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张峰:138师侦察连老山前线英勇的侦察兵!

文摘   2025-01-20 17:18   山东  

张峰,时任解放军138师侦察连7班班长,一等功臣!1985年“9.23出击拔点行动”期间,在排长负伤的情况下,他带领战士英勇作战,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后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20岁!

张峰出生在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83年入伍后,身强体壮的他被分到了侦察连,在连队期间,他勤学苦练,机枪、冲锋枪、五项军体成绩都超过了教程规定的优秀标准。在84年7月组织的军级捕俘比赛中,他技压群雄拔得头筹,在军区组织的侦察兵十项比武中,他也拿了三项第一。1985年3月,张峰跟随部队开赴老山前线,担任盘龙江以东八里河东山方向的防务。

这年9月,67军199师597团成功的对211高地进行了反击,不但一举全歼了高地守军,而且还连续打退越军多轮猛烈的反扑守住了阵地,老山方向越军已无力发起新的进攻,然而这并不代表越军就此放弃对我军前沿的袭扰。

在张峰驻守的八里河东山方向,我军与越军的防线犬牙交错,越军部分阵地在地形上居高临下对我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盘龙江以东的395高地。它由大小6个高地组成,这六个高地分别是:395高地、436高地及其东南无名高地、负23号阵地及其西北无名高地和东南无名高地。越军利用这里的复杂地形和天然洞穴居多的条件,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并囤积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弹药,在通往432和907高地的方向上还建有交通壕。

驻守在这里的越军是983团5营5连1排和2排的部分兵力,他们利用这里距离我军前沿只有600至800米的短距离优势,依托周围几个高地,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防御体系,只要我军阵地上有任何异动,越军就会随时开枪。不仅如此,越军还时常派出小股部队进行渗透和偷袭,因此拔除395高地就成了当务之急。

经研究后,138师决定采取“立足偷袭、准备强攻”的战法,坚决歼灭该地区越军。此次行动以步兵414团7连为主,同时配以师直属侦察连、师直属防化连、工兵、沈阳军区无线电通信/干扰营、机枪连、炮兵、军工等共计8个兵种,7班班长张峰作为侦察兵,参加了此次作战。

为了打好这一仗,张峰曾三次带领侦察班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在越军的眼皮子底下,查清了敌人指挥所、交通壕、电话线、兵力配置、火力部署等情况,为反击提供了及时而又准确的情报。

9月22日晚上10点半,我军出击分队按照两翼警戒分队、穿插分队、突击分队的顺序分为三路秘密接敌。至23日凌晨4时45分,攻击分队全部占领出发阵地并展开。5点5分,攻击分队和穿插分队分五路向各自预定目标开始偷袭。6时15分,2排摸上395高地顶部首先与越军交火。

与此同时,张峰所在的捕俘班进入395高地通向432高地的交通壕。在剪掉越军指挥所的6条电话线后,在火力的掩护下,张峰和战友鲍子强同时向里边扔手榴弹,当场炸死越军6人,炸毁60迫击炮2门。在向山顶进攻的过程中,越军从半山腰的隐蔽洞内向我军射击,周围高地的越军也拼了命的用高射机枪和火炮增援395高地的守军。

我军进攻受阻,排长赵家昌负伤,两名战士当场牺牲,更为重要的是电台的天线被炸断,张峰他们与后方失去了联系。危机时刻,张峰挺身而出,他把冲锋枪的通条接到了电台天线的底部,没想到还真管用,与指挥所的联系又恢复了,张峰一面请求炮火支援,一面收缩兵力调整战斗队形,他将剩余的战士编成4个战斗小组,采用多路出击,交替掩护的策略向敌人继续进攻。

战斗正激烈时,他发现越军的高射机枪火力正猛烈的压在战友周秋波的头上,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张峰见此情况一个箭步猛扑过去,把周秋波推到坎下,自己用身体挡住战友,可就在这时,越军的一颗子弹击中了张峰的头部,鲜血顿时流了下来,战友王川龙两次要给他包扎,但都被他拒绝了“川子,别管我!把急救包留给其他伤员吧……我还能打!”说完张峰就向敌人的洞口冲了过去,几位负伤的战友给他提供火力掩护,张峰艰难地靠近洞穴,身后留下一条殷红的血迹。当距离洞口还有5米时,他突然跃起,端起冲锋枪向洞口猛扫,从侧翼上来的刘宗臣趁势向敌洞扔出3颗手榴弹,洞穴被摧毁了。

就在战斗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身负重伤的张峰失去了知觉,战友们迅速将他送下战场。后方战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张峰后来被送往昆明治疗,后因感染于1985年10月3日20:30分光荣牺牲,时年20岁。之后为表彰张峰的突出功绩,部队给他追记一等功!

“为了使祖国大地小草常绿,鲜花永香;使年迈的父老有个幸福的晚年;叫年轻的姐妹有个美好的姻缘;让甜睡的婴儿有个绿色的梦幻;去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 

这是张峰在出征前,写在笔记上的誓言。英雄已逝,让我们永远记住烈士的遗言,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他叫张峰!

烽火南疆铸军魂
1979年,中越开战,1989年战争结束,十年南疆烽火,有上万中华好儿女埋葬在红土地下,作为一名参战老兵,我参加了1979年、1984年的对越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激烈,残酷,我愿意用严谨翔实的文字带你回溯那段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