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数据思维——朴素的数据价值观与数据机器的牧羊人

创业   职场   2024-07-03 21:30   上海  

《一年阅读48本书》


2024年书单源自链投结交的企业家、教授推荐,如陈春花老师、宫玉振老师、李建军天使投资人、余晨、钱永建老师、王锐博士、张新华董事长、张丽俊老师(按照名字首字母排序)等。

我们将与企业家、行业专家、渴望成长的95后结伴同行,让我们每周日20:00-21:00不见不散。


每期读书会后,小链将根据分享人的观点编写成文章,如下。

前  言

在今天的数据时代,我们被各种数据产品和服务所包围。但问题来了:我们真的需要它们吗?它们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实际价值?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降低风险,那么它们的价值何在?如果一个数据产品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它同书中的“皇帝的新衣”别无二致

(——4V理论,分别是volume(数据量大)、variety(形式多样)、velocity(速度快)、veracity(数据真) )

王汉生教授及其团队“狗熊会”基于多年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的理论框架,完成了《数据思维:从数据分析到商业价值》我觉得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它回答了数据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将数据转化为价值。

那本篇文章,笔者想跟大家聊一聊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形成朴素的数据价值观?

第二个问题,我们怎样形成数据思维?

为什么要形成朴素的数据价值观?‍‍‍‍‍‍‍‍‍‍‍‍‍‍‍‍‍‍

朴素的数据价值观,它强调的是我们对于数据本身的理解,因为数据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数字音频影像等王汉生老师认为凡是可以电子化记录的都是数据,笔者则认为数据其实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更加抽象量化的表达,有这样一种价值观或者方法论来指导我们,使我们可以更加理性面对各种决策。

数字价值观为何“朴素”?首先我们要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很多时候技术是走在我们前面的,比如说在数学、大数据可能已经有了很多尖端的技术了,但这些对我们的这个业务目标真的有用吗?答案是并不一定。

过分依赖技术,往往会忽略了我们的业务逻辑与实际需求。

数据分析首先服务于业务目标然后才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有了确定业务目标之后,我们才能促进数据与业务融合,链投的一阶段体系中《业财融合下的结构化数据化》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复制化指导的,也没有用很多复杂的模型与技术,我们企业经营数据业务场景紧密结合之后形成一个最小经营单元,通过对最小经营单元的分析达成有效识别问题制定策略。

基于朴素的数据价值观,决策者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估数据。避免一些主观偏见例如幸存者偏差或被无关误导性信息影响决策进而逐步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不断地向下学习与迭代

了解了朴素的数据价值观之后,我们可能还会有些云里雾里,大数据时代,那么多商业分析与数据模的指导,我们究竟该如何形成所谓的数据思维呢?

笔者为大家归纳总结了以下八个点。



如何形成数据思维?‍‍‍‍‍‍‍‍‍‍‍‍‍

首先是数据意识。


在数据泛滥的今天,我们要习惯于通过数据来评估自己的工作这种习惯不是追求技术的花哨,而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评估业绩和效率。例如,在电商业务中,收入、流量和转化率等关键指标的设定和跟踪,能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业务的健康状况。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记录工作时间和产出,用数据来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


然而,设定指标并非易事。我们可能会遇到两个主要难点:


一是不清楚用什么指标来评估二是即使知道了指标,也可能难以获取数据


对于第一个难点,当我们面临不知用哪些指标来评估的困境时,这通常反映出我们对业务逻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数据指标本质上是对业务逻辑的具体体现。要真正理解业务,我们需要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从全局角度审视工作方向和业务目标。


以用户增长为例,我们不仅要考虑新客户的增长,也要关注老客户的维护。这些指标的设定应基于对业务全局的理解,它们是业务逻辑的直接反映。在现实业务中,情况会更加复杂多变,但核心在于我们是否能从正确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第二个难点,我们也常遇到确定了指标却难以获取相应数据的问题。这在重业务或难以量化的领域尤为常见。例如,客户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获取这一数据可能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如发放问卷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坚定决心,如果认定某个指标对于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即使过程艰难,也必须坚持去做。


即使这可能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但这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长期指标。记住,衡量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不衡量,则一无所知。


数据思维的第四、五、六步在于频繁深观察、深入分析与记忆提炼。


首先,频繁观察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追踪和审视数据,避免仅凭一时的观察或主观判断做出决策。这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捕捉数据的趋势和异常,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正如硅谷的理论所示,深思熟虑后的决策往往更为精准,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在潜意识中处理大量信息。


其次,深入分析要求我们超越数据表面,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通过寻找锚点,比如使用同比和环比等参考指标,来建立数据的参照系。同时,探究因果关系,识别哪些因素导致了数据的表现,是业务表现出色的关键。


此外,细分数据也是解读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逐层细化,如从全国到省市,从用户到新老客户等,我们能够更精确地理解数据,并据此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决策。


例如,面对月度订单30%的增长,我们不仅要考虑这一涨幅是否达到预期,即寻找锚点,还要分析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是节假日需求的增长、内部流程优化的成果,还是国家新政策补贴的影响。进一步地,我们会对订单增长进行用户结构的细分,探究新老客户的转化路径和流量来源。


这一过程中,记忆与提炼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从复杂的数据中提炼出关键结论,并以此支持决策。即便在不确定性中,我们也要尽量捕捉并记录下显性的结论,供团队讨论和决策时参考。


最终,数据思维的价值在于其对决策的实际指导。解读数据后,我们需要将结论运用于行动,即使在数据不完全明确时,也应根据现有信息做出最佳猜测,并准备根据后续数据进行调整。同时,数据的呈现方式也至关重要,良好的数据呈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观点,也能够增强他人对我们决策的信任。通过这些步骤,数据不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转化为有力的决策工具。


此外,数据的呈现同样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在面对投资人或进行内部汇报时更有效地沟通,也能增强我们观点的说服力,避免因缺乏数据支撑而受到质疑。


笔者认为形成数据思维涉及八个关键步骤:建立数据意识、业务理解、指标坚持、频繁观察、深入分析、记忆与提炼、决策运用和数据展示。这不仅是一个个人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团队协作和持续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些步骤,我们能够确保数据不仅仅是“皇帝的新衣“或数字的游戏,而是推动业务发展、创造价值的有力工具。


成为数据机器的牧羊人‍‍‍‍


2017年以来,我们见证了元宇宙的兴起,大模型的诞生,直至今日,我们几乎全面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专家们预测,不久的将来,人工通用智能(AGI)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华教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人工智能的智能体将能够与我们自身相映射,甚至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挑战。


《未来简史》一书中也提到,随着大数据和算法的发展,我们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即系统对我们的了解将超越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当抖音等平台能够根据用户行为精准推送内容时,我们是否还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它们仍需依赖外部知识和逻辑推理来指导其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类更像是数据机器的牧羊人,引导和管理着这些智能系统。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新技术的应用周期越来越短,新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社会可能正处于发展失控的边缘,我们如何保持清醒,不被技术所麻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需要成为数据机器的牧羊人,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我们应该培养结构性思维,不断运用我们的大脑,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作为工具,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欢迎把文章分享给更多创业伙伴

想要参加读书会

欢迎添加@小链 共读好书






链投
让创业企业与产业投资人对接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