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济南!丨泺邑古藏丨郑板桥、高凤翰、陈馥《三友书画册》赏析

旅行   2025-01-17 17:04   山东  

《郑板桥、高凤翰、陈馥<三友书画册>赏析》,收录于《文物鉴赏文集》。作者崔胜利,1967年生于济阳县,1985年参加工作。现为国家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先后在《收藏家》《文物天地》《中国收藏》《收藏人》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山东电视台、全国数字电视专业频道收藏天下等电视媒体主讲艺术品鉴赏节目三十余期。




济南市博物馆收藏了一册非常特别也非常有意思的册页,即《三友书画册》。这本书画册特别在以郑板桥、高凤翰、陈馥三人来往信札合订而成,有趣的是小小的册页之上,钤印了大量的图章。据郑作桢题跋,乃知皆出南阜先生之手。欣赏了这些印章和书信,我们不禁哑然失笑。除了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诙谐和直率。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方寸之间的印章和信札,向我们今天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图1 封面

本册由民国时期山东著名收藏家辛铸九收集残破信札,并重新装裱成册。据其中一开郑板桥题记,辛氏所集并不完整,后有多位济南名士题跋。现将比较完整的12开,与诸方家共赏,实一快事也。

封皮,五福捧寿纹织锦封面,题签:“书画三友册,烟雨楼珍藏,铸九题。”钤印:“鼎父朱文印。”

辛铸九,章丘辛寨村人。作为开明士绅,创办“经文”绸缎店,兼“裕兴”“仁丰”纱厂董事长;他曾任济南商会会长、峄县县长,临危受命参与处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一时传为佳话。

图2 刘大同题跋

第一开,刘大同题跋:“自来收藏书画,一类精,二类多,三类抱残守缺。今观铸九同志所得之高南阜、郑板桥、陈松亭三子之书画册,切属游戏笔墨迹,近诙谐,而其精神,则在有意无意之间才人之笔无不至。见之今人,以技而字迹?糊,纸碎不堪。铸九独能珍惜破烂,装池如新,其厚古之雅急致。使斯册久著于人间。是不能不有三子本也!丙戌仲春诸城刘芝叟左手题于百花洲中之寒香深处”。

有趣的是,在这小小的一开册页之上,竟然钤印十方图章:1“我用我法”白文印;2“芝里老人”朱文印;3“天池钓叟”朱文印;4“恨不十年读书”白文印;5“老芝左书”白文印;6“百花洲里人家”朱文印;7“恨不十年读书”白文印;8“刘”白文印(刘字下有一螭虎);9“家在琅琊泰岱间”白文印;10“彭成子印”阴阳文印。

刘大同( 1865年 - 1952 年),原名建封,后改名大同,号芝叟,疯道人、芝里老人,山东省安丘市芝畔村人,清末秀才,系清朝宰相刘墉之后。刘大同为人耿介有骨气,是早期民主革命志士。一生擅书法、好诗词、喜收藏,曾在天津举办画展,并将收入资金捐赠山东医院。著有诗集《岭南吟》、弹词《复太古》和《白山经咏》等文论。

图3 郑作桢题跋

第二开,郑作桢题跋:胶西高南阜先生,于诗书画而外兼工篆。适扬州家板桥公宰潍邑,距虽咫尺,以道义相契,诗酒评艺,往远无灵曰曩,于板桥书画中见鸡犬图共一船,爽鸠氏之官诸印,篆法奇古,叹为不可及,今见是册,乃知皆出南阜先生之手。余癖嗜印,且更嗜南阜先生之印。册中所钤印章灿烂满幅者十余方,殆前辈有意启发那心一先生之所谓可作印谱,观者信非虚也。陈松亭先生之画,虽后人尠知,然其蕳净清远之趣,加以南阜板桥之推崇,自足卓越群伦。矧南阜板桥此幅均系以册代札,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更见前辈天性风雅之流露。每一展玩犹仿佛见当日研艺论道,把杯剧谭时也。

铸九老伯抱残守缺,重值购之,精为装池。壬午九秋,招引遐园,出以相示,谨题略数语,以自调眼福不浅。固均郑作祯题于历下寄庐。钤印:“铁樵”朱文印;“郑作祯”白文印。

高凤翰(1683年-1749年)胶州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等作品。

郑作桢(1895年7月6日-1962年3月12日),字榦丞(曾作干臣、干忱),山东齐东县(现属邹平)九户乡大郑村人。郑作桢借张养浩“齐东野人”而自号,天趣巧成。郑作桢对“蕉”情有独钟,斋曰蕉雨山房,别署蕉农。曾刻印款,曰:“铁蕉生于岭南,浇以铁汁则茂,故名。大榦作于历下。”大榦、老榦,亦是郑作桢常署的名号。趵突泉泺源堂,金棼所书楹联“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广为人知,隶书匾额“泺源堂”(未署名款)出自郑作桢手笔却鲜为人知。

图4 陈馥山水图

第四开,陈馥的山水画,据郑板桥的题记,这是陈馥所画四幅山水画中的一幅。此图可谓惜墨如金的典范,作者用淡墨细线勾勒山石峰峦,然后略加皴染。画面清新淡雅,然意境深远,毫无轻浮之气,颇有高士风度。落:“陈馥写”穷款。钤印:“陈”“馥”,两白文印,另钤“阳丘辛氏珍藏”朱文印。

