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双相、精分……比疾病更可怕的是污名化

健康   2024-11-07 15:18   江苏  


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遇到精神健康问题困扰的可能。

随着社会发展,

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

虽然物质条件相比以前更为丰富,

但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也带来了精神压力。


精神障碍其实并不罕见

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精神障碍其实并不罕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大概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在10-19岁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每7个人中就有1个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精神障碍,即我们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跟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遗传等生物学因素有关,也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点等有关。精神障碍需要进行规范专业治疗,很多患者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精神障碍的范围很广,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共卫生事业部主任马宁介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厌食症都属于精神障碍;此外,比如中风后的抑郁、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一些躯体疾病也会导致精神症状。



比精神健康问题更可怕的,是大众的误解

虽然总体人群相当庞大,但社会上普遍对精神障碍患者存在着一些刻板印象,如“非理性”“工作能力差”“有攻击性”等,这使得患者常要忍受冷眼、非议和歧视。什么是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化?简单来说就是把精神障碍患者一概视为“情绪不稳定,并有暴力倾向,与伤害别人、怪异行为联结一起,产生对患者害怕、排斥与歧视的态度”,包括自我污名、家属污名、公众污名等。事实上,即使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肇事肇祸的风险并不比普通人群危险性更大。党的二十大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而“污名化”成为患者康复的严重阻碍。



打破精神障碍病耻感,我们能做什么?

因为害怕被贴上“标签”受到歧视,不少精神障碍患者忌讳就医,甚至在寻求治疗后仍感到不安……这极大地阻碍了患者正常就医、回归社会。因此,消除污名和歧视至关重要。

马宁主任介绍,精神障碍污名的消除主要有三个举措,即知识教育、社会接触和结构改变。


知识教育

当前公众对于抑郁和焦虑的认知有所增长,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仍然有限,广泛的科普宣传十分必要。“对疾病了解越多,对它的偏见和歧视就越少。”马宁主任说,在公共污名方面,由于对疾病的宣传不足,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患者自身,都容易接收到疾病的负面信息。若公众能够了解到,许多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良好,这将有助于减少公共污名,进而减轻患者的自我污名感。


社会接触

是指存在有精神障碍问题的个体与普通人群之间进行接触,现阶段社会接触是减少污名化和歧视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包括面对面接触,如邀请患者做讲座分享康复经历,同时也包括在线接触、影视作品接触等形式。


结构改变

改变现有制度、文化、政策里的一些歧视和偏见。消除精神疾病的污名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法律规章制度的调整、财政投入的加大;规范媒体宣传报道;大力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和污名消除培训等。




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01
哪些人群可以享受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我区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等)均可享受到管理服务。

02
国家为什么提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管理服务?

精神健康是与居民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管理服务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方法,提供连续性服务,从而帮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0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享受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我区常住居民中登记在册的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享受到信息管理服务,医生会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提供每年至少4次随访评估服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的分类干预服务,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服务,邀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服药及康复指导等服务,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同时对患者照护到位的监护人可在所属镇街申请一定金额监护人奖补。

04
怎样及时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及时发现可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正确干预,避免病情发展。如果家人发现以下现象就要引起注意:难以入睡、易惊醒;情感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喜欢独处、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外出游荡,夜不归家;敏感多疑,沉默少语,不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异常、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或不着边际;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等。家人发现这些表现应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精防医生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




END


单位:海州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

供稿:金峻宇

编辑:李昭萱

审核:赵连好







海州区疾控中心
海州区疾控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