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四时花令——馆藏花卉文物主题展(第五期)

旅行   2025-02-01 23:10   山东  

花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亦是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之物。中国人爱花,不仅爱花的颜色、花的芬芳,更是将花的寓意和人文精神交汇在一起。

四时有花开,百花有百态。牡丹雍容,富贵之态;莲花高洁,君子之态;菊花淡雅,隐士之态;红梅傲雪,节烈之态;桃花明艳,丽人之态;又有玫瑰旖旎、水仙清绝……更有梨花瘦、丁香愁、杏花娇……一抹幽香、一缕淡影,或荣或枯,或放或敛,展示着百花的四时之美。

展览精选书画、瓷器、玉器、杂项等花卉主题文物百余件,以春夏秋冬为主线,从花卉植物的自然之美,到花卉文物所体现的吉祥寓意,在2025年新春之际,为泉城市民增添一处穿越时空的独特“赏花”胜地。


第二部分  花韵流芳

万物生长,花开有声,百花争艳,姹紫嫣红。花卉作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象征,经常被表现在不同门类的文物之中,无论瓷器、玉器、杂项等,都有花卉的出现。文人雅士一直将花卉作为歌咏描绘的主题,在各类文物中,透过不同花卉寓意品读古人的万千思绪。它们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景,还抒发着人们或悠然自得、或苦闷惆怅、或意气风发的情感。同时,它们既是格物写生的精微观察,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审视花卉文物之美,唤起内心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进一步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魅力。

一、牡丹纹

牡丹,花大而美,其香浓郁,其色艳丽,富丽堂皇。以牡丹花作装饰,在唐代已有应用。在宋、元、明、清瓷器上的牡丹花纹,有写实的,有装饰化的;有折枝、散花、缠枝的;有单独、连续的;有单色和彩色的。不论绘画、刻、划、剔、雕,都显示出牡丹花的特色。尤其在造型变化和表现手法方面,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其中最富创意、最典型的是缠枝牡丹:缠枝的婉转流利,花叶的俯仰、转折、串插,绰约多姿,自然生动。

明青花牡丹纹罐  

三级文物

清康熙仿明青花牡丹纹盘  

三级文物

清雍正抹红地粉彩牡丹纹碗  

二级文物

清乾隆蓝地粉彩花卉纹盘  

三级文物

景德镇窑烧造。敞口,浅腹,圈足。口施金酱釉,盘内蓝釉绘粉彩喜鹊、玉兰和牡丹花。外壁施白釉,绘三组红彩竹图和灵芝。外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末仿珐华三彩牡丹纹葫芦瓶


二、莲花纹

宋代以前,莲花纹大多构成俯视状的圆形,中有莲心,缺少变化,较单调。宋代莲花常与荷叶、莲蓬等组成侧面形,生动活泼。元代渐向写实过渡。明清时莲花纹作为主纹,有的和鸟、鱼、鸭、水纹等组合在一起;有的以荷花、荷叶、莲蓬组成一束,中以彩带相缚,称为“束莲纹”;有的组成缠枝形状,称为“缠枝莲纹”。

明宣德青花束莲纹盘  

一级文物

通体施白釉青花纹饰。青花纹饰分为三层:盘中心绘一束莲花,以一朵盛开的大莲花占据盘心,枝叶与莲花缠绕其间,婉转多姿,外有三周弦纹;内壁一周缠枝牡丹、荷花纹;口沿一周海浪纹。盘外壁上有一周卷草纹,下有一周回纹和数周弦纹。此盘器型较大,白釉肥润莹澈,青花色泽浓艳,制作工艺精湛。所绘的束莲纹,构图简洁,主题鲜明,且线条酣畅流利,青花发色纯正,有晕散,有凝聚的结晶斑点,是宣德青花瓷器典型的代表作品。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瓷,实为白地蓝花。一般指用钴这种釉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而明宣德青花以其釉汁匀净,器形多样,青色浓艳,纹样优美而素负盛名。

清康熙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三级文物

清康熙青花山水花鸟纹瓷砖  

三级文物

清雍正粉青釉印花碗   

一级文物

胎体厚重而细致。碗外印有莲花、石榴、牡丹、菊花、桃及云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款,书写十分工整。此碗制作精细,釉色莹润纯正,纹饰精美,为雍正官窑制品。清雍正王朝时间虽短,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其器形之美、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形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雍正官窑瓷都有很高的标准。尤其是在色釉瓷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之大成,创烧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色釉瓷器,釉色纯正高雅,超凡脱俗。

