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汤老师要讲“科学”?听上去不错!但要知道讲“过时”科学可能加固认知枷锁呢

健康   体育   2025-02-07 00:03   北京  

点击上方“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可以订阅哦!
在我们的常规认知里,身体是由实实在在的器官、组织构成,而思维(心、念、意)似乎是一个独立于身体物质之外的、缥缈的存在,它产生想法、情感和记忆。练习瑜伽的你,多半已经知道这两者有着超乎想象的紧密联系,但是这种认知的出发点多半是出于传统、经典或者对大师的信任;但是我这篇文章带你从“科学”层面来了解身心合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奇妙的领域,颠覆以往的认知,开启全新身体疗愈之门。
一直以来,我们在理解人类生命这个复杂的综合体时,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些观念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着我们对身体和心灵之间关系的认知。其中一个典型的误区就是认为“身”完全属于物质的范畴,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我们的身体结构、器官的形状,或者身体的呼吸和动作;而“心念”则被看作纯粹是精神层面的,非物理的存在,只与思维相关,像我们脑海中的想法、知识、情绪、记忆等 。在这样的认知框架下,身体和它衍生出的“心念”,似乎只能遵循熵增定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就好比一台越用越旧的机器,各个零件不断磨损,最终停止运转。
但是根据很多现代科学,比如解剖列车、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表现胚胎学等学科以及很多当代身心疗愈实践的专家们的跨学科研究告诉我们:不需要把“人”这个生物体看做是一个大脑主导的智慧生物机器,更应该把我这个生物个体看做是一个流动中并自我调节的信息矩阵,这个系统时刻都在运作,不停地传输和交换着大量的数据,不是从大脑到身体上下双向,而是无数路径不可思议地复杂地。现代科学给了我们很多有趣的观察角度:
能量场: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器官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广播电台,通过各种波介质向外传递自身的信息,同时也在接收其他器官传来的消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物体和事件都是各种波场相互交叉、增强的结果。而我们人体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这种流体介质的特性让我们能够高效、精确地印记、产生和传递各种波形。身体内部的每一次微小变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波动,而细胞们则会对这些波动的节奏做出反应。
分子智能: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它们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微粒,而是形式和功能的复杂组合,已经具备了一些微型“身体”和“思维”的特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塑造并维持着分子的整体形状,确定了其内部区域的能量属性,还建立了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的外部连接点。分子的结构和内容一旦发生变化,其物理和能量配置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它的潜在功能和“意义”。像RNA这样复杂的分子,甚至还能够自我复制。分子就像是充满能量的表意符号,它们不断组合、变化,创造出物质世界的“语言”。计算机技术标记分子序列来创建代码的发展,就充分证明了分子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是分子本身固有的能力,只是我们现在才学会去利用它。
细胞膜“大脑”:细胞膜是生命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将生命单元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区分了“我”和“非我”。这看似简单的屏障,实际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自我反应智能。它不仅要维持边界的稳定,还要负责筛选物质,让生长和更新所需的原材料进入细胞,将有害的毒素阻挡在外,同时处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细胞膜就像细胞的“记忆大脑”,通过各种“门分子”来调节物质和信息的双向流动。这些“门分子”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像执行反射策略一样,做出打开或关闭通道的决策,比如遇到毒素时关闭通道,遇到营养物质时打开通道。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就像一个微型的身体。
液体“传讯”:循环系统可不只是运输氧气和葡萄糖、清除代谢废物的“管道”,它还是细胞和组织相互通信的重要渠道。通过发送和接收神经肽这种微小的化学信使,细胞之间实现了直接的信息交流。血液、淋巴和细胞间液中充满了各种携带信息、催化细胞活动的分子。除了我们熟悉的激素和信息素,还有80多种甚至多达300种对情绪、认知和功能有显著影响的物质存在于这个庞大的化学物质库中。有一些机制很可能在神经网络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细菌群落就会对和我们体内相同的神经肽做出反应,协调集体行为。
筋膜网络:结缔组织在我们的身体里无处不在,胶原蛋白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把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还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和普通导体不同,半导体能够以多种方式转换电脉冲,就像灯泡里的灯丝把电转化为光,加热器的线圈把电转化为热一样。结缔组织不仅能传导电流,还能在受到弯曲、拉伸或压缩时自我产生电流,是一种压电物质。有人推测,它可能就是针灸经络传导能量流的介质。由于结缔组织紧密包裹着身体的各个部分,从器官到细胞,所以它在连接身体结构的同时,还能整合大量的信息流。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过去常被认为是身体唯一的信息系统,但实际上在它出现之前,其他信息系统早已存在并正常运作。神经在早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它能够整合身体内几乎所有其他形式的信息,形成更密集的数据组合,更快地协调整体模式,以应对各种信息输入。
了解现代科学为我们揭示的身体内众多神奇的“信息流”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瑜伽体位法以及各种依托于身体的身心疗愈方法。对于瑜伽练习者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要点必须“get”:任何接触、动作,体位,呼吸,甚至是有意识的注意力焦点的转移,都会立刻引起身体内生物信息矩阵中的某种变化。实际上,很多身体疗愈的奇迹就是基于对这类原理来发挥作用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练习瑜伽体位在一个时间段之内好像为练习者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身心转变,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另外一个时间段又成了身心的负担。从“信息”角度来看也可以解释各种“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身体疗愈,比如:暗示性疗法,安慰剂效应,按摩手疗,针灸,气功.... 等等。不要认为瑜伽的疗愈仅仅来自“拉伸”“打开”“激活”...这类“物理机械效果”,我们的瑜伽练习才真的能够出现疗愈的奇迹,这就是本文标题中的“打破认知枷锁”的意思;因为只有在信息的维度,瑜伽练习对身体的疗愈效果才能强大并且持久,这就是“少做多感受”练习理念的科学基础。
这个道理就类似现代医学常常把身体看作是由一个个零件组成的机器,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就通过添加、移除或替换这些“零件”来缓解症状。这种方法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身体并不是简单的解剖部位的集合,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化的信息组合。信息和机器零件不同,它不会“损坏”,也不能像修理机器那样简单地“修复”。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混乱的,也可能是正确的或者误导性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把练习瑜伽的“身心转变”误认为是脊柱怎么怎么样,关节开不开,这里那里是不灵活或强壮... 这样的理念其实都还停留在“经典物理”或“西医”的世界,并没有跟上时代。其实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疗愈师单单是用温柔的手触摸或者用非常简单柔和的“体位”就可以在客户身上创造的身心转变,这类奇迹完全不亚于几十年体位法的折腾。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对身体、心念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这不仅能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也为我们探索健康、治疗疾病以及提升自我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或者疑问,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开启这场奇妙的知识之旅。

本文参考书籍:


《The Biology of Belief》Bruce Lipton

《Stalking Wild Psoas》Liz Koch

《The Awakening Body》Reginald A.Ray


阿斯汤加瑜伽之路
原创内容助力瑜伽精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