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建立在个体回忆基础上的文化记忆,口述史以口述者的亲身经历为视角,不仅能够透过个体叙事来呈现其生命历程,亦可超越个体叙事视域,在不同口述者对特定时空记忆的相互交汇与印证中,形成关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为共同体之维系建构更为深层的意义纽带。马郢“寻宝计划”的开展目的之一,正旨在通过口述史的形式,对马郢村落共同体建设中“大大小小”人物的生命历程进行追溯,在其个体叙事中再现马郢村落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及其变迁,不断铸牢马郢村落共同体繁荣与兴盛的“根”与“魂”。 ——寻宝计划
口述者:叶正兰,1938年生,寿县大顺人,她的人生旅程动人心弦,她的坚韧和勇敢令人钦佩。为幸福,她勇敢地迈出旧俗的步伐;为生活,她和爱人携手奋进稳步向好。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她,尽管终日与药物为伴,但仍怀揣着一颗乐观之心。
叶正兰,一个生长在红旗下的新时代女性,她的一生,不受传统纲常的桎梏,充分觉醒了个人意识,坚定地脱离了旧俗的束缚,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之路。
图为爱笑的叶正兰
1938年,她出生在寿县的大顺乡,出生不久,就作为童养媳被过继到土拐的一户姓陈的家里。在养母家里,她并没有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凄苦,因为这家是在镇上做生意的,所以,吃穿是完全可以满足的,对她也是充满关爱的。
由于,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彼此间也是兄妹相称,所以两人只有兄妹之情,没办法生出另外一种情感。为逃避这种父母安排的婚姻,23岁的叶正兰离开了养父母,到几十公里以外的豸铺公社那边的一个养猪场做工。后来经人介绍,她与小自己三岁的魏发树相识,二人于1962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那个年代里,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他们当然也不例外,住的都是土坯房子,结婚也非常简单,也就一床被褥是新的,再扯上几尺花布做两件新衣裳,就算结婚了。
图为在忙活晚饭的叶正兰
婚后的叶正兰更忙了,每天,鸡还没叫,她就得起床干活儿了,和所有农村妇女一样,忙完屋里忙外头,每天忙忙碌碌的,但,尽管如此,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依然很清苦,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很少能换上一件新衣服。
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辛,但夫妻俩的感情却非常好,结婚后两个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两人共育有五个孩子,其中四个女儿,一个儿子。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他们始终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只要孩子们愿意读,夫妻两省吃俭用,再苦也会毫不犹豫的供养他们读下去。
五个子女虽然没有读到太高的学历,但都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后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各自也都已相继成家生子。
步入年老之后的老两口依然在村里生活。或许是因为年轻时吃过太多苦,受过太多累,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每天都需要吃药。然而,他们的心态依然积极乐观,而且子女们也都十分孝顺,五个孩子每年相继要回来很多次看望老人。
图为开心“吃瓜”的叶正兰
叶正兰的人生旅程是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她的坚韧和勇敢令人钦佩。在童年时光里,虽作为童养媳,但她依旧享受着相对较好的生活;而成年后,追求幸福的信念使她勇敢地迈出旧俗的步伐。结婚后,尽管生活依然不富裕,但幸福和睦的生活为她注入了不懈的奋斗动力。已是耄耋之年的叶正兰,尽管终日与药物为伴,但她仍怀揣着一颗乐观之心。她的经历生动展现了独立和奋斗的重要性,祝愿叶正兰与老伴的晚年生活充满温情与幸福。
扫码了解详情
口述历史书 | 袁萍 以“马郢计划”之利剑,破职业农民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