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与影响路径实质上便是审计机构组织治理过程中的正当性机制,包含管制正当性、规范正当性与文化—认知正当性。审计机构宏微观组织场域的形成有赖于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的制度化过程,该过程便是审计质量在本质上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资源、程序、制度”这些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构建了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
【关键词】审计机构;治理机制;审计质量;组织社会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研究”(项目编号:7193200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美跨境会计审计有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JZD010)
一、引言
2018年3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审计领域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对全社会各类审计机构的治理机制革新、审计质量提升及中国审计的全球示范意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战略高度对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国家审计机构必须进一步深化体系改革、提高审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探索治理机制创新、提升审计能力与工作质量,以更好地接受国家审计的监督指导并与社会审计有机配合;社会审计机构应强化治理机制建设,与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形成监督合力。
在全球范围内,高质量的审计(high quality audit)被视为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与组织管控的重要制度安排。三大类别审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在多个不同的层面上分别发挥着差异化而又交互的功能,其是国家、市场与企业的监督系统。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黄晓春和嵇欣,2014)。因此,厘清审计机构治理的本源逻辑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机制设计基础。
组织现象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会计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专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构造国家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亦是促进多元社会整合、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组织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敏锐而深刻地捕捉到国家、市场和社会领域组织形态、过程与机制的变迁。审计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组织,其“结构(structure)—行为(behavior)—绩效(performance)”是制度环境塑造的结果,基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能揭示三大类型审计机构有效且协同的治理机制背后共同的本源逻辑、治理框架与系统要素。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The New Institutionalism)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的研究框架。
二、审计机构的治理逻辑与审计质量:制度环境、正当性机制与组织场域
自迈耶和罗恩于1977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奠基性的论文《制度化的组织》(Meyer和Rowan,1977)开创组织社会学领域中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以来,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不仅对组织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产生了影响。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强调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揭示了正当性机制和组织场域中制度因素的制度化力量对组织结构、行为与组织生存、发展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这一理论逻辑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研究,为阐释组织行为的正当性、制度变迁、治理逻辑等问题提供了较为深刻的理论洞见,成为研究各类组织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尚航标等,2011)。
为此,本文认为可以以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框架探讨三大类别审计机构共同的治理逻辑。对审计机构产生影响的制度环境包括制度化规则、规范、信念和认知等要素,而审计机构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制度环境可进一步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Scott(1995)认为,制度的正式约束包括国家的规章制度、公正的决议及经济合约,制度的非正式约束包括社会所认可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行为规则。Peng(2003)进一步明确了制度的纬度,他认为:正式制度包括法律、规章和规则(例如竞争及强制性政策、合同法及其执行),权力部门和监督部门拥有强制执行权;非正式制度包括规范、文化和伦理,规范和认知是非正式制度的两个主要支柱,规范支柱是指市场竞争中相关竞争者的价值观、信仰及规范如何影响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认知支柱是引导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的、理所当然的价值观和信仰。
遵循上述新制度主义的思想逻辑,透过分析与提炼审计机构所共享的规则体系以构建其背后共同的、本源的治理逻辑。由于内隐的真实审计质量(real audit quality)在本质上是无形、不可直接观察且无法准确度量的,因此,审计质量只能由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估(assess)或感知(perceive)。基于此,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与影响路径实质上便是审计机构组织治理过程中的正当性机制(legitimacy mechanism),即审计机构在特定制度环境中的治理机制之内核就是审计机构行为的正当性机制。为此,本文构建审计机构组织行为正当性的要素矩阵,如表1所示。
审计机构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评价标准形成一个类似于磁场的集合体,从而对审计机构产生持续而无形的影响,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将其称为“组织场域”(DiMaggio和Powell,1983)。在构建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矩阵(审计机构本源治理逻辑)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影响审计质量的审计机构组织场域,组织场域的形成有赖于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的制度化过程。审计机构的组织场域力量从两个层面来影响审计质量:①场域中审计机构的行为与组织变革;②场域中审计机构的策略性偏好与行动模式。组织场域影响审计机构行为的理论逻辑在于其制度化过程。通过制度化过程,产生了组织同形与正当性要素的获取与实现。上述理论逻辑如图1所示。
