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有位选手北大毕业后的去向不明,今天在评论区里看到最新近况。文章链接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九之真神闪现)
来自辽宁大连师大附中的吴昊,北大数院本科期间还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场唯一的个人全能金牌,本科毕业去哈佛统计学拿了硕士。回国以后成为独立教培老师,上图是受聘重庆南开中学,每周定期为南开中学的数学竞赛优生系统讲CMO课。
昨天文章中提到的左浩和王昊宇同学的最新近况有人知道么?欢迎评论区留言。
今天给大家汇报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行的第54届IMO,五金一银,团体总分第一名。
左起依次:刘宇韬、饶家鼎、李秋生(人大附中老师,详见第九篇)、廖宇轩、姚一隽(复旦大学教授,详见第一篇)、顾超、熊斌(华东师大教授)、张灵夫、张思汇(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刘潇
刘宇韬,来自上海中学,是二战IMO的老选手了,详情在第九篇里都介绍过了,链接在此夺得国际数学奥赛奖牌的男生们的现状(数学界九之真神闪现)。
他今年的成绩是7+7+7+7+7+6=41分,满分42分,名列全球第一,一雪前耻。前耻是上一届18分只获铜牌,可以想像刘同学卧薪尝胆的这一年啊。做人就是要狠。
饶家鼎,来自深圳中学。这一年的金牌线是31分,饶家鼎是7+7+2+7+7+0=30分,只差一分,拿了银牌。 2013-2017年北大数院,本科毕业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读金融经济,2022年入职华为天才少年。
饶家鼎是被寄予厚望的神童。幼年随父母在加拿大生活,念了幼儿园和一年级,父亲饶浩雁在发现孩子的天赋后于2006年从加拿大回到国内,辞职做“全职奶爸”培养天才儿子。
饶家鼎二年级时参加奥数五年级组的选拔,二年级结束转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的“六二班”。这个班也叫数学实验班,每个周日补课,自称是全深圳市最好的六年级班级。
直升耀华初中不久后,他就离开这个最好的班转入了教苑中学,从初一上学期跳级到了初二下学期。他文化课正常上,数学课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去其他教室上数学竞赛的内容。
初三参加高联拿了省三,13岁进入深圳中学读高中,2011年高一,高联广东省赛区第一名,被北大数院和清华大学数学系分别提前预录取。
2012年,入选数学竞赛广东省省队,同年摘金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2013年,IMO憾失金牌而摘银,此前曾被视为中国国家队的满分种子选手。
2013年夏天,15岁的饶家鼎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
大二在宿舍摔成脑震荡休学一年,认识到生命如此脆弱,应该及时行乐。摆烂至大三发现保研无望,前面三年摆烂导致绩点太低无法申请纯数直博,出国读研只能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两年制金融经济。
回想起申请时写自述,他还是会对参加IMO的经历感到些许遗憾:“你又没法在简历的IMO银牌后面加个括号:只差一分金牌,感叹号。”
饶家鼎的父亲饶浩雁回答媒体问他为啥回国时说:“就像农民种田讲时节,孩子特定的阶段不可错过,错过了就一去不回。”
自脑震荡休学之后,饶家鼎一路狂奔的人生也慢了下来,他就像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样,有沉沦,有弯路,也有柳暗花明。他的人生预设应该是数学家,现在回头看,也许当初走得慢一些就不会错过么?没有人知道。错过了其实也没什么,也许就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廖宇轩,来自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14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奥赛金牌获得者。2014-2018年北大数院本科,2018-2021年北大数院基础数学专业读硕,师从刘若川。2021年后的近况欢迎各位补充。
又一个神童,9岁读四年级可以做高联数学的最后一题,直接跳到郑州外国语学校读初二,又从初二跳到高中,师从教培大神邹瑾。12岁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14岁高二获IMO金牌。
廖宇轩名言:“草稿纸我几乎不怎么用,我都是在脑子里想,然后偶尔会在纸上随便画一些图,心里算。”
和师傅邹瑾在一起。
顾超,来自上海格致中学,2013-2017年北大数院本科,2017-2023年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2023年至今,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数论,包括阿贝尔簇、伽罗瓦表示等。
