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非常喜欢关注过于宏大的事物,比如经济发展、外交博弈、宏观调控等等,说的聊的谈的也是一些“某某公司上市”“某某公司融资”,其实后来发现这些信息,对我那时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太多帮助。
甚至相反让自己陷入一种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的境地,所以这几年我慢慢回归到日常细微具体的生活中,譬如去关注更具体的人和事。
力求能在具体而微的事情上做出具体的成绩。
2025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也是人生进入中年的中段,面对过去纷纷扰扰、激荡变换的职场,我更加坚定要去坚持过好自己的具体生活。
感觉当代人对“热爱生活”的定义,好像就是“美食和旅行的照片拍得好看的人。”
许多人喜欢看李子柒的视频,向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其实李子柒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对生活的深度参与。
每天关注天气,根据时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做一样东西,都从头开始,从种黄豆开始做酱油、从养蚕开始做棉被;和亲人朝夕相对,能一起吃饭、聊天、听雨……
困在信息洪流和冗杂数据中的人们,在她的视频里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就像吴军在他的《具体生活》这本书中所说:
“生活,不是抽象任性的美好畅想,而是具体而细微的实际行动。”
所以,在2025年我给自己立下3个具体的目标:
1.更关注具体的工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有时候开始一个新工作时,常常处于一种毫无头绪的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虽然自己很想做好。
那么关于如何面对一份具体的工作,如何开展具体的工作,如何衡量一份工作能具体做好了,这些具体化的过程中,其实应该要设定一个衡量标准。
比如接手的工作必须量化,并且通过量化的数据能理清一个人的思路,知道他是从何种角度来判断这些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再比如新工作的开展需要先做什么?中间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取得什么样的进展算是初步合格?
这些都离不开具体量化的目标。
请记住。
没有可量化的目标,都是毫无意义的纸上谈兵。
没有可量化的结果,都是自我感动的竹篮打水。
2.更关注具体的生活
我以前常常看到很多年没到岁末年初就会写很多新年愿望,但一年过完甚至不到一年过完就走上了老路。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因为有时候我自己也经常这样。
生活无常,大抵是在过去的这一年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了,但幸好时间是公平的尺度,我们可以把时间线拉得长一点,专注于当下,在日常中挖掘细碎但确凿的“美好”,认真地过每一天。
“活着意味着起床、上班、照顾好自己、维护好关系、睡觉、吃饭......有时候日子过得好,即使过得不好,你也知道会有还行的一天,可能还会有很棒的一天。所以你休养生息,等着瞧接下来发生的事,看生活会给你什么。”
3.更关注具体的思考:
具体的思考,我所理解的就是:
所有的思想、理论,想法必须落在实处,必须践行。
就好比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想一件事,结果想着想着就不了了之,或者是想着想着没有边界,渐渐变得想入非非不知何处是尽头。
Ray先森(Rayzhang1993):职场书刊《预期思维:让自己的未来更值钱》作者,微信读书、36氪、领英、BOSS直聘等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和你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个人作品平台:微信公号、抖音、小红书、知乎。
长按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职场各类疑难杂症,
保持长期主义,做更好的自己。
都看到这里了,动动小手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