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1
就在昨天,2024年10月8日,科学界出了一个轰动性的新闻。
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爆冷,颁给了两位人工智能(AI)领域的“大佬”:
John J. Hopfield 和 Geoffrey E. Hinton,以表彰他们使用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方面的重大贡献。
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辛顿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发布会上被授予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和我一样疑惑:
AI?神经网络?
这不是IT或者计算机的事儿吗?怎么和物理学沾边了?
就连获奖者之一,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也坦言自己“完全没想到”。
在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通知时,他的第一反应超级可爱:“这该不是个诈骗电话吧?”
看似不属于传统物理学任何一个分支领域的成果斩获诺奖,让不少学者开玩笑说,这不是在跟计算机界的图灵奖“抢饭碗”吗?
作为一个文科生,但也是个“好奇宝宝”,我立即各种学习研究了这个新闻。
真是不看不知道,越看越坐不住。
这是一个全新的未来啊!
咱们读者里肯定也有很多对科技不是特别了解的妈妈,但一定非常关心还在学龄的孩子们都将面临怎样的世界。
我按捺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这篇就是连夜“肝”出来的。
02
1
AI为什么能获得物理学奖?
在咱们通常的认知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都是研究宇宙、黑洞或量子力学的人。
TBBT粉丝我放这图,有没有get到的?
本届如此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各路针对诺奖的严肃预测,都仿佛成了笑话。
诺贝尔奖的官方账号也被网友们给冲爆了。
他们纷纷高呼:这不是物理学啊!
面对外界的质疑,诺贝尔奖官方不得不在X平台上回应:“您是否知道机器学习模式是基于物理理论的?”
原来,两位学者的虽然研究最终应用在了人工智能上,但背后的理论来源于物理学。
换句话说,他们是用物理学的方式和理论来教AI怎么“思考”。
具体来说,霍普菲尔德开发了一种叫做“霍普菲尔德网络”的东西,是一种可以存储和再现模式的网络模型。
该模型的工作机制基于能量最小化的物理原理,类似于材料中原子自旋系统的行为。
而辛顿的“玻尔兹曼机”也是基于统计物理学的思想,用来识别数据中的特征和模式。
太理论的东西说实话我也看不懂。
咱们打个比喻来说吧。
想象你有一个拼图,但不是完整的,有一些碎片缺失。
霍普菲尔德网络就像一个非常聪明的助手,能通过分析现有的拼图片段,慢慢调整每块的摆放位置,最终恢复出最接近完整图像的样子。
辛顿的玻尔兹曼机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加高级的助手,不仅能识别拼图上的图案,还能学会从这些拼图中识别出共同的特征,进而帮助完成更多类似的拼图。
这两个理论虽然运用于人工智能,但它们的核心原理实际上是基于物理学概念。
并且,这些人工神经网络已被广泛用于粒子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成为推动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工具。
这就是为什么,两位AI大佬能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认可。
1
03
1
文科生将被淘汰?恰恰相反!
如果仅仅从技术角度看,似乎未来真是理科生的天下——编程、算法、AI全都是理工科领域的内容嘛!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正因为AI的发展如此迅猛,我们才需要更多的文科视角。
AI再聪明,它还是机器。
它能处理数据、分析模式,但不懂情感、文化、不懂人类的伦理考量和复杂心理。
比如,AI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癌症,但如何处理病人和家属的情感需求,AI无能为力。
它可以让汽车自动驾驶,但如果发生事故,AI也无法判断谁该承担责任。
辛顿自己也曾表达过对AI伦理的担忧,担心机器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带来社会问题。
Geoffrey Hinton
理工技术推动创新,但如何合理使用技术,如何评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创新中保持人文关怀,都需要文科的参与。
这正是文科生不可替代的领域:
我们需要从伦理、法律、社会学等角度去引导技术的应用,确保它不偏离人类需求和价值观。
所以,未来绝不是理科生一枝独秀,而是文科生和理科生互相依赖、并肩前行。
04
1
作为家长,这对我们有何启发?
AI的迅猛发展对家长的育儿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AI必定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你家孩子可能不再需要人类老师批改作业了,取而代之的是AI老师。
而这只是AI潜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
从智能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到未来的智能家居,甚至医疗、法律、艺术创作等领域,AI都可能成为主导力量。
记得我之前看过一篇报道,某些地区已经在用AI来辅助法官判案。
这时,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不仅是如何使用AI作法律工具,更要懂得其中的伦理难题——AI该如何判断人类复杂的动机和情感?是否该完全信赖它?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接触这些新科技,更要教他们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使用这些工具。
跨学科人才是未来的主流
霍普菲尔德和辛顿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未来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天下,而是跨学科的融合。
一个孩子如果既懂得技术,又具备人文学科的洞察力,将会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可能你家孩子今天在学编程,明天在写文学作品,而后天又去研究历史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反而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独领风骚。
很多科技公司现在越来越喜欢招那些既懂AI技术,又有伦理、哲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因为这些人才不仅可以开发技术,还能思考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换句话说,未来的“理科生”要懂人文,而“文科生”也要对科技有所了解。
创造力与同理心不可被替代
虽然AI可以代替人类在许多领域做出高效的决定,但它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同理心。
家长需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造,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工具。
正如艺术创作,AI可以生成图像和音乐,但它无法理解背后的情感与意图。
因此,我们的孩子不仅要会使用AI,还要有创新的想法和深刻的情感思考。
比如之前我让糖糖和端端帮咱们周年庆画个画,我拿来给大家做成了包包。
这个图我当然可以网上找,或者让AI来画,但不可能体现孩子自己伴随咱们公号一路走来的情感和想法。
顺便说一下,奖都开完了,还没领的快翻翻之前的推文领奖哦~
家长也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说到这儿,其实我们家长本身也面临着终身学习的挑战。
你看,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AI、编程、数字化技能这些词汇逐渐变得像手机里的App一样平常。
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得跟上这波浪潮。
终身学习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和孩子一起保持好奇心、与时俱进。
学习不一定是深奥的科学,也可以是随时随地的探索,比如教会自己如何用AI处理简单的日常任务,或者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新的技术趋势。
毕竟,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而是家长也要和他们一起成长,成为他们的同伴和榜样。
你呢?是不是也准备好进步了?
看完糖糖妈这篇文章,就是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步哦。
如果亲们喜欢我的分享,就请多多互动、转发,让我们一直相伴成长,共同进步!❤️
1
END
1
1
★
正在团
★
出行穿爱棵米高端户外亲子装
颜值、舒适度、功能性全都拉满
★
最后一天
★
超级适合中年人的枫缇精华“以油养肤”
秋冬换季正需要
1
推荐阅读
亲自“调戏”了一把ChatGPT,我发现人工智能的真正威胁根本不是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