三、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与审计质量:资源、程序与制度
以上述治理逻辑为基础,本文以组织设计与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主线(Baum和Oliver,1992;Hannan等,1995;于显洋和任丹怡,2016),以组织场域内的同形性为支撑(Tolbert和Zucker,1994;Siegel,1997;Lu,2002;李友梅,2009),以宏微观有机整合为基本方法论,构建适用并融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的综合治理框架,以此来解构审计机构治理机制影响审计质量的机理与路径。
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是组织分析领域的先行者,他认为任何组织的有效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于显洋和任丹怡,2016):其一,资源。组织的运行与发展依赖于资源,即资源的获取与流动是组织设计的基础、组织运行的保障。在所有资源中,处于决定地位的是“权力资源”,即组织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问题(Suchman,1995;Ruef 和Scott,1998);处于下一层级的是具体的“人”和“财”两类资源,其中,“人”是组织活动的执行者,“财”是组织运转所需消耗的资本,二者又反过来支撑“合法性与权威性”(Howard,1999;周雪光,2005)。因此,一个组织要实现“令行禁止”,首先必须确立组织的合法性地位、明确组织的权威性,其次要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其二,程序。组织依赖于制度化的规范程序将组织资源转化为组织目标,即组织内部的科学决策机制与系统(Palmer,1993;Hedstrom,2002)。具体包括政策决策(如何制定组织的具体政策,如组织的战略、使命、方向等)、部署决策(具体的业务和职能决策问题,如生产、运销、财务、会计等)、协作决策(促使或加强的组织内部协作的机制问题,如晋升、报酬、福利等)。其三,制度。通过程序对组织内部进行整合后,接下来需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组织如何与社会制度结构相融合,即如何与外部组织相互协调,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Scott,1995;Peng,2003)。在与外部整合的过程中依赖一系列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
审计机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组织类型,其科学设计和有效运行也无法脱离这三类要素。具体而言:
首先,作为审计机构,其“灵魂”在于独立性(DeAngelo,1981;Francis和Krishnan,1999)。究其本质而言,独立性是指不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换言之,组织内部资源足以保障其自身的需求。因此,独立性是以“资源”为支撑的。具体到特定资源,逻辑亦近乎一致:①权威性不受质疑。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若没有权威性,一是无法顺利开展业务,二是不被公众所信服。因此,在组织设计中应考虑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资源供给来提高审计机构的权威性。②人才不可缺失。人力资本是组织的核心资本之一,知识密集型的审计机构更是如此(Levin和Tadelis,2005;Lin等,2009)。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审计机构治理的重要方面。③财务务必自由。当组织的财务资源受制于他人时,独立性无从谈起、权威性受损,进而导致公信力消减、审计机构被市场出清。比如国家审计机关的经费是来自何种渠道、社会审计的费用应如何收取、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考核由谁决定等都是此类问题。
其次,科学化的流程、决策与作业机制是上述组织资源被合理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制度保障(Epps和Messier,2007;Ittonen和Trønnes,2015;Aobdia,2016)。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如何规范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流程的开展和审计程序的使用、审计结果的复核、审计报告的出具等均是组织的“决策”内容。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制度中。在国家审计中,目前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是“资金—项目—政策—政治”四要素分析的有机联系不够、审计的计划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告的信息含量不高等;在社会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意识淡薄、质控不严,导致了众多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在内部审计中,审计流程与质控制度更是其短板,这也是内部审计虽拥有更多信息但审计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审计机构内部的治理机制是组织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最后,缺乏与外部组织的协同与整合,是制约组织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Gramling等,2011;DeGeorge等,2013)。这一点在审计机构中更为明显。在当前以直接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下,低质量的审计业务是否能被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直接监管非常受限于监管组织自身的有限资源,无法实现一对一、全天候的监督。此时,若没有其他外部制度的约束,审计机构不会勤勉履责,反而会采取投机性或策略性的躲避监管行为。这一现象在社会审计领域尤为突出。可资佐证的是,近年来虽然审计监管趋严,但审计失败的现实案例仍层出不穷。在国家审计中,来自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外部组织社群在为国家审计机关提供审计线索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内部审计中,缺乏与外部组织的协调与整合现象非常普遍,“内部审计”并非“独立”之审计已成为公众所接受的既定事实,因此外部组织对其漠视和监督不足,内部审计的应有“审计”本质难以显现。
基于此,本文以“资源、程序、制度”这些组织有效运行的要素,构建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具体如图2所示。
