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十三之炸裂人生)

文摘   2025-01-01 06:00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离散世界关注我们

进入公众号主页设为星标



收到一条投诉,自写国奥赛系列以来第一次。

平台发给我的信息就这么多,也不知是谁投诉的,也不知投诉的是啥,只说存在争议内容。我估计大概率是给我简历模板希望我按他要求写但被我拒绝的那位IMO选手。详见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十二之一息尚存)


因为被投诉了,所以我也向业内人士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位选手的情况,相当炸裂啊。我想对这位选手说:我之前真的不知道你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路,我支持你做自己,但是也不必过于敏感,不必在意我的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也没必要去投诉,按你自己的想法过一生就好了。我对你所做的一切都表示理解,但如果我的儿子是这样,作为老母亲,我会很难过。新的一年,祝你一生顺遂。


另外我再次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的信息均来自官方网站的公开信息,之所以写这些选手,是因为IMO官网上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学习成长经历也散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我只不过是把信息收集分类整理而已,可能有的资料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个人介绍的多少长短与个人成就不相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与任何官方没有关系,我对选手的评价只代表我个人,何况我几乎不作评价。大家不需要太重视我的意见,也不要试图指引我的写作方向,我年纪大了,不想过有压力的生活。


言归正传,今天来看第57届IMO,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2016年第57届IMO在中国香港举办。这是香港第二次主办IMO,上一次是1994年的第35届,由时任行政局议员的利国伟先生率先捐款200万带动社会各界支持,赛事才得以完成。

主办IMO开支需要逾一千万港元,但是香港教育局只资助了300万元,竞赛因经费不足被迫缩减规模。起初预计香港主办赛事需要三千万元,教育局更想过放弃主办权,被菲律宾官员挑衅称如果香港没钱他们愿意接手主办。

时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主席的岑嘉评教授慨叹他用了超过一半时间用于筹款,更尝尽富豪、著名银行和企业的白眼。这就是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存在。

但是,IMO圆满完成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页当时发布了以下消息,说“本届特区政府积极推动STEM教育,鼓励学生选修有关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学科......”

下图是2016年在中国香港参加第57届IMO的全体合影。这届队员获四金二银,团体总分第三名。这也是中国队自1999年连续18届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第一次跌出前两名。为什么要从1999年算起呢?你们懂的,1998年没参加。


本届第一名是美国队,总成绩214分,6名队员全部金牌;第二名是韩国队,总成绩207,4金2银;第三名是中国队,总成绩204,4金2银。其中杨远满分42分,梅灵捷41分,张盛桐36分,贾泽宇31分,王逸轩28分,宋政钦26分。

而美国队经过这次蝉联第一之后,成为历史上第四支蝉联第一的队伍。另外三只队伍分别是匈牙利、前苏联和中国。 


左起依次为:李秋生、瞿振华、张盛桐、贾泽宇、梅灵捷、王逸轩、杨远、宋政钦、熊斌、张思汇。

此次名单中除了6名队员之外的4位老师在前期文章中均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查阅往期文章。

杨远,来自河北石家庄二中,满分金牌,也是河北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史上第一枚满分金牌。保送北大数院,2021年至今在LSGNT读数学博士。


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LSGNT,全称是London School of Geometry and Number Theory,翻译成中文应该是伦敦几何与数论学院。大家对哈普耶斯麻已经很熟悉了,我估计大部分非专业人士都没有听说过这个LSGNT,毕竟这是一个在中国连百度词条都没有的项目,但不妨碍TA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对顶尖的数学水平。

LSGNT由来自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数学家们组成,由 EPSRC 资助,作为 EPSRC 博士培训中心。官网说Travel between the three universities is straightforward by public transport or bicycle.不错,数学家确实适合骑自行车,一边思考问题一边锻炼身体还不耽误赶课。

ESPRC的全称是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中文名可能是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

LSGNT 培养博士生的方式更接近美国研究生院的模式,但是不必像典型的美国研究生助教那样做任何教学工作。全奖,能在UCL、King's 和 Imperial这三所高校学习并接触所有的潜在导师,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选择。现在正在申请季,只要有数学或密切相关学科的 4 年制学位并满足英语语言要求就有资格申请。

LSGNT项目2023年共录20人,中国0人;2022年共录17人,国内3人,清华、复旦、北大各一个;2021年共录20人,国内3人,包括杨远同学。


梅灵捷,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中,2016-2017年北大数院,2017-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2020-2022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2022-2027年普林斯顿计算机科学博士在读。