清同治绿地粉彩荷叶式碗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盘


三、梅花纹

梅花,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高洁清幽,喻为高尚品格的象征。梅,老干新枝,古人象征不老不衰。梅花瓣为五,以示五福。宋、元、明、清瓷器上梅花图案较为常见。宋元时以折枝较多,表现稀疏。明清时多写实的构成,表现较丰满。有的梅花纹与松树、竹子组合在一起,组成岁寒三友(松、竹、梅)吉祥图案。

明龙泉窑梅花纹碗  

三级文物

龙泉窑烧造。敞口,弧形腹,圈足。胎质粗,呈米黄色。内、外壁施青绿釉,有开片纹。内底无釉,刻梅花纹一朵。外底有墨笔“张”字,墨迹有脱落。

明建窑白釉花口杯  

三级文物

清乾隆青釉梅花纹瓶  

三级文物

清末蓝地梅花纹瓶

清同治仿成化粉彩花卉碗


四、菊花纹

历代文人都爱菊,为之赋以多种多样之含意。菊花作为装饰,已有千年历史。宋瓷菊花纹较少见;元瓷有适合单独等多种形式;明瓷菊花纹逐渐增多,以缠枝、二方连续纹较常见,有图案和写实形两种;清瓷以写生菊花为主,这是受当时国画装饰影响。在同时期的织物上,亦常见以菊花作装饰,明锦上的缠枝菊,是当时流行纹饰之一。

清乾隆压道绿地粉彩菊花纹盘  

三级文物

清晚期绿釉谷地开光菊花纹天球瓷瓶

(章丘区博物馆藏)

天球瓶是一种典型的瓷器造型,其特点是瓶身圆润,形似天球,故得名,在明清两代非常流行。“谷地开光”是指在瓷器表面通过雕刻或模印等手法制作出凹陷的部分,形成一个个“开光”,然后在这些区域内进行装饰。在这些开光内绘有菊花图案。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长寿等美好寓意。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品,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清代晚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趣味。

清同治绿地粉彩菊花纹印盒

清青花花鸟纹瓶  

三级文物

近现代酱黄釉花卉虎形瓷枕

(长清区博物馆藏)


五、缠枝花纹

缠枝花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已极为盛行,至宋、

元、明、清,题材内容更为扩大,构成形式更为多样。有缠枝牡丹、莲花、菊花、葡萄、杂花、瓜果、草叶,有的用人物、鸟兽等穿插其间,使之更加生动有趣。缠枝纹除在瓷器上应用较多外,在锦缎、刺绣和建筑装饰等方面也十分流行。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壁瓶  

三级文物

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天球瓶  

三级文物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三级文物

清光绪仿乾隆斗彩缠枝花寿字帽筒  

三级文物

直口,圆筒形,圈足。口下一周花须纹,一周如意头纹,腹绘有荷花、蕃莲花纹,两螭虎相对的中间为红彩“寿”字四组,近底绘如意头形饰。花纹施黄、红、紫、绿色,螭虎、如意头为青花绘饰。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

清光绪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缸

(章丘区博物馆藏)

该缸较小,为圆形,口部较大,便于取物。饰有青花缠枝牡丹纹。缠枝牡丹纹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富贵、吉祥。缠枝则表示连绵不断,寓意吉祥如意。


六、果品纹

果品纹,以果品作纹饰,最早见于新疆民丰出土的汉代鸟兽葡萄纹绮,以后唐代有鸟兽葡萄纹镜,但数量较少。至明清时,在瓷器上以果品作装饰逐渐增多,题材有桃子、石榴、佛手、葡萄和瓜果等。有的作主纹,有的作边饰。


元葡萄纹尊

清道光粉彩鲜果纹碗  

二级文物

景德镇窑烧造。直口,浅腹微弧,圈足。胎质白细。内、外施白釉,外壁粉彩绘饰以折枝石榴、寿桃、荔枝组成的鲜果纹。外底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款。

清道光粉彩花卉纹碗  

三级文物

清宣统仿乾隆粉彩花果纹碗  

三级文物

清青花石榴纹小瓶

近现代仿乾隆珐琅彩松树寿桃纹瓶  

三级文物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欢迎您走进济南市博物馆,一同探索历史长河中的花卉世界,找寻文物里那朵“永不凋零”的花。


展览时间

2025年春节——2025年4月下旬


展览地点

济南市博物馆一楼1-3展厅



往期回顾


线上展览|四时花令——馆藏花卉文物主题展

(第一期)

线上展览|四时花令——馆藏花卉文物主题展

(第二期)

线上展览|四时花令——馆藏花卉文物主题展

(第三期)

线上展览|四时花令——馆藏花卉文物主题展

(第四期)








济南市博物馆
提供济南市博物馆的各项展览、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