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祥卸任友邦人寿董事长!系“分改子”后首任、任内分公司大范围扩容

文摘   财经   2024-11-14 12:47   江西  

2024年10月31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人事变动:董事长Lee Yuan Siong(李源祥)先生因工作安排原因,卸任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李源祥确认与公司董事会无任何意见分歧,并将继续担任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而陈荣声先生则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来源:友邦人寿官网公告


李源祥,这位保险界的重量级人物,以友邦人寿“分改子”后首任董事长的身份,在公司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的领导下,友邦人寿的经营范围迅猛扩张,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这一战略布局显露出友邦人寿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布局。

图中人物系 李源祥


然而,近两年来,友邦人寿的业绩却呈现出一种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这无疑是对李源祥继任者的严峻考验。未来的掌舵人不仅要继承李源祥的衣钵,更要面对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如何在保持公司扩张势头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避免陷入规模扩张的陷阱。


职业生涯顺风顺水,2023年薪酬高达1342万美元


李源祥,1965年10月出生,剑桥大学毕业生,他的职业足迹遍布全球,涉足保险行业的多个领域。在加盟友邦保险集团之前,李源祥的履历颇为丰富,他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担任过资深专员,随后在英国保诚集团的多个职位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项目经理到财务总监,再到资深副总裁,他为保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曾担任信诚人寿(现更名为中信保诚人寿)的总经理。


2004年,他跟随被称为“亚洲保险教父”的梁家驹加盟中国平安,出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此后逐步晋升,直至成为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在中国平安,他从寿险董事长特别助理做起,逐步晋升至总经理、董事长,最终成为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


李源祥在中国平安的16年中,对保险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提出了“五年超人寿”的“超人计划”,在行业内率先调整业务结构,压缩银保业务,强化个险,使得平安的个险规模保费首次超越中国人寿。在他的领导下,平安的保险业务在多个方面领先国内上市同业。


2019年11月,李源祥宣布离开中国平安,转战友邦保险集团,成为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友邦中国分改子后,同时担任友邦人寿董事长。这一变动被外界解读为友邦保险集团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李源祥的加入,无疑为友邦保险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策略,同时也显示了友邦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李源祥的职业轨迹,可以说是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行业的节拍上,顺畅得令人侧目。他没有经历过太多波折,而是始终在行业巨头间游走,保持着一条清晰且稳健的上升曲线。根据友邦保险的年报,2023年李源祥的薪酬总额高达1342.11万美元,这一数字不仅令人咋舌,也是对他在行业中地位的一种直接体现。然而,这样的高薪也不免引发外界对于其价值与贡献的质疑,尤其是在保险行业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变数的领域。


随着李源祥从友邦人寿董事长的职位上卸任,转而专注于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角色,他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友邦保险的国际业务布局中。这一转变可能预示着友邦保险在全球保险市场上的新一轮战略调整。


董事长任期内分公司遍地开花


审视李源祥任期内的成就,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显著扩张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020年6月19日,友邦人寿的“分改子”获得批准,这一变革不仅是友邦保险集团百年历史中的重要节点,也标志着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阶段。这一变化意味着友邦在华业务获得了独立法人资格,解决了长期困扰其分支机构扩张的问题,提升了对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友邦人寿的成立,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版图扩张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自“分改子”以来,友邦人寿的分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四川、湖北、河南、山东、重庆五家省级分公司相继成立,根据友邦保险2024年第三季新业务摘要显示,安徽省分公司也在筹建中,其扩张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友邦人寿的业务版图正在中国的经济脉络上迅速蔓延,其触角已伸向上海、广东(包括深圳)、北京、江苏、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河南、山东、重庆等沿海和中西部的经济要塞。这一战略布局显露出友邦人寿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布局,公司正将目光聚焦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力充沛的地区,以此作为新分支机构的战略要地。


这种扩张策略带来的资产规模增长是显而易见的。2023年,友邦人寿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194.3亿元的规模,而根据2024年的偿付能力报告,截至三季度末,总资产已经飙升至3821.18亿元,年末有望突破4000亿元大关。

来源:友邦人寿偿付能力报告


然而,这种急遽的扩张步伐也给友邦人寿带来了两面性的挑战:一方面,友邦人寿在保持其高端市场定位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价格和保障力度上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各家公司相继推出高素质代理人计划的背景下,友邦保险所积累的优势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另一方面,独立法人资格虽然为分支机构扩张提供了便利,但前几年的固定资产投入及人力成本肯定是增幅巨大的,无疑给公司盈利带来了一定压力。


在这场攻城略地的高速扩张中,友邦人寿的监管风险也随之攀升。2023年1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通报中,友邦人寿因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被点名。而在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第三季度,北京监管局和河南监管局、广东监管局分别向友邦人寿下发的《消保提示函》、《监管函》和《监管谈话》,反映出监管层面对公司运营的关注和警示。


新业务价值率下滑,资产减值损失高企


作为友邦保险(1299.HK)在中国内地的全资子公司,2023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一幅复杂的画卷。一方面,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79.18亿元,同比增长19.63%,保险业务收入更是以19.05%的增速达到607.61亿元,这些数字无疑是对友邦人寿市场扩张和业务增长的有力证明。


然而,利润方面却透露出一丝阴霾。友邦人寿的净利润在过去两年中连续下滑,从2021年的83.39亿元降至2023年的41.16亿元。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有所回升,达到45.88亿元,较2023年的39.77亿元增长了15.4%。

来源:友邦人寿年报


根据母公司友邦保险2024年第三季的新业务摘要,中国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上升了9%,代理及银行保险渠道均录得增长。同时表示,公司在招聘和培养专业代理方面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活跃代理人数的增加和代理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了代理新业务价值实现了10%的增长。


然而,这一积极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新业务价值率的隐忧。尽管公司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根据2023年友邦保险年报,中国内地新业务价值率在固定汇率下下降了高达20个百分点,这一下降趋势不容忽视,它暗示着公司引以为傲的高业务价值率在市场竞争中正逐步被蚕食,这对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构成了潜在威胁。

来源:友邦保险年报


更令人担忧的是,友邦人寿在过去两年的资产减值损失也持续保持较大规模,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21.77亿元和13.70亿元。这一连续的大规模损失,不仅对公司的财务健康构成了巨大压力,也暴露了在资产质量管理上可能存在的严重漏洞。

来源:友邦人寿年报


友邦保险,作为保险业界的外资巨头,曾是国内众多保险企业的楷模,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但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友邦人寿坚持的精英路线是否足以维持其市场优势,尤其是在众多保险公司纷纷效仿的情况下,这一点值得深思。


在保险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可能汇聚于一点:无论是先追求规模还是先追求质量,最终都需要两者兼顾。友邦人寿在其独特的公司架构下选择了后者,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多选择了前者,如今,这两条路线在市场交汇,规模和效益变得同样重要。


在新的市场发展周期中,友邦人寿的未来掌舵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是否能够拥有李源祥那样的卓越履历,以及是否能够引领友邦人寿在业绩上再攀高峰,这些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友邦人寿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能否保持精英路线的竞争力,更在于其是否能够在规模和效益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以及是否能够在模仿与创新之间找到自己的独特路径。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机构之家原创,版权归机构之家所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稿件事宜请联系jigouzhijia@126.com或15921188343
推荐阅读


1.中英人寿刘展中、中融人寿陈堃相继被带走后,鼎诚人寿能否幸免?
2.中泰证券三季报净利暴跌73.45%!营收下降成本攀升、剪刀差效应凸显
3.副行长王兵任职甘肃省,建设银行近3年输出3位地方省级领导!

机构之家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