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灰霉病主要由灰葡萄孢真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花器,在严重时也会危害叶片和枝条。
灰霉病极易在花萼感染,感染后花萼变褐,并逐步蔓延。若花蕾受到感染,便会停止发育,严重时呈现腐烂或枯死状。花瓣感染则会在内部出现水浸状的褐斑,由于花色不同,这些褐斑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更多则是从花瓣边缘造成腐烂褐变,随后扩散直至整个花朵,并蔓延到花茎,在湿度大时,则在病部出现典型的灰色霉状物。叶片被感染时,则在边缘或者尖端处出现浅褐色病斑。枝条感染最初会产生椭圆褐色病斑,严重后迅速扩散形成枯枝现象。
灰霉病菌主要以植物残体,病枝或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侵染源。作为一种兼性寄生菌,灰霉病菌不仅对玫瑰有危害,还会感染许多开花植物和水果,比如菊花、大丽花、草莓,葡萄等都会造成感染,在众多宿主之间引起病害。低温高湿是灰霉病发病的必要条件,温度在2~22摄氏度,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迅速。在早春条件适宜时,便开始萌发,并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温室不通风或在连续阴天、低光照条件下会加重该病。有时在玫瑰采摘时未见发病,但在进入冷藏保鲜或冷链运输后,冷藏高湿环境以及伤口都会极易诱发该病。
灰霉病发病蔓延迅速,一旦发病会迅速损害花朵,因此以预防是关键,以免影响效益。不同品种对灰霉病抗性差异较大,因此尽量选用抗、耐灰霉病的玫瑰品种。在温室中,灰霉病发病更为常见且严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通风,避免湿度过高,同时在冬春季做好科学灌溉以及控温,避免出现低温,防止叶片、花结露,从而降低发病风险。如遇灰霉病发病,需要及时清理修剪并及时清理残体,以减少侵染源,在冬季对病株重剪,以清除病茎上可能得越冬源,并在休眠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等进行防治。在玫瑰生产中,灰霉病和白粉病难以彻底根治,因此更要从灰霉病和白粉病的危害以及发病规律,通过综合运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使用药剂等措施来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玫瑰切花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农友们想要获取更多种植方法,就来问问农,和农友、专家们一起讨论种植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