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处罚金额高达2015万元,三任董事长落马后徽商银行“刮骨疗毒”成效几何?

文摘   财经   2024-11-08 12:20   江西  

随着A股上市银行的3季报披露完毕,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舆论,就如同餐厅集中“上菜”完毕之后,进入了“品尝”阶段。在聚焦于A股上市银行、对各家银行的业绩进行分析探讨的同时,机构之家也把余光所至投向了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银行。其中的徽商银行(03698.HK),则是一家值得关注的银行。


一方面,徽商银行近年来时常因为自身内外部的各种问题,而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如该行戴荷娣、李宏鸣和吴为民三任董事长的落马,如今年10月初安徽金融监管局罕见公示了针对徽商银行的专项检查,又比如10月下旬披露的该行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又一次性被罚款550万元之巨。


但另一方面,从披露不多的3季报数据来看,从2022年3季报的117.16亿元,到2023年3季报的125.00亿元,再到今年前3季度的归母净利润133.00亿元;该行已连续多年实现利润的正增长。


故而,如何客观看待徽商银行的内部治理,该行后续的治理水平会否积极向好?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战略规划失策、影响到跨区域发展


顾名思义,徽商银行是一家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商行,是由若干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而来。公开资料显示,该行于1997年4月4日注册成立;并于2005年11月30日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12日,徽商银行(03698.HK)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批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从最新的3季报来看,徽商银行总资产已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2%,实现当期营业收入296.55亿元,归母净利润133.00亿元。如果与A股上市银行比较,那么以总资产计该行1.95亿元的资产规模能排至第22位、仅次于“明星”城商行杭州银行的2.02万亿元,而资产同比11.92%的增速则可名列第10位;同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6.40%,亦可名列第14位。


可见,尽管归母净利润6.40%的同比增速慢于总资产11.92%的增速,但徽商银行作为一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商行,其业务仍处于较为明显的增长区间。尽管如此,但如果对该行的发展史有所了解,那么一定会更为惋惜徽商银行所错失的发展机遇。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到底各家银行业务的“耕耘”需要以区域经济、地方产业为依托。如上月曾热度一时的产业西迁、成都拆迁热等,说到底就是当前日益重视国际、国内的经济双循环,使得成都大都市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成都银行,其大放异彩也离不开这一大的时代、地域背景。


只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才能支撑一家银行的持续发展,徽商银行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必然需要冲出安徽,走向江浙沪乃至全国。杭徽古道,曾是皖南人民外出闯荡的历史见证和象征;而一代皖籍首富胡雪岩,也是在杭州成就了一番事业。到了现代,徽商的足迹不但遍布江浙沪,而比亚迪的王传福等人更是在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作为徽商银行“大本营”的合肥发展确实可圈可点、颇为亮眼,近日在舆论中、甚至有了跟着合肥市政府做投资的网络热议。但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是该市的经济体量、还是全省的发达程度,与邻近的沪宁杭甬诸城、江浙沪地区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在安徽积极融入江浙沪大家庭的背景下,冠以“徽商”之名的银行却困于一隅,既未依循旧例、也未赶上时代的潮流,及时“走出去”。这不能不说是徽商银行在高层乱象下的战略失策。


由于错失了跨区域布局的机遇期,该行当前在省外的网点还是为数寥寥;不但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服务在外徽商群体的使命。在省外,仅有南京分行、宁波分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和成都分行等少数几家分支机构。除了南京分行,其余4家还是从包商银行整体收购而来。


跨区域发展的滞后,从直观的业绩增速上就显而易见。如果将徽商银行与杭州银行、江苏银行这两家总资产规模更大、相对而言增长更难的江浙沪城商行进行对比,那么两者201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4亿元、94.97亿元,而2023年末分别为143.83亿元和287.50亿元,分别增至原来的3.88倍和3.03倍;而徽商银行2015年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61亿元和139.43亿元,同期仅增至了原来的2.26倍,由此可见徽商银行增速的相对滞后。


