和反应得到吡咯环衍生物的手法。
六、Piloty-Robinson Pyrrole Synthesis
肼和两倍当量的醛做原料,合成3,4位上具有特定取代基的吡咯。反应生成二亚胺中间体(R–C=N−N=C–R),然后在盐酸作用下重排,失去一分子氨关环得取代吡咯。
烯胺酮(或1,3-二羰基化合物)和α-甘氨酸在乙酸酐中反应得到N-乙酰基吡咯的反应。
2,5-二烷氧基四氢呋喃和伯胺反应制备N-取代吡咯的反应。此反应是一种保护伯胺的方法。此方法得到的吡咯,官能团耐受度高,可以进行各种高活性的反应。
九、Hinsberg吡咯合成反应
类似Hinsberg噻吩合成反应,二(2-乙酸酯基)胺和草酸二甲基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吡咯。
十、其他
先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1,3-Dipolar Cycloaddition),再进行逆-DA反应。
类似Click反应叠氮-炔环加成。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1260–11261】
十一、钯催化吡咯合成
【Chem. Commun., 2000, 873-874】
【J. Am. Chem. Soc., 2011, 740-743】
1999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 (東京大学理学部化学教室,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okyo University)的奈良坂纮一 (奈良坂 紘一,Narasaka Koichi)研究室报道了钯催化剂参与的γ, δ-不饱和酮肟酯 (γ, δ-unsaturated oxime esters,其中γ, δ-不饱和酮-O-五氟苯甲酰氧基肟最为常用)的氮杂Heck-Mizoroki环化 (aza-Heck-Mizoroki cyclization,又称为amino-Heck reaction),形成吡咯环的反应[1],该反应称为Narasaka-Heck环化反应 (Narasaka-Heck cyclization)。
十二、铜催化
【J. Org. Chem. 2018, 83, 2104−2113】
【Green Chem., 2018, 20, 4409-4413】
此方法底物普适性很高。对于芳基取代的烯炔,该反应体系产率最高可达到88%。烷基取代的烯炔,该催化体系同样适应性良好。产率最高可达到72%。
【J. Am. Chem. Soc. 2020, 142, 22, 9908–9914】
十三、过渡金属催化的环异构化反应
【J. Org. Chem. 2019, 84, 21, 14320–1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