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古人诚不我欺也!
昨天的文章发布之后,很多朋友在评论区里提供了最新消息。我也给大家及时更新一下。文章详见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七之阿斯伯格),主要介绍2010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坦纳举行的第51届IMO的六位参赛选手。
李嘉伦,来自浙江乐成公立寄宿学校,保送清华大学清华学堂数学班,2010-2014年获得清华数学学士学位,2013-2016年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读硕,2015-2018年获得波尔多大学数学博士学位,2019-2023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做博后,其间2022年在中科院数学所作了题为《关于李群动力学的几个问题》(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dynamics on Lie groups)。现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终身教职)。
CNRS指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39年10月19日,隶属于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是法国最大的政府研究机构,也是欧洲最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它的使命是探索生命世界、物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作。
Ecole polytechnique是巴黎综合理工学院,Laurent Schwartz数学中心是以著名菲尔兹奖得主Laurent Schwartz命名的。
顺便科普一下Laurent Schwartz(1915-2002),193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学,1937-1939年服兵役;1940-1942年底在图卢兹大学获得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资助;1943年1月在克莱蒙费朗大学完成博士论文;1944-1945年在格勒诺布尔大学任教;1945年秋前往南锡大学任教;1950年在哈佛大学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菲尔兹奖;1952年转到巴黎大学(索邦)任教;1958年成为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1959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60年因反对阿尔及利亚战争被解除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教职;1963年重新获得任命;1980年离开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加入巴黎第七大学;1983年从巴黎第七大学退休;2002年7月4日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87岁。主要研究方向是泛函分析。
他的一生也证明了要想成为学术大拿,先要找对导师。他的导师是法国著名数学家Paul Levy,更过分的是他把自己从学生变成了女婿,娶了导师的宝贝女儿。
通过老婆,他又认识了昂利·嘉当(Henri Cartan)。这个人是埃利·嘉当的大儿子。埃利·嘉当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布尔巴基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华人数学家陈省身的老师。Laurent Schwartz就这样进入了布尔巴基学派的圈子。
综上所述,找对导师,娶对老婆,是通往学术之路的捷径。
今天来看看2011年在荷兰举行的第52届IMO获奖选手的情况,六位全是金牌。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同一届选手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最近几篇打算按届次整理,不再区分数学界还是产业界。
从左四起:姚博文、周天佑、陈麟、龙子超、吴梦希、靳兆融。
姚博文,来自河南实验中学,2011-2015年北大数院本科,2015-2021年北大数院博士,2021年至今任北京化工大学见习副教授。
当年获奖时的他。
现在成为大学老师的他,很多人在网上问是不是她。
周天佑,来自上海中学,高二获得IMO金牌,迅速申请麻省理工,2012年3月收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2012-2015年连续出现在普特南数学大赛获奖名单中。2019年入职上海中学,但2021年7月才出现在上海中学的拟聘人员名单中,是有长达3年的试用期么?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学位,应该是读博没有成功拿了硕士学位走人了。
网上现在还挂着他当年申请MIT的各项成绩:
从上海中学走出国门,学成归来再入上海中学,周天佑不是一个人。就在2021年,比周天佑晚一届的学弟佘毅阳,2012年第52届IMO金牌,也入职上海中学做了高中数学老师。
陈麟,天才少年,来自全国知名的北京人大附中早培班,2012-2016年北大数院基础数学系本科,2016-2021年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2021-2023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2023年至今,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陈麟说:“我自小就对数学感兴趣,也一直有着朴素的'想成为数学家'的想法。但真正决心以数学研究作为一生追求,应该是中学时看到广义斯托克斯定理(generalized Stokes' theorem)表达式的时候。当时被这一结果在形式上的优美、内容上的丰富所震撼,并想要去探索更多这样的数学问题。”
下面看看天才少年的过往成绩。据传此人为第一神童,综合成绩在全国强校人大附中经常第一,物理、信息两项竞赛拿到省一。虽然是北京的省一但也是省一啊。其他时间搞搞数学,成绩如下:
2009年12岁初三第一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决赛中以满分126分的成绩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队。
2009年IMO最后一题非常难,天才大神陶哲轩在现场做了7个半小时,陈麟在家花了4个小时,韦东奕在考场上秒杀拿下满分。
2010年13岁高一在CMO重庆冬令营考试中获得银牌,同年被北大数院录取。
2011年14岁高二以冬令营满分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IMO金牌,总成绩在国家队6名选手中排首位。
进入大学后不参加任何数学竞赛,一心研究数学。在2023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中,陈麟凭借论文“Nearby Cycles and Dualities in Geometric Langlands Program”荣获ICCM 2023博士论文奖。之后,他进入清华大学任助理教授。
龙子超,来自湖南师大附中,2011-2015年北大数院本科,2015-2020年北大数院博士。2020年入职华为,研究方向是制造与设计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吴梦希,来自江苏南菁高级中学,高二获金牌,2012-2016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很神奇啊,为啥选这个专业?),2016-2021年,布朗大学博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专业研究助理教授。
吴梦希的学习天赋在入学前就已经显现,3岁左右就吵着闹着要上学,4岁左右就能自主看书了。家长说:“这个孩子学习从小就不用我们操心。进入小学后,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我们每天很迟才能接他回家,每次去学校接他,他都呆在教室里看书学习。”
这就是每个家长都想拥有的梦中情娃啊。
他的CMO分数是87分,排位在40多名,特批进入国家集训队,最后以选拔赛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队,干掉了40多个对手,神人。
当年的他。
现在的他。
靳兆融,来自北京人大附中,加州理工数学系本科。现状不详,欢迎知情人士补充。
高一冬令营以二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与集训队失之交臂,高二国家队选拔以一名之差折戟,高三终于拿到IMO金牌。他一手学数学,一手学英语,入选国家队之前就已经收到加州理工的入学通知。
和同学一起组队拿下北京市中学生桥牌团体赛亚军。
和桥牌搭子曾力玮合作获得丘成桐数学奖的优胜奖。
曾力玮和靳兆融都是三次参加冬令营,两次参加国家集训队。曾力玮还是北京市队的队长,冲刺国家队失利后保送北大数院,本科毕业后到美国西北大学读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系的博士。
同一届的选手,都是顶尖的高手,10年之后的路却极大不同。有的继续在顶尖高校研究数学,有的去做了高中数学老师,有的进了企业,有的换了专业。
当然除了这6人以外还有更多的数学少年失望而归,他们的人生往更多的方向展开。不管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利的惆怅,对他们来说,心中永远都会留有一片秘境,藏着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甚至是痴迷和享受。
就像这位读者一样,虽然现在的工作与数学不相关了,但热爱依旧!
欢迎长按扫描关注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