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这是开窍了吗?还是突然幡然悔悟了?僵持了四年的中印边境,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先是印度的外交部长对外表态,说是印度已经与中国,就两军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执行的巡逻安排达成了协议。按照印方的说法,中印边境有望回到2020年脱离接触前的状态。
正在进行边境步行巡逻的解放军边防分队
我们知道,中印的军长级会谈,加起来谈了得有20多轮了,前后绵延3年以上的时间,如今终于算是得来了一个阶段性成果。
在22日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了这个问题。发言人林剑是这么回答的:中印双方已就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中方对此予以积极评价。下一步,中方将与印方落实好上述解决方案。
林剑的回答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中印双方确实就边境地区问题,达成了解决方案;其次,中方对这个方案还是比较满意的,予以积极评价;接下来,中方要与印方一同落实好这个解决方案,不是说大家口头宣布一下,签个字就完事了,还是要看双方的落实程度。
我们也知道,印度这个国家小聪明很多,不能看他们嘴上说什么,还得看他们手上做什么。所以协议签订之后,主要就是看印军如何履行承诺,中印边境才能真正结束军事对峙。
在加勒万河谷和班公湖的几次冲突当中,中印两军打了一场21世纪大国之间的冷兵器战争,结果是印方落败,伤亡惨重。这次冲突,引发了中印最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一次边境对峙。
印度那边的兵力,一度高达10万人以上。大量的先进武器、弹药和资源,不停地往中印边境送。这四年里,莫迪政府也花大力气翻修边境基础设施,更新装备,成立新军,可以说也把印度人累得够呛。
印度增援边境的BMP-2步兵战车,由于自重较轻,反而比一众坦克更活跃
中印两军的对峙持续了4年,终于得来一个好的结果,印度人肯低头,其实也有多方原因。
首先,印度在和中国对抗的这几年里,已经吃到了苦头。意识到和中方在边境问题上继续对峙下去,对印度越来越不利。
其次,目前印度的外部环境有恶化的趋势。美国这几年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上的围剿,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封锁,结果久攻不下。
他们用尽了手段,贸易摩擦也好,军事手段也罢,还伴随各种各样的制裁,但始终没有办法把中俄拿下。
与此同时,印度却在这个过程中“猥琐发育”,所以美西方也意识到,要给印度一点苦头吃,避免印度借着战略机遇成为第二个中国。
班公湖冲突中对峙的中印边防部队
再者,整个南亚的地缘环境也在恶化。巴基斯坦跟印度的关系没有任何改善;阿富汗临时政府对于印度也毫不感冒;孟加拉在美国的鼓动下发生了政变,亲印政府被迫下台;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对印度也是若即若离,开始倾向于和中国合作。
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印度政府的外交挫败感是很强的。在内外压力的驱动下,莫迪政府度认为有必要把精力从中印边境收回来。
在和印度对峙的这四年里,我们有没有进步?答案是肯定的。别看双方的接触线没有太大的变化,解放军也没有发兵,一路南下打到新德里。但在这些年的对峙当中,我们大大强化了对中印边境的控制能力,明显充实了西部战区的军事实力。
我们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科技能力、基建能力都远远强于印度。这次和印度的大规模对峙也让我们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变数,除了台海之外,印度也不可忽视,所以侧重点有向西部地区倾斜。
西部战区打赢了21世纪初最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
在政策变化的指引下,我们在中印边境新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桥梁、仓储设备以及兵营岗哨等。这些措施,大幅强化了我们对边境地区的控制能力。
与此同时,西部战区也得到了优先的换装,以15式轻型坦克、新一代卡车炮、模块化箱式远程火箭炮为代表的装备,优先换装西部战区。这些新型装备的到位,也强化了我们对印一线的打击能力。
除此之外,全军的新装备、新战法的改革试点也开始由西部战区来承担。有关15式坦克炮塔上安装反无人机笼,机器狗和步兵的伴随作战,无人机下放基层使用等军事报道上,西部战区的身影经常出现。
西部战区的双人反无人机小组
这一系列军事上的因素,也是印度打退堂鼓的重要原因。解放军的变化,让印军意识到,单单依靠兵力优势,人海战术,没有办法取得对解放军西部战区的战术优势,空耗下去没有用。
再加上之前提到的,印度国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最后迫使印度在边境对峙上选择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