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非数学界)

文摘   2025-01-04 06:01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离散世界关注我们

进入公众号主页设为星标



数学国家队比物理国家队多1人,这工作量多出了好多倍。物理竞赛写了5篇,全部完结。数学竞赛仅仅数学届的男生就写了15篇。今天盘点仍然留在学术界但已离开数学界的选手们。


感谢评论区的读者给我提供了可参考的专业论文。原来翻遍全球网络追踪IMO选手的职业道路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论文范畴,已经有多篇论文发表。


所以,并不是我8卦对不对?这是严谨的学术活动哦。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是可供研究的样本,他们的学术表现可以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调整。


最新发表于2024年的这一篇来自土耳其学者Tolga Yuret,他说:“Each year, six exceptionally talen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each country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IMO). We thoroughly searched the internet to find the career paths of 2785 IMO medalis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etition from 1986 to 2005.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areer paths of IMO medalists depend on their home country, despite their similar levels of mathematical talent. ”

每年,来自每个国家的 6 名才华横溢的高中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IMO)。我们彻底搜索了互联网,找到了 从1986年至2005年参加比赛的 2785 名IMO 奖牌获得者的职业道路。我们发现,尽管 IMO 奖牌获得者的数学天赋水平相似,但他们的职业道路取决于他们的祖国。

这位学者可能受条件所限,对中国大陆的资料接触得不多。但结论差不多,中国选手的职业道路可能也取决于他们的家庭,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

借用论文中的两张图。下面这张是IMO选手本科专业的选择,可以看到64%选了数学专业,接下来就是CSEE,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之类的,然后依次是物理、经济金融及工程类。


下面这张图是本科选择了非数学专业的选手的职业选择,53%集中在软件工程领域。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离开数学专业的选手们到底走了什么样的人生路。


郭早阳,1974年出生,1991年银牌,来自湖南师大附中,1996年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硕士,2000-2004年师从著名固体力学大师、美国两院院士Bazant教授,获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A)博士。2006-2010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土木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的双聘讲师,2011年11月被重庆大学引进到工程力学系任教授、博导,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17年11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理学院任教授、博导。



杨保中,1992年满分金牌,来自河南郑州一中,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麻省理工数学博士,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佐治亚州立大学金融学终身副教授,佐治亚州立大学商学院金融讲座教授、金融科技实验室主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融科技、投资学和公司金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他的官网个人简历里也提到了IMO金牌,He has also been a Gold Medalist in the 33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while in high school.


顺便讲一下杨教授的母亲胡大白,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因意外烧伤残疾,1984年办自考辅导班,一直发展成中国第一家民营高校黄河科技学院。优秀的母亲,优秀的儿子。



何斯迈,1992年金牌,来自安徽安庆一中,选择了中科大数学系,1997年本科毕业后到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数学系,2001年获得硕士硕士学位,2005至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助理研究员,2006至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博士,2009至2010在港中文做博后,2010至2014年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Tenure-track),2014年至今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

从简历中可以看出,何斯迈的读博之路是有些坎坷的。他的朋友上海财大的葛冬冬评价他是“又一个通往纯数道路上倒下的炮灰”。

何斯迈不愿多谈这段人生低谷,只说“与原先的导师有一点沟通问题,博士无法读下去了”,随后他从布朗大学转学至纽约州立大学。又因为签证问题,不得不再次转道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拿到博士学位已经是他本科毕业12年之后了。

何斯迈的绰号是“推土机”,据说是非世纪难题以外的难题他都能快速解决。如果被某个问题卡住,他就与世界失联一心一意搞问题。可能这也是与导师交恶的原因。毕竟哪个导师都希望学生是随叫随到的。

何斯迈确实是个天才,如果情商再高一点,如果他能继续在纯数学的领域里奋斗,也许会有更高的成就。

左为何斯迈,右为葛冬冬。

郑常津,1997年金牌,来自福建福安一中,保送北大数院,退学。现任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副主任。

其实这个选手不好归类,不能算学术界,但也不能算工业界教培界,只好先归在这里。1997年与他同届的IMO选手有教培界大佬邹瑾、教授界大佬倪忆,他高中校友一起训练的小伙伴是1996年的IMO选手陈华一,去年刚从法国回到杭州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与他相关信息汇总如下:

此条详见链接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一)

此条详见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十一之最强预言)