在上述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中:首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因组织的本质属性和运行规律统一于组织场域中。在场域中,三者相互影响,逐渐趋向制度同形。即三类审计的具体形式存在差异,但在场域的互动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因而在各自的机构治理机制上体现出相似性和普适性。其次,这一普适性的规律是由“资源”“程序”“制度”构成的机构治理三要素体系。其中:“资源”是前提,包括稳固的权力和权威、合格的人力资本、独立的财务来源;“程序”是过程,是将组织资源转化为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包括规章、制度、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业务流程与规范的科学性(如质量控制)以及奖惩问责的明晰性;“制度”是组织外部的监督与保障机制,以克服组织内部的“合谋”。最后,“资源”“程序”“制度”综合使用的目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审计机构中具体体现为“审计质量”。此外,在具体类别的审计机构治理机制问题研究中,将根据现实中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合理选择每部分的研究侧重点。比如,在国家审计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顶层设计视角,从学理上阐释中央审计委员会的逻辑合理性基础,并从正当性和功能性两个角度探讨与中央审计委员会权威性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功能定位;为保障党中央权威和意志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全面深入探究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管理体制及其优化路径;构建内外协同、相互补充的约束机制,以对审计机关的高效高质运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又比如,在社会审计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从组织设计视角出发,探讨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问题如何影响审计质量,以期解析会计师事务所科学设立的基本规律;以组织运行为切入点,探讨分所管控与业务控制这一核心质量控制活动及其与之配套的内部文化与制度(领导风格和异质团队、组织信念和内部网络)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期揭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和业务管控过程”的黑箱;基于组织场域理论,探究外部生态(法律、监管、市场、技术及利益相关者等)如何影响、监督、约束与重塑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行为,并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形成互动;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治理指数”以为连续、量化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质量和针对性地改进治理缺陷提供重要参考。在内部审计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在理论辨析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两大功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发展与治理的全景图,梳理与总结制约其发展的思维误区和制度缺失;以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为切入点,探究内部审计机构的功能定位、组织模式以及其他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审计质量;基于新时代新征程对内部审计的新需求和新要求,探讨横向和纵向的组织变革如何重塑内部审计机构治理机制及其对审计质量之影响。
四、结语
中央审计委员会制度是我国审计领域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是世界审计领域的创举,对全社会各类审计机构的治理机制革新、审计质量提升及中国审计的全球示范意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时代,国家审计机构进一步深化体系改革、提高审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内部审计机构积极探索治理机制创新、提升审计能力与工作质量,以更好地接受国家审计的监督指导并与社会审计有机配合;社会审计机构强化内外部治理机制建设,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与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形成监督合力,共同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高质量的审计被视为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与组织管控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因此,厘清审计机构治理的本源逻辑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机制设计基础。组织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敏锐而深刻地捕捉到了国家、市场和社会领域组织形态、过程与机制的变迁。审计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组织,其“结构—行为—绩效”是制度环境塑造的结果。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的研究框架。
由于内隐的真实审计质量在本质上是无形、不可直接观察且无法准确度量的,因此,审计质量只能由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估或感知。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与影响路径实质上便是审计机构组织治理过程中的正当性机制,包含管制正当性、规范正当性与文化—认知正当性。在构建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矩阵(审计机构本源治理逻辑)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影响审计质量的审计机构组织场域,组织场域的形成有赖于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的制度化过程。审计机构的组织场域力量从两个层面影响审计质量:①场域中审计机构的行为与组织变革;②场域中审计机构的策略性偏好与行动模式。组织场域影响审计机构行为的理论逻辑在于其制度化过程。通过制度化过程,产生了组织同形性与正当性要素的获取与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资源、程序、制度”这些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构建了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
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6):98 ~ 123+244.
李友梅.公正与理性:党组织在社会关系中的立场与选择[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3 ~ 5.
于显洋,任丹怡.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的再思考——基于30 年社区发展实践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6(6):27 ~ 34.
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2):1 ~ 31+243.
尚航标,田国双,李卫宁.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与管理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7 ~ 42.
Baum J. A. C., Oliver C..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and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population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2(4):540 ~ 559.
DeAngelo L. E.. Auditor independence, 'low balling',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2):113 ~ 127.