高层乱象也影响到内部的治理水平


历史上,该行的高层治理曾出现过问题,并有包括戴荷娣、李宏鸣和吴为民在内的三任董事长落马。高管队伍的乱象,在错失了战略性的走出安徽、强化跨区域经营的历史性机遇之外;也必然对其内部的各项经营治理有所影响。而内控合规问题屡禁不止,频频受到高额的监管处罚,就是该行内部治理水平弱化的最直观体现。


据iFind口径,今年以来已披露的涉及该行的监管处罚共有14笔,处罚金额合计已高达2015万元。不但这一处罚规模已相对“可观”,更值得一提的就是个别单笔处罚也金额较大,如在10月下旬该行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而被安徽监管局处罚高达550万元,并因这一大额处罚而备受舆论关注。

注:今年已披露的徽商银行监管处罚情况一览;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该行的这些内部治理问题,与三任董事长的落马也不无关系。


就在上半年的5月,安徽省纪委监察网站发布了公告,曾担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宏鸣正式宣判,因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

注:上图为徽商银行原董事长李宏鸣


而其接替者吴学民,不但与李宏鸣是河北老乡,两人在徽商银行期间也是“搭档”。李宏鸣担任董事长的4年期间,吴学民是行长。更“巧合”的是,吴学民在2022年3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在2022年11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同在11月,李宏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公告,也登上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注:上图为徽商银行原董事长吴学民。


此外,徽商银行首任董事长戴荷娣,也在更早的2021年11月被开除党籍、立案审查调查,并于2022年5月被判刑12年。


三任董事长的落马,某种程度而言既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件,但以此为契机、徽商银行也迎来了“刮骨疗毒”的契机,正好对于一些“陈年痼疾”进行彻底的根治。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更为重视对该行的各项监管巡查,也与此不无关系。


就在10月初,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安徽金融监管局针对该行的问题,抓实抓细2024年徽商银行负债业务与资产匹配性专项检查,并将形成“工作闭环”。并从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别统筹开展“总行+分行”上下联动集成检查,借用数据科技手段全面筛查、核验疑点线索,并确保检查标准、后续处理尺度统一。


这种地方监管部门,单独针对一家银行整体开展负债与资产匹配检查并予以公示,这在我国银行业的历史上也是较为少见的,并也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和徽商银行联动,以期一扫阴霾、破旧迎新的勇气和决心。


资产质量系列指标其实已有所好转


就像巴菲特所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当然这一箴言的前提,是当大众由于心理情绪原因、而产生不合理的恐惧时,才可以进行大胆的投资。与之类似,当前的徽商银行虽然在舆论眼中还是问题不断,但其实客观而言已有一丝向好的迹象。


最明显的就是该行的资产质量水平。从系列指标来看,可查最新的2024年中报数据徽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4%,在2020年末的1.98高点后已持续下降,同时关注类贷款占比也已从2021年末的2.08%一路到了目前的0.96%。不但如此,拨备覆盖率在经历了2020年的低谷181.90%之后,也已有所反弹恢复。

注:徽商银行部分风险指标一览;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所谓否极泰来,徽商银行尽管在舆论层面还时常受到诟病,前期也确实存在系列问题。但客观来看,当前该行的利润水平仍然在增长、同时资产质量也在逐步改善。相信经过监管部门和该行的共同努力,后续内部治理水平向好或许可期。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机构之家原创,版权归机构之家所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稿件事宜请联系:jigouzhijia@126.com或15921188343
推荐阅读


1.中信保诚人寿50亿增资补血,前总经理经营无方与廉洁失守的双重败笔?
2.网商银行三季报净利润骤降、资产质量承压!宿敌微众银行稳居上风
3.中英人寿总精算师刘展中突遭警方带走!恒大、中信保诚人寿疑云重重

机构之家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