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排挤老员工背后,这世界还轮不到00后瞧不上70后

文摘   财经   2024-10-08 09:42   湖北  

作者丨景行
编审丨橘子

前段时间跟一个兄弟聊天,说起公司新入职的管培生:90%以上都是研究生加海外留学的经历,但到干事儿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论沟通有学历,论执行有学历。让管培生走市场,跟要人命似的,认为网络上有一切,不需要到一线听那些终端老板聊什么,或者说是不太知道如何跟终端老板沟通问题。

传统快消企业发展到如今的阶段,基本现状是,大部分70后为管理者;80后中层,想上位在等机会;00后的执行者,想法多多。90后其实有一点缺失,因为,彼时就业环境好,90后的选择多。

70后的“暴君”是不是阻碍者?

在很多传统快消企业,尤其是二代们开始接班的公司,对于企业内的70后高层管理者的看法就是“杀之后快”。他们认为70后们是守旧、顽固、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只懂得索取,严重阻碍公司的前进。

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宗馥莉接班,要“打破大锅饭”,其用意就是针对这些入职久,年限长的老员工,在新接班人眼里,他们如今是对公司没贡献、拉帮结派、让领导者的命令只到他们听到,而后他们依然按自己的想法去执行。

在新生代快消人眼中,70后的高位者也是很难相处的一辈人。他们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对各种人都严苛,对下属以批评教育为主,说的难听点就是“语言”攻击,大部分年轻快消人是接受不了这种管理风格的,但当你对他的风格适应了,他会认为你是自己人,可以重点培养,甚至你离职他都会给你最大的帮助;另一类是对你“客客气气”的,但就是客气的有些疏离,说话有礼但基本上不会教你真本事,可当你是他的“自己人”时,他对你也会是另一番光景,可能他骂你一句,比对别人客气十句都更让下属舒服。

这就是外人眼里的70后管理者,反正一句话:你得是自己人。

其实,每个快消企业的70后管理者,都是比较务实的。首先,他们在一个企业有着20-30年的经历,他们有今天的位置都是自己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从最基层的扫街、铺市、社区推广、卖场推广、周末路演等等,一点点做起来。举个例子,加多宝凉茶的大陆负责人还有轮值CEO都是经销商人员,就是从经销商的外编干起来,而后做好了被企业发现,再一步步升到公司担任总裁的。

基本上,这一路的荆棘他们都看过、经历过。而公司的每个条例颁发的背后也有他们的影子。他们对下属的教育,其实不过是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再告诉下面的人,你再经历一遍,未来自然你的位置也会这样上来。而说他们守旧,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那群人,虽然嘴上都说自己是“大老粗”,当初进入快消行业就是因为门槛低、机会多、不要学历。可他们真是熟读各类管理书籍以及历史典籍,且自控能力非常强,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都有严格的管理。

在他们看来,当年条件那么差,没有品牌力,找经销商找不到,甚至办公室都没一个,就一个人顶着太阳在跑市场。为什么今天大家的条件这么好,反而市场操作上一点进步没有。

能看到的是,70后的管理者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周走市场的习惯,基本上他们一周两三天在办公室,其它时间都在走市场,而每到一个门店都会跟终端老板谈笑风生,甚至来消费者了,他们还会做销售拦截。他们在做终端销售的时候也特别自然,就如同当年刚入职时一样。

很多快消企业都曾做过“去除”70后的动作,也就是行业里经常谈到的“年轻化”,但执行下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企业发展遇到问题或是处理事情时,70后还是睿智又稳健的;大部分企业的“年轻化”带来的结果是业绩的下滑,而更年轻的初创企业,那些新消费品牌的“结果”,不用说大家也看到了。

只不过是新生代的快消人无法理解70后们“没苦硬吃”,为什么拿着百万年薪还会去做促销员的工作,对公司的意义何在?当然,70后在喜欢用“自己人”这一点上,也为很多新消费品牌提了个醒,如果你没那么多历史底蕴,又是“多国”联军,那内斗也是加速企业衰亡的另一个诱因。

80后中间层和00后的执行层

相较于70后的“锋利”,其实80后中间层更多会“圆润”一些。他们上能应对70后的强势,下又能容忍00后新员工的一些错误。相较于70后的权威压人,80后喜欢摆事实讲管理,是从书籍一代过渡到电子一代的人。

但是,80后的管理者有些过于圆润的性格,对于向上接手公司的高层业务、通常和稀泥的状态居多,太多考虑各方面利益得失,反而失去了初入职场的冲劲儿;并且,当权利的牢笼被打开,往往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是他们到了地方上,如果你不是“自己人”,那就是“敌人”。这点上,70后会觉得不是自己人,那就好好干事就行。

作为很多企业的一把“刀”,用来去除70后、用来给企业的新政策趟路,80后的经历有不少有关“内斗”(70后主要是抢外面市场),斗争的结果不好,导致他们进到快消行业、吃到时代红利的尾巴,在能力不足以抵抗风寒时,过早的陷入一些缠斗。所以,这就养成了他们如今的性格:我做不了决策,但我把决策下面的每件事做的漂漂亮亮的,让上位者去决定。

80后的管理者每年会分一两个管培生,基本上,管培生的学历是越来越高,想法越来越多,就是不太喜欢走市场。他们认为一线终端者代表的是传统观点,他们对新生代的消费者并不了解,而想要赢得未来的消费者,自然是从新生代消费者聚集的地方入手。

做产品、做包装、做促销,那些现成的案例不要去参考,要做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那真是想干就干,就是不走市场啊。

讲一个身边人经历的案例。

某公司有一款10亿级茶饮料,卖了二十多年,这个业绩离行业龙头也有一段距离。80后的产品人想的就是我出一款差异化的产品。而00后的产品人想的是我们这产品,为什么卖不好,是不是不适合当下年轻的人口味,我们在小某书做个调研吧,看看当下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这个产品口味太甜,得改配方。嗯,如果对快消比较熟悉的人,一定会想起当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历史案例了。彼时,可口可乐就改了配方,结果就是被逼着改回来。同样,这些00后产品人也列了一大堆的数据支持改配方,最后就是他们发现“消费者调研表现的结果,并不是他们真正内心的结果”,新改配方的产品上市就被消费者各种喷——而明明调研的时候他们还说改了配方他们就会购买。

快消的传承不会断代,但各层的管理者互不理解,做市场的原则还是要到一线多走访,传统快消品企业的声音在一线,而非那些我们认为的“云”股东们。相较于各个管理层的互不理解,最怕的是各种妥协式的理解。







食品内参
45万粉丝的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思想平台,有价值,有温度,有洞见,不浪费读者时间。2024年,《食品内参》已贡献16篇10万+爆款原创文章。作为新榜指数“高可信账号”,《食品内参》正快速成为更多食品饮料行业精英的决策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