小学就读杨浦小学,除了校内的数学兴趣班没在外面上过培训班,五年级寒假参加兰生复旦6天的小五班,被兰生复旦录取,进入兰生复旦的理科班。


初中四年获数学新知杯一等奖、物理大同杯一等奖、化学天原杯一等奖,被复旦附中自主招生理科班录取。


这个大同杯有一个全球知名的大8卦,我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百度著名物理竞赛教练张大同。


高中期间除了IMO金牌之外,他还获得上海物理、化学全国联赛一等奖,英语一模140分,复旦附中综合成绩年级第二。


张盛桐,来自上海中学,高一获得IMO金牌,2018-2022年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022-2027年斯坦福博士在读。


2023年9月,获得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此前曾参加4次均得银奖。终于把金奖拿下,4万美金到手。书中真有黄金屋啊。


2023年获ICCM鲍剑文最佳论文奖。


这是张同学的一个talk,视频在油管,有些朋友可能看不到,截了两张图放在这里,预祝张同学早日拿下菲尔兹奖,加油吧少年!


贾泽宇,来自北京人大附中,2016-2020年北大数院,2020-2025年麻省理工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理论。


顺便看一下贾同学当年本科毕业时的同学去向。划红线的王逸轩也是本届IMO选手,将在后文介绍。王诺舟是上届IMO选手,已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了。

再顺便吐槽一下北大数院官网的信息更新不及时,4年过去了,这表格中还有很多空白。


王逸轩,银牌,来自湖北武钢三中,2016-2020年北大数院信息与计算科学,2020年至今在加州理工读博。


王同学曾获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学生五·四奖章”。这个奖也是每年选出10名优秀学生,类似于清华特奖,但是宣传力度上可能略逊于清华特奖的势头。




宋政钦银牌,来自湖南师大附中,2016-2020年清华姚班本科,2021 年加入国内某量化公司,2022 年开始在山东省烟台青华中学、天山实验学校负责数学竞赛工作。现任天山实验学校学术校长。


小学五年级参加了长沙市一个生活数学竞赛,轻松拿到第一名,父母也意识到学校的一般数学课已经满足不了他,便送他去参加更高级别的数学培训,作为大学物理教授的爸爸,也经常辅导儿子的功课。


宋政钦的参赛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高二连省队都没进,高三才进省队,最后也是压线进入国家集训队,优势并不明显。但最终杀进了6人小分队。



关于中国队此次竞赛失利,时任美国队领队的冯祖鸣曾公开答复:中国队是第二题坏掉了...比较实在地说,小彭和姚远放在中国也不一定(或者说很有可能)进不了国家队。这次是好运气题目对路才这么高分的。或者说是中国队确实不如以前强了(2000到2010年左右),也需要题对路再加上点运气才能赢。


这里提到的小彭就是彭俊尧,当年在人大附中就读,2015年北京数学高联第一名。据说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于是转身投向美国。目前在普林斯顿数学系读博。


美国队第一的姚远是上外附中初三转学去美国埃克赛特高中。现在麻省理工数学系读博。



右一为彭俊尧,右二为姚远,左二的刘书亮也是满分选手,连续参加了3届IMO,在2014和2015届IMO中也夺得了金牌。刘书亮也是2015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IPhO)的金牌得主。他父亲毕业于中科大的物理系,通过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留学,现在纽约州定居。刘书亮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完数学本科后,继续在麻省的EECS读博士。即将进入人才市场找工作。



时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主席的岑嘉评教授在第56届IMO闭幕式上说:“奥数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推广数学和培育未来的数学家......有谁可以告诉我今年的奥数参赛者将来成为菲尔兹奖得主的统计概率?我也不知道答案......”


时至今日,中国自1985年以来参加了几乎所有的IMO,好像只有1998年没参加,40年了,所有参赛选手目前尚无一人获得菲尔兹奖。


最后用本届国家队在香港太平山顶的合影结束,祝各位朋友新年一切太平。




        

          

欢迎长按扫描关注

感谢支持转发分享

   



更多精彩


国际数学奥赛选手们的现状

国际物理奥赛选手们的现状

20万+阅读量的原创文章被知名培训机构质心侵权

你家的大学生快放寒假回来了,头疼不?

看似“无用”,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

这个冷门兴趣班寒假预约爆火!有趣又好坚持,孩子进步太大了

三大官媒都不可信,到底还能相信谁?

从母亲的笔记中看学习态度


离散世界
你是弓,孩子是你射出去的箭,你用尽力气,孩子离你越来越远,家越来越散,世界越来越离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