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写作指导: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
文化
2024-12-12 19:00
北京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一、技法详解(一)理解概念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评论,文体属议论文。【注意】文学短评重在“评”而不在“感”。尽管文学短评和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文学短评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读后感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二)表达方式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如:《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出场时,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议)诗人没有上来就介绍琵琶女的情况,而是“忽闻水上琵琶声”,先从琵琶声写起。而“主人忘归客不发”一句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为人物出场做了浓厚的渲染。(叙)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议)(三)结构模式文学短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1)“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2)“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如:《琵琶行》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分)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总)(四)角度选取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1.给定角度【2023年新课标I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题干中给出的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甲组关键词中,“未来”和“回忆”提示考生抓住阅读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即所写内容既是“未来”的想象、又是往事的“回忆”这一点展开思考,延伸至对“成长”主题的认识。乙组关键词“河流”作为文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小切口,由此深入,发现文中“河流”的无处不在,体会它的重要性,进而思考它的意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的短评思路可以是个性化的。因而试题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而是给出两个示例。考生的答案只要思路清晰、言之成理,都可得分。甲组: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未来”和“回忆”所指;成长所指;将三者联系起来构成清晰的思路)乙组: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河流的重要性;河流的意义;构成清晰的思路)2.自选角度要精心选择自己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切题要小,不可面面俱到。(1)作品的主题思想常用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这首园田诗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题目中的“归”,“归”是“归来”“返回”之意,既然有“返回”也就是说明之前并不是在这里或这种状态中的。他在哪儿呢?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开始对官场感到厌恶而疲倦,个性使然,他自比为“羁鸟”和“池鱼”,开始思念起并向往着能让自己获得自由与快乐的“旧林”和“故渊”,其中,“羁鸟”与“泄鱼”再一次表现出了他对于自己被官场束缚的无奈与苦闷。接下来,从“守拙归园田”开始,作者展示了他“不争名利”的本心,抒发出作者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2)作品的艺术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景物、事物、人物,评价作品的形象注意以下连个方面:①通过这个人物揭示出怎样的社会现象,即形象的典型意义;②评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是一位田园诗人,也是隐士文化的代表人物。诗人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深巷狗吠、桑树鸡鸣等景物融为一体,把普通田村生活情景描绘得如此美,从而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寥寥数语,把一个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隐田园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3)作品的艺术手法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本诗从“开荒南野际”到“虚室有余闲”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是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具体描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先写到了自己近处四周围绕的田地居住环境简朴清贫,随后又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众多树木环抱掩映,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再往远处看,村落炊烟依稀可见,隐隐约约的样子,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者又运用了听觉描写狗吠、鸡鸣,点缀出了整幅画面的生机,以声衬静体现人与自然的恬静和谐。随后作者又写到自己的居处,完全没有尘俗的打扰,只有房屋和心灵的空闲。作者通过白描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田园美丽图景,也体现了自己对恬静质朴的真切喜爱。(4)作品的语言特色①炼字炼句: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一语双关、表现力强等;②品味语言风格:如幽默诙谐、辛辣嘲讽、平实质朴、简洁含蓄、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等;③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摹声、通感、用典、借代、对比反衬、夸张、互文、双关、反复等。《声声慢》最大的成功,在于叠字的巧用。篇首三句十四个字,连用叠字,实分三层,由浅而深,含意深刻,韵味十足。“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侧重写状态,是闺房独处清冷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的心态描写。“凄凄惨惨戚戚”着重描绘内心感觉,是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叠字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含意,突出强调词人的悲愁。(5)作品的构思技巧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本诗层次清晰,结构谨严。诗人先写辞官归田,后写开荒南野,中间虽有回忆往事,但基本上依时写来,次第分明。并且,开头两句总领全诗,中间几处照应题旨,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互为映带,以结全篇。【例题】下面几个文学短评的选题,你觉得哪些较为精彩?说明理由。④辛词的用典艺术——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⑦崇高与秀美——试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声声慢》的美学意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选题独特,且具有研究价值,切口较小,易于深入开掘。①选题太宽泛,③评论方向不明确,⑤是读后感。二、美文欣赏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②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③在诗中的音乐描写中,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有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 “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语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④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⑥总的来说,《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的创作手法,它表现诗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的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琵琶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3)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4)选择恰当的评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第③段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点评,第④段从情感的角度点评,第⑤段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和人物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注意了点评角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5)③④⑤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描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中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议”有机结合。(6)采用文学评论的“总—分—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文学短评的总纲,第③④⑤段开头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