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iceo-com-cn),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卫庄 排版 | 甜醅
第 8524 篇深度好文:4114字 | 11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这几年,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一直在赚钱还债——公司每年收入的70%-80%都拿去还了债,仅去年一年,就还了1.8亿元。但截至目前,公司还有约7亿元的债务。
这已是他努力还债的结果。刚开始负债时,有供应商来公司闹事,还有“闹着上吊的”,也有人想趁机买了足力健,用张京康的话说,“想蛇吞象的”。但即便在最难的时刻,他都没想过要卖掉足力健。
据了解,债务主要是欠供应商的。7月中旬,在北京国贸附近的办公室里,张京康接受了《中国企业家》专访。谈及背负的众多债务,他表示没觉得压力太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努力挣钱还债就好。”
他也坦承,负债之后才认清哪些是朋友、哪些是兄弟。
他告诉记者,有一家合作十年的供应商,最多时公司欠了他们一个多亿,“夫妻俩真是把这辈子赚的钱都投给我了。”当时他们没催债,而且现在还在合作。在他看来,这绝对算是雪中送炭的了。
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负债。39岁刚创业时,他就曾亏了几千万元。那时他也感觉没什么压力,就想着怎么能把债还上。随后通过卖高血压治疗仪,一年多就把负债还清了。
他身上有着创业者那种“皮实感”。如今他很少在公司待着,大部分时间都到处出差跑市场;今年上半年,他还开设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开始做自己的IP。采访当天,记者观察到,有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跟拍他的日常。
面对这么多债务,他坦承更大的底气是来自足力健。
“我负债这么多,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在张京康看来:一是足力健产品能真正解决用户需求,销量仍在;二是在老人鞋赛道,足力健已经做到了“品牌等于品类”。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也向《中国企业家》表示,老人鞋作为足力健的首创品类,品牌龙头优势当之无愧。但当下消费萎缩低迷,同类老人鞋价格博弈也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空间,再加上前期负债,足力健在经营上面临的挑战不小。
而银发经济的市场,则给了张京康“翻盘”的底气。据远东资信研报,我国老年用品产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超5万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很大。
采访当天,张京康从头到脚穿的都是自家的产品,包括袜子。他告诉记者,足力健常年“跟踪”约1000位老年人,通过深度研究他们的行为,去了解什么是老人的刚需、什么不是刚需。
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左右,也是未来最“烧钱”的地方。
这项研究不单是为了只做一双老人鞋,未来还可能会围绕老年人的刚需去开发其他产品。毕竟他清楚,鞋是一个低频生意,“一个老年人一年能买一两双鞋已经算好的了”。
早在创立足力健之前,张京康就一直在做老年人的生意,他卖过保健品和老人用医疗器械。但他发现这些东西都有忽悠的成分,不能当事业做。于是在2015年,他创立了足力健,进入老人鞋这个赛道。彼时,市场上几乎还没有哪个品牌,把老人鞋作为一个主打单独品类在推。
成立初期,足力健发展很猛。凭借在央视大量投放广告,以及在各地发展经销商的模式,足力健快速扩张。张京康称,创立第三年,足力健营收就从前一年的6000万元飙升到18亿元。
随后,足力健加大广告投放、自建工厂和开直营门店。2019年,足力健的营收达到了40亿元,全国门店约5000家。
但2020年,情况一下子就变了,疫情“黑天鹅”爆发,线下门店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当年足力健营收就从40亿元骤降至18亿元。但由于“盘子”比较大,当时所有门店和总部的员工工资每个月就得花1亿元,张京康称,2020年以后,足力健连续三年亏损。
如今,足力健仍在正常经营。虽然营收比不上以前,但他说,“这两年营收每年还有十五六亿左右”,但这销售额已经挺好了,计划两年内把债还清,“现在一年还有几亿的利润,就这么按部就班还就行。”
一、危机后的教训:坚决不再做渠道
创业这些年,张京康一直是狂奔的状态——“永远是饿的状态,完全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甚至说有些不计成本。据了解,他把公司赚到的钱,都用来投资扩张了,账上从不留钱。
2017年底,足力健创立的第三年,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张京康形容,那几年增长非常快,一年时间就招了1800个经销商,线下有了数千家的门店。
彼时,老人鞋还是一个新品类。为打响品牌,让足力健和老人鞋画上等号——他决定“一切都围绕这个战略”来扩大投资,不论是品牌、渠道,还是生产方面。
于是2017年底,他做了三个决策:第二年计划在央视投8亿元的广告(用第二年赚来的钱投);同时足力健要陆续开直营店,这也要花很多钱;再就是拿出10亿元在河南睢县自建工厂。
张京康称,这些加起来要花二三十亿元。但问题是,当时足力健账上1分钱没有——“账上是0”。因为一下要花这么多钱,导致他压力过大,曾“一夜白头”。
