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是人们找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困扰很多职场人的老大难问题。有的人参加了十几场甚至几十场面试,最后一个offer都没有拿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在微信后台常常被问到有关面试的问题,大家提出最多的一个疑惑就是:
“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企业要求,简历也通过了,但是面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了?”
其实面试官问的问题可能会五花八门,但是他核心考察的无非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能力与要应聘的岗位是否匹配
几乎每个人在应聘时都会被要求做自我介绍,但这其实是最无效的动作。
有些人做自我介绍只会把简历上的东西重复一遍,比如我叫什么名字,我毕业于什么学校,我今年多大年纪,我之前做过什么等等。这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面试官看简历的时候已经了解了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再听你再说一遍呢?
一个好的面试者应该在自我介绍中突出自己与这个岗位相匹配的能力,这是面试官最希望看到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说:
“我在公司内部协调了5个部门140名员工,做了一个为期8个月的复杂项目,并成功为公司项目运行增效30%”,这体现的就是你的统筹能力;
如果你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从来不接受外部合作的项目,通过几层人员沟通,跟进沟通了一个月,终于让该公司的营销部经理接受了我司的合作”,这说明你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还不错。
要想表现出自己具备与应聘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你先要知道你所应聘的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比如说,你觉得对于销售来讲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是不是口才好、能说会道,甚至会喝酒、能忽悠?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销售,最关键的是具有极强的抵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口才好反倒是相对次要的。
有时候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销售。
如果你要去应聘销售,在自我介绍中能够重点展示的是你具有百折不挠的特质,你可以说你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时遇到了什么重重阻碍,以及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2.工作水平是否匹配
有时候,面试官会给你一个情景,问你会如何开展工作。
比如你去应聘一个招聘经理的岗位,面试官会问你,现在我们公司要到别的公司去挖一个人力资源总负责人,你找到了一个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人选,接下来要给他打一个电话,问问他有没有意愿,你会怎么做?
这时候就能显示出普通人和高手的区别了,普通的招聘经理可能会问:
你好,王女士,我是某某公司的HR,现在我们公司有一个人力资源总负责人的岗位,请问您考虑吗?
但真正厉害的职场人可能会这么说:
您好,王女士,我在某某招聘网站上看到,您现在在某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职位,我们公司也想要招聘一个人力资源总负责人,我们公司的规模有3000人,目前正在拓展新的领域和业务,经过我们对您的经验的了解,您更能充分发挥某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更有利于您未来的职场发展,请问您考虑吗?
一个普通的员工和一个干得好的员工关键区别在哪里?
就在于他们每一项工作的关键动作是否抓得准确。
在刚才的例子里,招聘经理挖人的关键动作就是要讲清楚能够打动候选人的优势是什么,比如说公司规模、赛道的方向、对ta的利好信息等,这些才能把候选人真正地吸引过来。
3.职业宽度是否匹配
你在面试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你的行业里最顶尖的公司是谁,他们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
你觉得谁是自己学习过的最好的老师?为什么?
近期在专业领域对你有启发的地方有哪些?
你读过的专业领域的书有哪些?对你有什么启发?
看到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毕竟之前的那些问题都是跟你平时所做的工作相关,不管回答得好不好,你都有话说。但这些问题你如果没有准备过,你可能真的无话可说。
而考验一个人的职业宽度,也就是变相在考验他的职场延展性,比如说对这个岗位是否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又或者说他对这个岗位是否更关注,包括一些相关信息都能熟稔于心,而不是只单单做一份工作而已。
4.是否具有长期职业规划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我只要现在有一份工作干着就可以,至于三到五年之后要干什么,我完全没有想过。
对于这种人,如果他在前面我们说的那几个方面上都表现得不错,可能也会有公司给他发offer,让他进来先把眼前的业务做好,但公司对他的定位就是一个大头兵。
但如果一个应聘者对于自己之前做过什么、现在找这份工作最看重的是什么、未来想达到什么高度十分清晰,表现出了很强烈的进取心,入职之后公司也会支持这个人在达成目标的前提下获得更长期的发展。
我之前认识一个同事,她之前是在一个互联网大厂做运营工作,做了四五年,对运营这方面的工作非常熟练,她说自己之所以想从互联网大厂出来,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正在创业和快速发展的公司,把运营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模块都全面地学习下,她期望在五到八年成为一家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后来她也确实如愿加入到一家初创互联网电商公司做运营负责人。
那么,面试官在面试中会如何考察你的职业规划呢?他可能会直接问你,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你对下一段工作的期待是什么?
你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你在5年或者10年之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甚至他会问你,如果我们和另一家公司同时给你发了offer,你会选择哪一家?
这时候,如果你的给出的是类似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样的回答,就会显得你对自己的未来基本没有规划。
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是让自己明白每个职业在不同阶段要做什么事,以及要想晋升到下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比如说,你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你工作的前三到五年做的都是执行性的工作,那么三到五年之后你就会面临一个选择,走技术专家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
如果走技术专家路线,你就需要选择一个领域,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攻克技术难题,沉淀解决方案,按照公司的晋升序列往上走;
如果你要走管理路线,你就要去争取带一个项目的机会,然后逐渐争取去带越来越大的项目,最终朝着CTO的方法去努力。
所以,如果你认真的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说明自己不仅有备而来,并且自己应聘的这个岗位还是职业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说起面试,这大概是很多人职业生涯中价值浓度最高的环节。
30分钟不到的一场面试,却能决定你未来3-5年要做的事情。
所以,非常值得你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准备。
Ray先森(Rayzhang1993):职场书刊《预期思维:让自己的未来更值钱》作者,微信读书、36氪、领英、BOSS直聘等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和你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个人作品平台:微信公号、抖音、小红书、知乎。
长按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职场各类疑难杂症,
保持长期主义,做更好的自己。
都看到这里了,动动小手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