DeGeorge F., Ding Y., Jeanjean T., et al.. Analyst coverag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3(1):1 ~ 25.
DiMaggio P. J., Powell W. W..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2):147 ~ 160.
Epps K. K., Messier Jr W. F.. Engagement quality reviews: A comparison of audit firm practice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7(2): 167 ~ 181.
Francis J. R., Krishnan J.. 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135 ~ 165.
Hedstrom M.. Archives, memory, and interfaces with the past[J]. Archival Science,2002(2):21 ~ 43.
Hannan M. T., Carroll G. R., Dundon E. A., et al..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 in a multinational context: Entries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in Belgium, Britain,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5(4):509 ~ 528.
Ittonen K., Trønnes P. C.. Benefits and costs of appointing joint audit engagement partner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5(3):23 ~ 46.
Levin J., Tadelis S.. Profit sharing and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partnership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131 ~ 171.
Lin M. J. J., Hung S. W., Chen C. J.. Foste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i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4):929 ~ 939.
Lu J. W.. Intra-and inter-organizational imitative behavior: Institutional influences on Japanese firms' entry mode choi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2(33):19 ~ 37.
Meyer J. W., Rowan B..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2):340 ~ 363.
Palmer A. J..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local government[J].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1993(4):31 ~ 36.
Peng M. W..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275 ~ 296.
Ruef M., Scott W. R..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Hospital survival in chang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8(4):877 ~ 904.
Scott A. J.. The geographic foundations of industrial performance[J]. Competition & Change,1995(1):51 ~ 66.
Siegel D.. The impact of computers on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growth: A multiple-indicators, multiple-causes approach[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1):68 ~ 78.
Suchman M. C.. 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3):571 ~ 610.
韩洪灵 男,1976年生,江西广丰人,会计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人;曾任浙江大学财务与会计学系副主任、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学术主任、浙江大学计划财务处副处长。
主要研究 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与审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主要兼职 中国会计学会理事、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学位委员会管理类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浙江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正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会计研究》、EAR、JBE、JBR、RQFA等十多家中外知名期刊审稿专家,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主要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EAR、RQFA、JBE 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审计理论与实务》等10种著作教材,主译《财务会计理论》《穿透会计舞弊》等。
曹强 男,1980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审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 资本市场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国家审计 。
主要成果 在《会计研究》杂志、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主持和参与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博士点等基金项目。
责任编校:黄艳晶 罗萍
责任政审:张瑾 李珂
陈汉文 等║坚持维护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重大任务
韩洪灵,彭瑶,刘强,陈汉文║巴塞尔协议Ⅲ背景下硅谷银行破产研究——基于商业模式与监管计量的双重视角
陈维青, 杜兴强 等║“一带一路”倡议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吗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杜兴强等:宗教影响与公司行为综述
赵治纲║数据资产金融化 : 中国实践与展望
叶凡, 叶钦华, 黄世忠 ║“医药新政”下财务舞弊的识别与应对——基于广誉远的案例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欧洲非上市中小企业可持续报告准则 : 披露要求和启示
叶丰滢, 黄世忠║企业的净零排放之路
