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难度极高的光学功能膜--位相差膜

科技   2024-08-05 08:00   上海  
前言

今天写这个位相差膜,我还是挺犹豫的,因为我看了很多资料,很多技术内容还是看不懂,相信绝大部分的人也都是看不懂的。不过,没关系,学习总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暂时先收集一些信息,能写多少是多少,如果有懂位相差膜的行业大咖的话,可以划走了,都是基础普及的内容,而且还不一定对,当然最好也希望有大咖不吝赐教。


首先,我觉得要向国内那些投资研发位相差膜的公司致敬,如四川龙华,怡钛积等等,力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挑战尖端产品,这比那些大量采购德国布鲁克纳的机器,大量扩产如BOPP,BOPET膜,然后卷死国内同行的企业有追求有意义。


什么是位相差膜?

位相差膜,也叫相位差膜,也有叫光学补偿膜的,这边均是讨论用于显示偏光片行业的薄膜类产品。针对不同的液晶显示方式,如TN/STN/IPS/TFT等,均有不同的光学补偿方式。

液晶分子有多种外观形式,如棒状的,碟状的,但是都有一个光学特性,就是双折射性质。了解一下晶体的双折射性质。

一条入射光线,产生两条折射光线的现象。一条光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称作寻常光(或o光);另一条光不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称作非常光(或e光)。两束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和不同的行程距离,o光的折射率是No,e光折射率是Ne,光线穿过厚度为d的波片,位相差δ是:

而相位差值是:

至于为什么会有相位差,我的理解是这些高分子材料,分子排列是有一定方向性的,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有拉伸等工艺,从三维的角度来分析,XYZ各个方向上分子官能团疏密排列等等,引起各个方向的光学性能也不一样。

而相位差引起了o光和e光的差异,在显示上,就出现不同的图像,就有重影,这个肯定是不希望出现的。所以我们看相位差膜有个关键参数,就是要求低于多少纳米,比如小于5nm等等。TAC膜由于各方向的分子排列是杂乱的,各个方向都差不多,就是低相位差膜,可以用在偏光片或者低反射膜上,作为基膜或者保护膜,而PET在生产过程中,拉伸比较多,各向异性差异大,就不合适使用,当然也有例外,日本TOYOBO东洋纺却反其道而行之,SRF膜干脆把相位差拉到很大,8000nm以上,让不同影子离得远一些,也不会干扰,也不会出现彩虹纹等不良现象。

既然o光和e光有差异,引起彩虹纹以及摩尔纹等不良。为了改善这个光程差,就需要使用光学补偿膜,或者位相差膜,相位差膜。同时不同的视角,如果不做光学补偿的话,从边缘或者上下角度看显示屏,也会有泛白或者对比度不明显或者颜色灰度反转等不良。

引起相位差是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如果要通过光学补偿,使各向接近同性,n代表折射率,就是调整各方向的折射率。使△n=ne-no越小越好,或者超级大(SRF)。如果液晶的△n>0,就用△n<0的去调整,因为液晶多多种形式结构,o光和e光折射率也互有大小,所以有正负之分。

根据相位补偿膜的光轴区分,光轴平行于薄膜表面称为A-plate,垂直表面称为C-plate,与表面成一倾角称O-plate。以棒状液晶为例:A-plate可通过水平配向制得,用来补偿液晶盒中直立的液晶分子;O-plate的制作常用较大预倾角之配向膜或斜向蒸镀,主要补偿液晶盒驱动过程中的反向倾斜液晶分子;C-plate为分子直立的光学膜,一般用垂直配向可得,用来补偿液晶盒中水平排列的液晶分子。

使用光学补偿膜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消除液晶层的双折射效应,从而增大视角。然后不同的液晶显示方式,如TN/IPS/VA等,需要不同的补偿膜,包括因为专利等原因,各家日本厂商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比如日本富士高分子广视角膜的工作原理:低光学延迟量的TAC膜。

比如日本ZOEN瑞翁拉伸技术开发出的多种产品方案。(图来自ZOEN官网)

另外,还有以日本日东为代表的,使用涂布的方式生产补偿膜,这也是吸引国内众多厂家研究。

目前整个市场OLED屏的占比越来越多,四分之一相位补偿膜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主要作用是遮盖OLED屏上的阴极金属线路,避免金属线路的高反射性影响外界观看显示屏的效果。

不带偏振的环境自然光,入射经过线性偏光片,水平方向偏振光通过,垂直方向的偏振光被吸收;然后通过QWP变成左旋偏振光,再在阴极线路反射后,变成右旋偏振光,再次过QWP,变成垂直偏振光,最后被偏光片吸收,不再干扰观察者对显示屏的视线。


国内外大厂正积极投入研究,可见液晶涂布型相位差补偿膜技术将是极具潜力的明日之星。


这周2024年8月6日,苏州正好有个偏光片论坛,可以去学习一下。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8月势银苏州偏光片论坛的看点有哪些?

胶粘涂料等精细化工行业的朋友,了解一个专注这行业的猎头,多些职场选择,大量真实招聘岗位


胶膜矩阵
本公众号主要记录了电子材料行业的相关信息,希望和行业内的各位大咖可以有很好的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