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这些人,就是“小尖山十六勇士”。在“852行动”期间,这16位勇士作为突击队攻打越军防守坚固的小尖山阵地,攻上小尖山顶峰后,在出现多人伤亡,支援分队多批次冲锋但尚未抵达山顶的情况下,剩余的突击队队员顶住了越军多次反扑,为最终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85年春节过后,遭受两次打击的越军小动作依旧没有减少,前沿阵地天天都有遭到越军冷枪、渗透袭击的报告。为改变局面,让越南人再长长记性,第一军决定对前沿威胁最大的一些要点进行进攻,小尖山“有幸”入选被攻击名单。
越军当时在以小尖山为核心的阵地上构筑了复杂的防御工事,有雷区、有隐蔽火力点、还有屯兵洞,而且南疆山岳丛林地带植被茂密,给进攻造成了诸多障碍。
负责攻打这里的是“硬骨头六连”,全连100多名战士写血书请战。从通信排调换连里当排长的林祖武在得知连里抢到这项任务后,一连3次给上级打电话要求当突击队队长,他恳切的说:“为了祖国有个安宁的边疆,为了千百万家庭能够团聚,我愿意第二次、第三次走向战场!”,这位参加过79年反击战的老兵,在开赴老山前曾回家探亲,相恋多年的未婚妻提出要和他结婚,但被他拒绝了,作为军人,生死未卜,他不想拖累未婚妻,当未婚妻追问他为何这次还要上战场时,林祖武说:“我们当兵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国泰民安吗?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你啊”。说完,未婚妻已哭成一个泪人。
作为“硬骨头六连”的老兵,林祖武深知在步兵连里当排长要比在营部当通信排排长危险得多,尤其是六连,因为它是赫赫有名的“硬骨头连”,向来以敢打硬仗、恶仗著称,这一次申请当突击队队长,可谓是九死一生,但林祖武不怕,就像他说的那样,为了国泰民安,他甘愿付出。后经支部研究,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
1985年3月8日,攻打小尖山战斗正式打响。在战斗前,突击队的16为勇士列队,1团政委赵传喜亲自给勇士们敬酒壮行!突击队队长林祖武代表“16勇士”宣誓:“我们十六个人,要象十六把尖刀直插敌人,要用练就的钢筋铁骨砸平小尖山,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开通向小尖山的胜利之路。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一定要拿下小尖山!请首长放心,请祖国人民放心,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临出发前连里临时决定为突击队增加了卫生员欧阳林,为突击行动前线总指挥田培芝副连长配备了通信员邱训华,因此攻打小尖山实际是“18勇士”。
喝下壮行酒,讲完豪迈的誓言,突击队迈着雄壮的步伐向小尖山前进!
由于138高地那边已经打响,越军的主要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这就给突击队接近敌人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但就在快要成功的时候,越军发现了突击队,一时间枪炮声大作,我军后方的炮兵马上按计划对敌人实施“一分钟火力急袭”,突击队的勇士们数着秒数在第61秒的时候奋然跃起,冲入敌阵,改偷袭为强攻。
火箭筒手金德荣顶着越军的火力封锁,冲锋在前,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手臂,他忍着巨痛,用另一只手臂夹着两枚火箭弹,奋力冲上山顶,单臂操起一挺敌人丢下的机枪,猛烈向敌人扫射,当即消灭3名反扑的越军。忽然他发现小尖山左侧有个暗火力点疯狂向我增援部队扫射,他爬近敌人火力点,火箭弹装上引信,身体紧贴洞口,“轰”的一声,火力点炸毁了,金德荣当场壮烈牺牲!
通信兵王健,上海人。在战斗期间,他用越军听不懂的上海话及时传递消息,既快捷又保密,为后方及时了解前线战斗情况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但由于身背电台,他成为越军重点进攻的目标,双腿不幸被越军炮弹炸断,他仅仅做了简单包扎仍继续战斗,临牺牲前,他将电台藏进隐蔽的石缝内,在越军冲上来想要抓俘虏的那一刻,拉响了身上的光荣弹,壮烈牺牲。
卫生员欧阳林、战士秦德本也牺牲在敌人的阵地上。
经过激烈的战斗,突击队最终拿下了主阵地,但占领阵地只是第一步,越军随后即以密集的炮火向小尖山袭来,伴随着炮火的是多批次的步兵进攻。
不仅如此,由于越军修筑的工事太多、太隐蔽、太坚固,增援太快,火力支援太猛,整个山上山下炮弹连成一片;再加上山势太陡、攀爬太难,我军组织的7个波次增援未能及时抵达,负责歼灭负3号高地反斜面之敌以保证我进攻部队侧翼安全的战斗也进行得很艰难,这就导致我军增援一时上不来,山上的突击队面对越军的反扑出现了失联和伤亡的情况。
战斗中林祖武右腿又负伤,难以站立,11名越军冲了上来,他又是投弹、又是射击,打死了其中的7人,在抵抗时被越军的手雷再次炸伤,失去还击能力,剩下的4名越军想上来抓俘虏,林祖武拼尽全力,高喊着“为了祖国”!毅然拉响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勇士们顽强的抵抗下,我军成功守住了阵地,并坚持到了最终胜利的那一刻。
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和为南疆的安宁立下的不朽战功,将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的心中。照片中的突击队队员,就像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他们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