三战国家集训队,终于拿下IMO金牌。
当年的他,和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及教练殷琦涛老师。
现在的他,简历中没有提到IMO金牌,不知是不是因为他的IMO成绩是7+3+7+7+7+0=31分刚好卡进金牌,可能他认为这个不值一提吧。
张灵夫,来自四川绵阳中学,保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后,大一期间转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4-2017年在麻省获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2017-2022年普林斯顿数学博士学位。之后到加州伯克利分校Miller Fellow,从2024年夏天起任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概率。他将于2025年1月出现在三亚国际数学论坛,想要追星的可以顺便去三亚过年。
他在简历中提到了IMO,他的成绩是7+7+7+7+7+3=38分,全球第5名。但是他没有提到清华,从他的选择中也可以看出清华建筑当年多么辉煌,我们那个年代还有高考状元选择清华建筑,转眼之间,建筑专业没落到没法看了,居然有人在清华建筑读到第四年退学重新高考进了浙大计算机。
2014年,在第76届美国普特南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第三名,拿到Fellow奖。
先放个小彩蛋,文末会介绍普特南及获奖的国人大神们。
当年的他。
现在的他。
刘潇,来自浙江乐成公立寄宿学校,保送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这个专业有点魔幻的,怎么会选择这个啊?这个专业现在已经消失了吧?更神奇的是,在全球互联网上找不到这位同学的任何信息,欢迎知情人士在评论区补充。
与师傅邹瑾在一起。他和廖宇轩是好朋友,两人都跟着邹瑾学习。
张思汇作为观察员随队出征,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那就详细介绍一下吧。高二通过高联保送复旦大学数学系,确定了保送复旦的下一年,到复旦跟着02级数学系的同学进行大学数学的学习。2003年正式入学,本科毕业后直博,导师是陈纪修教授,2012年进入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任讲师至今。
彩蛋时间,顺便介绍一下屡次出现IMO选手的普特南数学竞赛。
这个竞赛的全称是威廉·洛厄尔·普特南数学竞赛,简称普特南竞赛。1927 年,伊丽莎白·洛厄尔·普特南 (Elizabeth Lowell Putnam) 设立了威廉·洛厄尔·普特南 (William Lowell Putnam) 校际纪念基金,以开始一项大学水平的数学竞赛。这项竞赛始于1935 年,在美国数学协会的指导下一直持续到今天。
威廉·洛厄尔·普特南是美国的银行家和律师。(注意:此处与百度介绍有出入,可能百度有误,以美国官网为准吧)
这项比赛在美国大学中影响极大,申请博士非常有用,认可度很高,远高于IMO,所以各路数学高手基本每届都积极参加,最多只能参加4届。
普特南共6小时12个题(每段是3小时6题),IMO是4.5小时3题,共两天。每题10分满分120分,历史上只出现过4个满分。
大赛的最高奖是Fellow奖,只取前5名,除此之外还有N1取9名,N2取11名,Honorable取24名。不公布具体分数,同一层级默认并列。
从IMO选手的汇总情况看,很多人在获奖之后会直接申请到美国读本科,男生的胜负欲啊,IMO选手就会参加普特南来证明自己,所以获奖名单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越来越多。
下图是去年的个人Fellow奖名单,全部来自MIT,太残暴了!曾经霸榜的哈佛好像已经沦为文科院校了么?
可以看到第二名就是来自中国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数学、信息双科竞赛选手戴江齐,2022年IOI满分金牌选手,并在高二获得线上举行的第13届罗马尼亚数学奥林匹克大师赛全球第一名。放弃清北保送,选择了MIT。
盘点一下拿过Fellow的中国大陆学生,共11人,其中有2人是代表美国队的IMO选手。每人的奖金是2500美元。
拿过4届的没有。
拿过3届:聂子佩(2012-2014三年),周韫坤(2015-2017三年)
拿过2届:任庆春(2007,2009两年),牟晓生(2009,2011两年),姚远(2018,2019两年,高中从上海转去美高,2016年代表美国国家队IMO满分),张盛桐(2018,2019两年)
拿过1届:刁晗生(2006年),邓煜(2010年),张灵夫(2014年),高继扬(2017年),彭俊尧(2017年,从北京人大附中转美国,2016年代表美国国家队35分金牌)
最后用国家队的非正式合影结束吧。
欢迎长按扫描关注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