黄志毅2004年金牌,来自广东华南师大附中,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三时入选第一届姚班,2008年毕业;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导师是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萨姆帕斯·坎南(Sampath Kannan)和斯隆奖得主亚伦·罗斯(Aaron Roth);2013-2014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导师是哥德尔奖得主蒂姆·拉夫加登(Tim Roughgarden);现任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主要研究算法,专注于信息在计算中的作用及其反面不确定性。

当年在同一场IMO中夺金的朱庆三是他的同班同学,朱庆三现就职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数学学院。详见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四之同届六人的不同人生)



罗晔,2005年金牌,来自江西师大附中,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系,201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与经济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201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现任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终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维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机器学习理论与经济金融中的应用如量化交易,风险管理等等



马腾宇,2007年银牌,来自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2008年保送清华姚班,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导师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两届哥德尔奖得主Sanjeev Arora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2021年获斯隆奖。

他也是一个优秀创业者,2023年11月宣布了他的大模型创业项目 Voyage-AI,旨在提供 SOTA 嵌入模型,为企业的智能检索提供超级动力。


董事会成员和顾问阵容豪华,包括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李飞飞、斯坦福大学教授 Christopher Manning 和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Christopher Ré 等


牟晓生,2008年高二满分金牌,来自上海中学,高三放弃国家奥赛选拔,申请美国耶鲁、麻省理工、杜克、斯坦福均拿下,2009-2013年耶鲁大学数学&经济学学士,2013-2018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2018-2019年耶鲁大学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博士后,2019-2020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2020年至今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下图是三名满分选手,左为牟晓生,中间是美国华人选手阿历克斯.翟,右为韦东奕。看到后排著名的西班牙国王夫妇了么?




以上所有选手,除了一个退学的,其他全部都有去美国读书的经历,有的人留在美国工作。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foreign-educated medalists attende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这个调查说有些IMO选手获奖之后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别的国家读书,这些出国读书的选手有一半选择了美国。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MIT alone had more foreign-educated medalists than all countries oth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选择去美国的选手大多选择了麻省理工,仅一个麻省理工拥有的这种外国IMO选手,就比其他所有国家拥有的外国IMO选手加起来还要多。


调查显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这几个国家的IMO选手均在本国完成学业,不出国。


For instance, no US medalist attended Cambridge, and no medalist from the UK attended MIT.

美国选手不会去剑桥,英国选手也不会去MIT。主打一个互相瞧不起。


We have observed that many medalists have pursued education abroad. It is a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education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a country’s growth.

我们观察到,许多IMO获奖选手都在国外接受教育。大家普遍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增长的关键因素。


Consequently, the departure of top mathematical talent poses a significant handicap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因此,顶尖数学人才的离开给发展中国家构建了重大障碍。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A and Japan, have most of their mathematical talents working in their own countries.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部分数学人才都在自己的国家工作。


下面这张表格给出调查数据。在调查时间范围内中国有105名获奖选手,找到职业发展信息的有82人,82人中有56人在中国以外的外国工作,占比为68%。


后面的数据我没放上来,为外国工作的IMO选手最少的是美国和日本,美国是70人中有4人,日本是36人中有3人。

The inability to retain medalists within the country raises a serious alarm for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the nation. 

无法把这些获奖者留在国内,给该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敲响了严重警钟。


Human capital is typically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medalists represent a sample of the most gifted students in that society. 

人力资本通常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来衡量,而IMO获奖者代表了该社会中最有天赋的学生的样本。


The migration of medalists may indicate a larger problem of losing the best minds in that society. 

获奖者的移民可能表明一个更大的问题,即那个社会失去了最优秀的人才。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of a nation often depen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exceptional minds. 

一个国家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往往取决于这些杰出人才的可用性。


The brain drain measured in our paper should serve as an alarming signal for the countries, guiding policies to retain their most talented individuals.

我们论文中衡量的人才流失应该成为各国的警钟信号,用于指导制定政策以利于留住最有才华的人。


我引用的这篇论文肯定有其局限性,作者不是大牛,论文的数据和结论也许都是片面的,大家看个乐呵就行了,不抬杠哈。



        

          

欢迎长按扫描关注

感谢支持转发分享

   



更多精彩


看似“无用”,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

你家的大学生快放寒假回来了,头疼不?

这个冷门兴趣班寒假预约爆火!有趣又好坚持,孩子进步太大了

夺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的女生们的现状

夺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的男生们的现状(物理学界)

夺得国际物理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非物理学界)

夺得国际物理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工业界)

三大官媒都不可信,到底还能相信谁?

从母亲的笔记中看学习态度

离散世界
你是弓,孩子是你射出去的箭,你用尽力气,孩子离你越来越远,家越来越散,世界越来越离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