黄世忠, 叶丰滢║融资排放核算的规则、挑战与改进 —— 基于2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解读
黄世忠, 叶丰滢║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水与海洋资源》解读
黄世忠, 叶丰滢║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气候变化》解读
黄世忠, 叶丰滢║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解读:《一般要求》准则
叶丰滢, 黄世忠║气候相关风险财务影响的披露规则与挑战
黄世忠, 叶丰滢, 王鹏程 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制定的策略选择
黄世忠, 叶丰滢, 陈朝琳║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于商业模式视角
名家论坛║ESG·可持续发展论9篇——2022年黄世忠论文集
黄世忠, 叶丰滢║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体系及其焦点问题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质量特征评述
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双重重要性原则评述
黄世忠, 叶丰滢‖《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治理和组织》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叶丰滢, 黄世忠‖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优秀实践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 李诗|碳中和背景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叶丰滢, 黄世忠 等|碳排放权会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王鹏程, 黄世忠 ‖ 净化审计环境 推动良法善治——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十大建议
黄世忠|ESG报告的“漂绿”与反“漂绿”
黄世忠|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新动向
黄世忠|“资不抵债”迷雾下的共享价值创造——星巴克财务报告和ESG报告分析
黄世忠|谱写欧盟ESG报告新篇章——从NFRD到CSRD的评述
黄世忠|支撑ESG的三大理论支柱
黄世忠|ESG理念与公司报告重构
新经济·ESG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黄世忠论文集
郭复初║新质生产力与财务理论创新
郭复初,郭悦瞻|重大流行性疾病防控中的财务实践与理论发展
《中国社科文摘》转载《财会月刊》郭复初教授文章
郭复初:新时代国家财务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
谢志华, 谢昊宇‖对现金流量表若干理论问题的反思
谢志华, 杨龙飞|对资产负债表的再认识——基于资产负债表误读的视角
谢志华等|组织变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谢志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辨析
查道林, 陈思, 刘琳║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来自我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吕颖菲, 刘浩║具有权益特征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务实改进——对IASB最新进展的研究
吕颖菲, 刘浩║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现状及会计问题研究
张倩, 刘浩║可持续发展报告GRI准则的改进及启示
王文红 , 刘浩║叙述性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最新发展——基于对管理层评论的分析
高军,薛爽,李志刚║新股低价发行: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还是“选美博弈”——以上纬新材为例
薛爽║法制环境变迁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
林斌 等|“29岁现象”的成因与治理——基于舞弊钻石理论的分析与讨论
郑石桥║论算法审计结果及其运用
郑石桥║算法审计方法论
郑石桥║算法审计需求论
名家论坛║碳审计.内控缺陷.政府审计10篇——郑石桥论文集(2022)
郑石桥‖论碳审计目标
郑石桥‖论碳审计内容
郑石桥‖论碳审计主体
郑石桥‖论碳审计客体
周旭东 , 郑石桥 ‖ 论碳审计需求
郑石桥|论碳审计本质
汪方军, 胡俊敏║企业智能制造指数:基于面板随机前沿分析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汪方军 等:激励与企业创新:综述与展望
何如桢, 丁友刚║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与建议
丁友刚 等║数字治理背景下的高校财会、审计、巡视协同监督路径研究
丁友刚║会计的生命与灵魂——重读《潘序伦文集》有感
魏明海║会计教学改革与成果培育的若干思考
魏明海║绩效激励的倦怠:对功绩社会中资本驱动的绩效激励的反思
魏明海|公司财务研究的五大陷阱——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思考
魏明海|企业多模态财务相关信息融合的若干问题
张俊瑞, 李文婷║客户集中度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基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名家论坛║会计硕士培养的道与术5篇——2022年张俊瑞论文集
张俊瑞, 辛星║数字经济时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 影响与应对
张俊瑞 等‖百花齐发:131篇会计硕士(MPAcc)优秀学位论文研究
张俊瑞, 吴珉瑄‖长路无涯:“丝路会计硕士(MPAcc)联盟”人才培养的探索、特色与展望
张俊瑞, 范苏扬‖数据说话:基于知网的MPAcc专业学位论文现状分析与质量评价
张俊瑞, 王永妍|踔厉奋发:MPAcc人才培养经验借鉴与趋势前瞻
张俊瑞|妙笔生花:MPAcc专业学位论文之“道”与“术”
张俊瑞, 危雁麟|数据资产会计:概念解析与财务报表列报
冷琳║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三个特殊问题研究
刘勤║智能财务中的组织形态:从共享化到虚拟化
刘勤, 刘情唱║论数智化环境下会计法规的优化与完善
刘勤, 曾思宸║数智技术发展对业财融合的促进作用
刘勤, 陆诗婷‖人机协同模式下财务流程优化研究——以K公司费用报销流程为例
刘勤|智能财务中的知识管理与人机协同
田高良, 张俊瑞, 汪方军 等║智能会计人才生态系统:产教融合协同培育
田高良, 谢冰镜, 邓敏航║“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
田高良 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理论与发展路径研究
田高良, 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研究
田高良, 杨娜, 张亭‖ESG背景下全景式财务报告体系构建
田高良|“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财务转型研究
田高良|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应用研究
金源, 李成智║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对会计人员职能转型的影响与应对——基于调查问卷的例证
金源, 魏振 等║基于ChatGPT的问答式财务知识库构建与应用
徐玉德, 李昌振║发达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经验与启示
