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许多没有仔细研究过清朝历史的人,其实对清朝的了解还是比较笼统的,大多都是来自电视剧中,但电视剧中可能更重视的是情情爱爱,对于官场上的描写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印象中的朝中大臣们,只有在早朝议事的时候分列两旁,然后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而这些大臣呢,从官服上便能看出一些区别,当然,在站位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品大员,七品小官这样的称呼,这其实是官员的品级划分。清朝时,有一品到九品,其中还有“正”和“从”两个细节划分,那么同样都是大官,从一品和正二品究竟谁大谁小,中间差距又有何不同呢?我们今天便来仔细研究一下。
高阶对低阶的全方位碾压
不管是从还是正,一品总是比二品大的,这个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我们都知道,从一到九便是从高到低的,这几种不同的官职级别,每一个级别,不管是大还是小,都会有正和从的区分,顾名思义,从就是那个低级的,而正就是那个稍高级一点的。
拿我们所知道,而且更熟悉的后宫举例,后宫嫔妃们的等级不同,待遇也不同,就比如说刚进宫被封为常在的秀女们,她们最初都没有自己的宫苑,而是和别人同住,而这同住的宫苑之中,还会有一个等级稍高的妃子。
虽说是同住,可是等级低的却需要每日前去向高位妃嫔请安,而且两人这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从穿着到用度都会低人一等,吃食自然也是如此,就连每月发的俸禄也会比高级嫔妃要低,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后宫女人,想要挤破了头,争得那个更高的位置。
前朝也是如此,哪个小官不想一点一点的晋升,能够走入朝堂,成为朝中重臣,有的人的确是不为名利,只为心中的理想,想要报效国家,为民做事,可也有的人就是想要那个高位能够得到的更好的利益。
古时候官员是有自己府邸的,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一品大员的侯府和京都父母官的京兆尹府,这都是朝廷按照官位所分配的,府邸的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能住什么样的府邸,能得什么样的俸禄,都是跟自己的官职相挂钩的。
就比如说,七品小官可能俸禄只有几十辆,而到了二品则到了一百多两,当官至一品的时候,俸禄可达二百两,这其间的差距,可不是,从几十到几百的人民币而已。
从一品与正二品的细节区分
首先说这从一品,从一品是品阶名,正二品也是如此,而他们的官职大概是少傅、少师、尚书、都察院御史等,这都是从一品的官职,而正一品则是太师、太傅等。
我们在区分不同的时候,先从外表来看,不同等级的官员所穿着的、佩戴的皆有不同,比如说上朝时,官员们所带的官帽,一品官帽上,顶珠用的是红宝石,二品官员用的则是珊瑚石,这两者从价上来看,便可立分高下。
再往下的等级,我们便不一一赘述,价格上更是一级碾压一级,但这顶珠的材质在雍正八年之后做了大幅度的更改,不管是什么样的品级,都改为以玻璃代替,但这玻璃也是有不同材质的,一品官员的是红色明玻璃,而二品的则是红色涅玻璃。
这还只是穿着上不同的一个小部分,还有其他细节处也有差别。从一品和正二品之间皆有不同,从花纹到图案,差距虽不显眼,但是存在,而且,都和顶珠的举例相同,衣服的图案寓意也有高下之分,当然是从一品更高贵一些。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最关心的俸禄问题,清朝给官员发放俸禄有年俸,也有养廉银,还会给官员,发放俸米,算是恩赐。
先说这个,正俸年俸,从一品的俸禄是一百八十,而正二品的俸禄是不到一百六十两,别看这期间只是差了二十五六两,但你要把它转换成人民币,可就不止这些了。
而这俸禄在官员们所得的工资中算少的,真正惊人的是养廉银,从一品的养廉银大概能达到一万五千两,而正二品则是一万两千两,这个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中间差了将近三千两,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简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且不止如此,俸米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够一家人吃的,而是太多了。一品官员的俸米大概有一百八十斛左右,一百八十斛是什么意思?
一斛大概是一百三十斤。我们以一百斤算一百八十斛就是一万八千斤,这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吃了这么多的米?就单单是这些米的价格,折算下来都达到了几万元,如此惊人的工资,难怪古时候的官员们都挤破了头,用尽了心思与手段,也想要往上争。
而且从一品与正二品之间相差的不只有票子,还有房子,都知道古代的房子都分几进的院落,他们那个时候的户型可不是我们现在的几室几厅,而是大到有十几间、几十间的房屋所构成的。
而这房子的主人作为官员之时,自然不用自己去租,去买,去建,都是由朝廷分配的,从一品的官员,所住的宅子由20间房组成,而正二品则有15间房,这房子的大小,是一个官员的门面,房子大了,自然所用的仆人也就多了,家里的人员构成也就更加丰富了,没准就可以给自己多添几房美妾呢,在外人来时,更有排面不是。
结语
清朝时等级划分的细致与森严,是远超我们想象的,在官职等级上都如此完备,这九品十八级的差距,也是如此明显,可能也正是因为细致到这样的程度,才让官员们不曾懈怠,都有了努力的目标吧,但无奈终究是有人贪心不改,还不走正途,才导致了大清最后的灭亡。果然还是脚踏实地的前行,才是晋升立业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