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犯罪分子谎称可以提供“融资”或“支付”便利获取客户信任,骗用和控制客户账户向境外汇划资金,从而达到洗钱的目的。广大金融消费者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杜绝高危行为,远离“冒牌”金融,小心“跨境”洗钱。
一
案情简介
近日中国银行衡水冀州支行收到一笔跨境汇款查询信息,信息显示汇款人为中行客户。工作人员随即联系客户了解业务具体细节和背景,但客户声称从来没有向国外汇过款。后经进一步询问,客户手机银行账号及登录密码曾告知过微信名叫“小李”的“深圳某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说可以帮他办理中国银行“中银E贷”贷款,客户还按照“小李”要求签订了纸质版中银E贷合同。工作人员告知客户中银E贷业务均需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签约办理,根本不存在纸质版合同,不能在线下办理。在听完工作人员讲解后,客户顿感不妙,再联系“小李”时发现微信已被拉黑。客户查询银行卡交易流水,此卡多笔小额购汇共计950美元,并于当日转出汇至境外。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也发现账户异常并对客户账户进行了冻结处理。最终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融资便利”骗用“他人账户”过渡资金并实施跨境汇款洗钱的犯罪伎俩。
二
案例解析
本案例中,客户因不了解金融机构贷款流程,又贷款心切而轻信陌生人,并按照其提示操作手机银行,将自己手机银行账号、登陆密码全部泄露,虽然自身没有资金损失,但这种行为属于高危行为,不但泄露了个人金融信息,还极易被犯罪份子利用,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三
风险提示
(一)消费者不要轻信未经官方渠道核实的金融信息,务必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或平台核实。犯罪份子往往利用消费者心理,以办理“信用贷款”便利、“代缴费”打折优惠等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利用其账户从事诈骗洗钱或骗取客户资金。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有效识别“冒牌金融”,避免上当受骗。
(二)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如账号、户名、手机号码、手机银行账号、密码等)泻露给陌生人,避免被犯罪份子利用,用于非法资金过渡等犯罪洗钱行为。
了解更多消保知识
请扫码关注
中国银行微银行
河北省分行公众号
【消保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