徐玉德, 贺恩远║FASB控制权观下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标准的演进逻辑及其局限性
徐玉德, 贺恩远║IASB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标准的判断逻辑、改进与展望
徐玉德, 贺恩远║合并会计中控制的理论内涵及合并范围确定
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转化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实路径
徐玉德 , 董木欣|数字政务建设整体性治理模式、 架构分析与路径选择
徐玉德 , 陈旭|警惕资本无序流动 强化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支持
徐玉德 , 温泉|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变迁与未来展望
徐玉德|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徐玉德 , 张昉|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玉德|我国会计监管制度变迁的历程、经验及展望
徐玉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回顾与展望
张敦力 , 王沁文|“包庇”抑或“蒙蔽”——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反观独立董事问责之困
贾明║研以致用:管理研究中的机制、路径和对策
袁敏║“算管融合”的财务分析逻辑——以小米公司为例
袁敏║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研究——以FRC处罚毕马威为例
袁敏║额外一级资本债券注销的影响与启示——基于瑞士信贷的案例分析
袁敏║灰熊研究做空蔚来汽车的会计分析
贾康 等║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双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贾康, 陈通 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践进步及完善建议
名家论坛║投融资.绩效评价.自贸港等6篇——贾康论文集
高亚莉, 贾康 ‖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基于修正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贾康 等|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贾康|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方意, 王琦║内部冲击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方意, 杨凡佳║财富管理的国际经验与思考
方意, 杨凡佳║财富管理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方意, 袁琰║硅谷银行和北岩银行被挤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刘晔║由物到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底层逻辑
名家论坛║论可持续披露·会计准则13篇——张为国论文集
张为国, 陈战光, 谢诗蕾║恰当应用会计准则 助推国家级战略管网建设——基于中国铁塔的案例研究
何安宁, 张为国 等‖修订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一种思路——基于我国A股医药企业年报的案例研究
张为国, 薛爽, 王浩宇|从G7影响力工作组报告看可持续披露的发展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名家论文9篇:2021年《财会月刊》张为国论文集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中)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上)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三:业绩报告(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三:业绩报告(上)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中)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上)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国博弈
蔡昌|新时代税收筹划方法论:理论逻辑与框架构建
蔡昌 等|平台经济的税收治理难点与治理方略
刘用铨|基于业财融合的PPP政府方会计解析——对第10号政府会计准则的解读
刘用铨|新基建领域推行PPP模式探析
许金叶‖管理会计加工与报告
许金叶 ‖ 管理会计原则:性质、目的、行为
许金叶 ‖ 管理会计性质、边界与体系
许金叶 ‖ 管理会计理论如何形成
许金叶|管理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
许金叶|管理会计理论的使命
许金叶|序时记账:单式记账法的本质、逻辑与证据
许金叶|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问题研究
胡玉明‖发白未懈青云志——记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余绪缨教授
胡玉明|管理会计的本质与边界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刘启亮 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冯圆║成本管理的概念演进与智能化嵌入
一睹风采║亚运志愿者中的会计学者
冯圆‖全国统一大市场情境下的成本管理发展
李慧, 温素彬 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内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崔秀梅, 温素彬, 龙思玥║数智化管理会计的价值意蕴和体系构建
李慧, 温素彬║比物连类: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
温素彬, 温皓然, 张兴亮, 李慧║兼听则明 :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与方案设计
张庆龙║新质生产力赋能财务数字化转型
张庆龙 等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理论阐释与驱动分析
名家论坛║企业司库.财务公司.内审11篇——张庆龙论文集(2022)
张庆龙 方汉林 董兴荣‖中央国有企业司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张庆龙, 方汉林‖保守抑或激进: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张庆龙, 方汉林‖数智化企业司库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
张庆龙‖中央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分析——基于SWOT模型
张庆龙, 张延彪‖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状分析——基于2016~2021年数据
张庆龙,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分析
张庆龙, 方汉林‖企业司库管理体系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
张庆龙, 方汉林‖中外企业司库管理:比较与启示
张庆龙 ,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基于组织身份变革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张庆龙 , 张延彪|财务转型视角下的企业司库管理研究