但他在创业中的管理风格是,“基本每天收的钱当天就会花出去”,张京康说,从创业以来就是如此。在他看来,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想发展的话就得这样做,“增长是企业的核心”。
自建工厂在当时也变得十分紧迫。在那之前,足力健的鞋主要由代工厂生产,但订单常常不能及时交付,“代工效率太低了”,他告诉记者,有时下单后两三个月才能供货。
足力健还曾因为代工厂的发货流程太慢,导致错过最佳发售时间,最后积压了大量库存。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自建工厂,将供应端攥在自己手里。
另一边,足力健直营店也快速开起来了。按张京康的设想,直营店应开在商圈和购物中心,有利于打响足力健品牌的知名度。虽然直营店的投资大,但回报也大。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当时在北京大栅栏开的一家直营店,一年能卖出4000多万元,而租金才100多万元,投资回报远高于直接将货卖给经销商。
现在回头看,这些投入确实让足力健的营收创了新高,但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
2020年时,足力健的“盘子”已经非常大了——一边是自建的工厂,张京康称当时已投进去了9亿多元;一边是2000多家直营门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与此同时,足力健还花了大笔的钱打广告,相当于品牌、供应链、渠道这三个核心业务,他都自己做了。
而当时为开直营店,足力健还提前准备了大量的库存,当时的库存量有4亿元-5亿元。
看不清未来走向时,为了止亏,张京康很快就把2000多家直营店做了优化,有些小店就转给经销商了,也有些门店的租金就直接打了水漂。张说,那三年公司的人员工资、租金等成本叠加起来,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因为企业还要继续经营,他被迫不断想办法改变,这也促使他决定改变足力健的商业模式——既然品牌和供应链确定要自己来做,那渠道就不能再做了,“坚决不再做渠道”。
现在回头看,这也是经历危机,再反思后获得一个利好——让公司卸掉了做直营门店的重资产包袱。
如今除了线上电商部分,在线下,足力健只做供应链和品牌,也就是只做to B的生意——将产品卖给经销商或单店加盟商。截至目前,足力健的3000多家门店全部是经销商或加盟商开的店。
这种模式下,由于是以销定产——经销商先下单,足力健再生产,张京康称基本上可以做到零库存。
他也学会了“存钱”。他称,未来要把20%的利润留在账上,用来日后的投资或应急,“在账上留点钱,这样心里也更有底。”
二、一旦品牌需要解释,
就离“死”不远了
实际上,张并非做鞋出身。做足力健的前几年,他也不懂鞋业的周转率、库存等供应链管理内容,对行业的底层逻辑也不了解。而且当时足力健从研发到营销,用的都不是鞋业的资深从业人士,“都是外行”,他说。
但他知道用户需求,用户想要的是什么,用户认知是怎样的。
创立足力健之前,他就已经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
2014年,公司就成立了用户洞察中心,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彼时,他发现了老人脚部的16个问题,最后把这16个问题排序后发现,最重要的3个问题是脚变形、脚累、怕摔跤,于是他就围绕这三个点去做鞋。
他告诉记者,凭借对老年人用户需求的了解,这些年在产品上他基本没犯过什么错误,“每一季的产品都卖得很好”。
比如,足力健的鞋很少用什么特别的高科技。他拿一款冬天的石墨烯保暖鞋举例,很多同行会用很薄的材料,但足力健用的就是石墨烯。“因为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老年人都知道石墨烯是保暖的,这符合他们的认知。”
“用户需求”这几个字,他常常挂在嘴边。在公司的经营上,一切也都是围绕着用户需求来做。在足力健位于河南睢县的生产基地,张京康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大家都在车间里办公,晃来晃去的”。
对于一个决策、一件事要不要做,张京康关心的是能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事就不做。
现在,在把鞋做“舒服”这件事上,张京康认为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舒服”也被作为足力健鞋的新卖点,被印刷到了足力健的鞋盒上。因为舒服这点,足力健最近还破了圈。
这两年,足力健意外地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很多年轻女孩开始穿起足力健,她们会稍加装饰,将鞋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足力健也因被年轻人爆改而成为话题。
足力健内部人士解释称,足力健在年轻人中走红完全是个意外,最初是喜欢汉服的女孩带起来的,“因为专业的汉服鞋很贵,长时间走路又不太舒服,所以她们开始选择足力健,好穿,还可以改造”。
张京康的女儿张亚丽也在公司工作,负责品牌部门。走红后,张亚丽于今年也做了一个面向年轻人的懒人鞋品牌。据了解,她从大学一毕业,便进入足力健,从基层岗位做起,在很多部门轮过岗。
当问及女儿所做的新产品线成绩时,张也毫不留情地评价道,“如果这个品牌卖得不好,也会给它‘毙掉’”。他始终觉得,足力健的核心用户还是老年人。
在老人鞋领域,足力健也并非没有对手。在程伟雄看来,以斯凯奇为代表的运动鞋品牌也有“老人鞋”,这对足力健老人鞋市场冲击很大。与此同时,记者观察到,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老人鞋,回力品牌的老人鞋也在前列,且价位更低。
不过张京康称自己不太关注同行。他直言,“不叫老人鞋的,我统统不关注”,在他看来,这样的品牌和足力健不是一个体系的,而“一旦品牌需要解释,就离‘死’不远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