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建立在个体回忆基础上的文化记忆,口述史以口述者的亲身经历为视角,不仅能够透过个体叙事来呈现其生命历程,亦可超越个体叙事视域,在不同口述者对特定时空记忆的相互交汇与印证中,形成关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为共同体之维系建构更为深层的意义纽带。马郢“寻宝计划”的开展目的之一,正旨在通过口述史的形式,对马郢村落共同体建设中“大大小小”人物的生命历程进行追溯,在其个体叙事中再现马郢村落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及其变迁,不断铸牢马郢村落共同体繁荣与兴盛的“根”与“魂”。 ——寻宝计划
口述者:李家全,1932年生,几经周折定居马郢。少年家贫,他学会水中讨生活;青年屋毁,他几经周折寻新居;壮年丧妻,他独自将六个子女抚养成人。生活施以他一记记重拳,他却报以豁达,用宽广的心胸和坚定的信念,从容面对每一个挑战。
在人生的曲径上,李家全走的并不顺遂,苦难的风雨常伴其身。少年家贫、青年屋毁、壮年丧妻,生活施以一记记重拳,但为了孩子,他也只能咬牙坚持,终于在晚年时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1932年,他出生于一个积贫之家。由于家中田地常被水淹,粮食的收成一直不佳。正如古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湖边的一家只能以捕鱼为生。小时候家中一共三个孩子,因生活窘迫,老二被过继他人。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从小就在水中讨生活,因此水性非凡,成为搏击风浪的一把好手。当别的孩子还在嬉戏打闹的时候,年仅12岁的他便已独自驾船捕鱼,开始为全家生计奔波劳碌。
图为在屋前和相邻聊天的李家全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1953年,他在父母的安排下与他从小就定下娃娃亲的女孩喜结连理。结婚那天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伴随着啪啦作响的爆竹声,新娘坐着一顶大红的轿子进了家门,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两人正式成为一家人。尽管两人素未谋面,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异常深厚。从结婚以来,他们从未大吵大闹过,最多只是因为生活琐事引发的一些小情绪,事后也就一笑而过。夫妻二人在瓦埠湖度过了十年的打鱼生活,期间育有三个可爱的孩子。然而,后来遭遇了自然灾害,一场洪水冲垮了他们的房子,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搬家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一开始准备前往双庙安家,然而在实地考察后,发现双庙的水系不佳,或许是因为洪水的阴影,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地方。随后,他们计划搬到娘家杨庙镇,所有相关事宜都已准备就绪,然而不幸的是,有人抢先一步占领了那个地方。尽管遭遇了这样的挫折,他却以大度的心态面对,没有与人争吵,而是开始寻找其他的去处。最终,他们在马郢找到了一个安家的地方,并在那里落户,在这个新的家园中,李家全和他的妻子共同孕育了三个可爱的孩子,为他们的家庭增添了欢声笑语。
尽管全家一直辛勤劳作、艰苦求生,但不幸却依旧降临在这个小家庭身上。有一次,妻子身体不适,便托人购买了一些药品。然而,由于夫妻二人都不识字,难以准确掌握服药剂量,妻子不幸误服过量药物。当发现时,妻子已经面色惨白、呼吸急促,情况十分危急。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只能用板车将妻子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在还未到达医院之前,妻子就已不幸离世了。
图为在打理菜园的李家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谈及此事时,他曾几度哽咽,眼角止不住地泛起泪花。妻子的离世终将是他一生难以释怀的遗憾。他曾多次陷入悲伤的深渊,但面对年幼的孩子们,他来不及沉湎于悲痛,只能独自一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努力将六个孩子养育成人。
如今,孩子们已经各自成家立业,而他却独自一人居住在一间小屋中,过着简朴而惬意的生活,静享晚年的舒适和安宁。
扫码了解详情
口述历史书 | 袁萍 以“马郢计划”之利剑,破职业农民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