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动因研究
张庆龙 等|新时期内部审计创新之路:从数据审计到智能审计
张庆龙 等|财务机器人规模应用与会计人员工作不安全感
张庆龙|智能财务的技术原理分析(系列之十二)
张庆龙|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分析(系列之十一)
张庆龙|智能财务研究述评(系列之十)
张庆龙|智能财务七大理论问题论(系列之九)
张庆龙|以数字中台驱动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系列之八)
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系列之七)
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与技术影响(系列之六)
张庆龙|数字经济背景下 集团财务组织架构转型趋势分析(系列之五)
张庆龙|财务数字化转型始于共享服务(系列之四)
张庆龙|集团公司会计数据管理的现状分析(系列之三)
张庆龙|论下一代财务的思维特征(系列之二)
张庆龙|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
陈虎, 郭奕║企业财务数智化发展趋势与转型框架
陈虎, 朱子凝‖数据可视化的财务应用研究
陈虎, 杨利明‖数据分析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研究
陈虎, 刘雅琼‖财务数据源及数据采集研究
陈虎, 孙彦丛‖DT时代基于数据价值链的财务变革
陈虎, 郭奕‖数据价值体系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
陈虎, 郭奕|财务数字基建 赋能企业转型
陈虎|政府机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探索
黄悦昕, 罗党论║数据资产入表:现状、挑战与对策
罗党论 等║北交所发展:问题、原因与对策
黄悦昕, 罗党论, 张思宇║全面注册制下的IPO发行:更易或者更难——来自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罗党论 等║贪婪抑或冲动 : 注册制下新股破发研究——基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视角
罗党论 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 经验与理论分析
袁亮亮 , 罗党论 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张新民|偶发原因致企业临时性财务危机:特征与对策
张新民|财务分析的战略视角
程博,潘飞 等║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十年回顾与展望
潘修中║存货舞弊的行动识别:以抚顺特钢为例
曹玉珊 , 陈哲|企业信息资源资产化问题再探——基于信息资产分类的视角
厉国威, 汤羽霏║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协同实施框架构建
刘光强, 干胜道‖新经济背景下的智能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技能
王文兵,王立彦,干胜道 等|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分析
王竹泉 等║政府会计监督的微观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的证据
王竹泉, 季丁筠║数字普惠金融能否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基于信息披露与创新驱动视角
王竹泉, 耿丹阳║政府社会资本与企业战略性资本配置结构
名家论坛║政府社会资本·企业资本论6篇——2022年王竹泉论文集
王竹泉, 孙文君‖政府社会资本与重大经济风险
王竹泉, 孙文君‖政府社会资本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竹泉 等‖政府社会资本的规模、结构与测度
王竹泉|公共资源配置与政府社会资本
王竹泉, 槐莹‖制造业企业资本脆弱性评价研究
罗进辉, 朱民城║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晋江市为例
罗进辉, 王毓泽║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合肥市为例
罗进辉, 张江昭║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地区人才结构优化升级:以深圳市为例
罗进辉, 卢子琦║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发展——以福建宁德为例
罗进辉, 闫家铭║亲清政商关系如何助力地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罗进辉, 戴芷歆, 巫奕龙║亲清政商关系的绿色治理效应 : 来自绿色创新的证据
李佳霖 罗进辉║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企董事会多样性
罗进辉 李佳霖‖国有企业混改动因与模式匹配问题:基于多案例的研究
罗进辉 杨楠‖中国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概况、特征与问题
罗进辉 黄泽悦 向元高‖亲清政商关系研究: 述评与展望
罗进辉, 林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时代意义、制度渊源与经济影响——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王鹏程║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实施保障机制研究
王鹏程, 黄世忠, 范勋 等║制定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若干问题研究
王鹏程, 黄世忠等║两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分析与展望
重磅║解读审计选聘的最新规定/王鹏程
王鹏程, 杨昭铭║气候信息披露中的安全港规则
王鹏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预期信用损失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王鹏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中的审计委员会职责与政策建议
王鹏程‖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服务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应对
王鹏程‖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考虑
王鹏程 , 黄世忠 ‖ 净化审计环境 推动良法善治——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十大建议
安永合伙人王鹏程 | 会计师事务所选聘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方意, 杨凡佳║财富管理的国际经验与思考
方意, 杨凡佳║财富管理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方意, 袁琰║硅谷银行和北岩银行被挤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刘峰‖企业财务目标:一个解构性讨论
新夫 等║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水与海洋资源》透视及案例解析
新夫, 周海炜 等║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水资源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王伟, 汪祥耀║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会计创新的思考
陈晓芳 等|新时代新商科的内涵及“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
刘运国 等║运用财务报告分析垂直电商的商业模式——以唯品会为例
胡耘通║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胡耘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制度建设思考
胡耘通, 廖佳榆║基于资源安全视角的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胡耘通‖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责任再思考
胡耘通|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协同监督路径研究
蔡春 , 杨肃昌 , 胡耘通|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修改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张宜霞, 刘明辉║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实现路径和机制分析
刘明辉, 王扬║中国式现代化呼唤五种宏观成本新理念
黄冰冰, 戴德明, 马元驹‖利润概念的界定
李晓冬 , 马元驹|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
黄冰冰,马元驹,戴德明|利润确定的变迁与启示
马元驹 , 黄冰冰|论利润贡献率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马元驹, 李晓冬|国有四大银行半年报让利信息披露质量探析
谢德仁 等║A股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99强报告(2022)
谢德仁|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十问
谢德仁|培育现金增加值创造力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谢德仁|推动结构性去杠杆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谢德仁|企业分红能力之理论研究
邬瑜骏 曲晓辉‖数字资产监管框架与会计问题研究——兼评美国数字资产行政命令
曲晓辉 李莹 张国华‖经济指数和会计指数研究: 回顾与展望
高利芳, 曲晓辉‖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高等教育的调查与反思
曲晓辉, 王俊, 张瑞丽‖税率优惠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研究
李兆东, 罗玉茹║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体系与路径
张卓然, 戴德明 等║会计规则与法律制度的理念分歧及解决之道
黄冰冰, 戴德明, 马元驹‖利润概念的界定
黄冰冰,马元驹,戴德明|利润确定的变迁与启示
周华 , 戴德明 等|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
戴德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回顾与展望
倪小雅, 戴德明|综合收益会计规则的逻辑及理论辨析
龚凯颂║论管理会计的定义、边界和逻辑
龚凯颂|论估值模型的逻辑与演化
龚凯颂|论资产负债表模型的应用
王凯, 丁宁, 赵静静║城投公司ESG表现如何影响债券信用利差
王凯, 李婷婷‖ESG基金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王凯 , 张志伟|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
廖珂║市场机制下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创新——基于投服中心的案例研究
袁广达 等║长三角地区净碳排放量测算与碳治理成本核算——基于“碳中和”视角
袁广达 蒋岩 壮含露║碳中和目标下煤炭企业三维财务战略研究
袁广达 等‖生态补偿信息共享平台设计——基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视角
袁广达 等‖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量化与分摊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袁广达, 顾鹏程, 吴佳敏‖新冠疫情下上市公司年报审计: 风险与应对
袁广达 等|市场化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会计手段与实施
袁广达 , 王琪|“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演化动因与路径
袁广达|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基于环境会计方法、条件与信息的支持
陈俊, 李永康, 龚启辉║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研究——基于财会〔2023〕11号文件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陈俊 等: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
周兆斌, 杨志国║企业诉讼风险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决策——基于管理层自利行为视角
许瑜, 王敏 等║政府审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效果检验
夏烨, 马文超║基金绿化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效应及机制:文献回顾与展望
程平 等║互联网+MPAcc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探析——基于“三链”融合视角
程平 陈锐║基于ChatGPT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程平 等║基于ChatGPT的智能财务报告研究
程平, 常吉║财务共享下资金滚动预算审计预警研究——基于决策树算法
程平, 晏露║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的企业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智能审计研究·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程平论文集
程平, 俞津|基于RPA的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毛俊力|基于RPA的审计抽样软件机器人研究
程平, 聂琦|基于RPA的主营业务成本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钱涂|基于RPA的函证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罗梦晴|基于RPA的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徐涵璐|基于RPA的长期资产循环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张绘, 谢恺 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历史变迁与优化方向
张绘║公共预算管理衔接性不足与政策建议
张绘║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践、挑战与优化路径
张绘‖创新多元化投入方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
《财会月刊》浙江大学论文集.15篇
《财会月刊》武汉大学论文集.19篇
《财会月刊》西安交通大学论文集.25篇
《财会月刊》上海财经大学论文集.29篇
请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