陈馥:字松亭,杭州人。与陈撰同时,从之学写生,得其法。按清朝书画家笔录、扬州画舫录载有陈馥字里门,号春渠,杭县(今杭州)人。工隶书,有古秀气,善诗能画。是否一人,俟考。《墨林今话》《画人补遗》《瓯鉢罗室书画过目考》

图5 郑板桥兰花

第五开,此图郑板桥信手拈来兰蕙几支,构图简练至极,淡墨轻点细勾,甚为雅致灵动。宛如几个调皮的少女,在耳语嬉闹。板桥自题诗一首:“时而有心,时而无心。唯此幽香,终古常有”。钤印:“扬州宁化人”白文印。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图6 郑板桥行书诗三首

第六开,是郑板桥书三首诗:1:“秋声何处寻,寻入竹梧里。一片竹梧荫,何处秋声起”。钤印:“老圃”“何可一日无此君”,白文印。2: 輓鄂太傅:“西华门外草萋萋。白塔瀛台树影迷。北斗有光清漏肃,三台无力晓云低。上方乙夜调丹药,一校春风送紫泥。其奈巫阳下宵汉。钧天广殿诏先贲”。3:“六诏风烟旧莽苍,九边吹角夜琅琅。云山秋静黄金甲,花柳春深绿野堂。辟谷有方羞检阅,受图无恙更彷徨。圣朝如画麒麟阁,姓霍名须独讳光。”钤印:“西园”白文印。

图7 以册代札行书

第七开,板桥行书:“板桥画兰一幅,松亭陈三哥画山水四幅,慕旸老姪见而欲之,遂以相赠。松亭欲求老阜山人刻印,其画弥光。松亭一颗,陈馥一颗,其余或方山子,或龙丘居士皆可。然以板桥论之,总不若怕婆陈糙四字,生硬千古也。乾隆午辰三月二十四日,板桥鄭燮以册代札”。

钤印:“借书传画”白文印。

陈慥,北宋人,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苏轼知道后,便作诗嘲笑陈慥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从郑板桥的题记中可知,陈馥求高凤翰刻几方印,而郑板桥更是认为直接刻“怕婆陈糙”一印,嘲笑陈馥有“季常之癖”最有趣。这不禁让人想象高凤翰一边刻印,一边偷着乐的模样。

图8 郑板桥请高凤翰刻印的信札

第八开,是郑板桥请高凤翰刻印的信札:“鸡犬图书共一船”“爽鸠氏之官”“耕田谷口人家”“师造物”。“兄有是印求如是为之成,别处手眼亦可。弟鄭燮求西园老痹老兄刻此四印。北海卖饼潍夷长。”

钤印:“书催眠墨香”,白文印。“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朱文印。

我们都清楚一个道理,即守着矬人不说矮话。特别是身有残疾的人,更是忌讳别人说他残疾,即使他给自己起外号自嘲,别人也会避讳。除非关系非常好,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该信札中郑板桥求人家高凤翰刻印,还叫人家“老痹”,可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图9 高凤翰书庭燕诗两首

第九开,此页为高凤翰书庭燕诗两首:庭燕两首有小引。晚坐庭隅,有燕来止树 (后来出版时改为花)上,意若羁孤漂泊,有是悲者,聊为小诗告知。(1) 何处亡巢燕,飞飞上夕曛。晚坐依弱叶,幽梦托行云(后改为重云)。羁迹怨无定,警栖若有闻。月明三帀树,莫逐野鸦群。(2)借汝一枝宿,且偷今夕(后来改为昔)安。近(后来改为依)人免蛇鼠,选“口”(后来改为地)接芝兰。新厦扉常启,空樑隙正宽。定巢如有意,来往莫辞难”。来往二字后加,字的排列顺序也有变化。

钤印:“石幢”白文印。“煮石山人”“老阜”白文印两方、“一山一壑”朱文印。“白石翁”白文印。

图 10 高凤翰题胡飞涛册

第十开:“即墨郭虞受三兄,寄示前辈胡飞涛画册,索题作于前午辰八月。距今六十载矣,提成将付来人,有感,再书册后。泼墨当湖光,有画款云寓当湖作。新题尚左人,遥遥阅花甲,前后两戊辰。题唐伯虎倦绣图。图中群美罢作作欠伸”。不完整。

郭廷翕:[清]字虞受,号冶亭,又号根葊,山东即墨人。琇子。乾隆六年(1741)举人,工诗善书,精篆刻,授宜春知县,官南城知县,廉洁有政绩。博雅嗜古,善书、画,精篆刻。告归故里后,与诸名士结社,赋诗论文,考书画古帖,一时雅集为东莱之胜。胶州高凤翰集山左先辈墨迹3册,题签为《桑梓之遗》授之,遂搜辑宋元以来共成83册。著有《木良庵诗集》两卷。郭廷翕又将游崂山之诗文,辑为《二劳遗文》12卷,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有《磐石犹存碑记》。

《国朝画征录》记载:余童时闻吴江王补云巘以山水名平湖胡飞涛湄以花鸟名其画皆可于质库质金库人惟恐其取赎也,而笔墨之俗恶邪异诚无若两人之甚者。

《我乡前辈画家.潘晨晖》记载:潘晨晖,字舜明,号雪子,浙江平湖人,[乍浦备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落笔生动,得天然意趣,品在胡飞涛,顾松仙之间。

图11 高凤翰行书诗稿

第十一开,高凤翰行书诗稿:“拈一老妪,隔室插瓶花。送供意若憐之者,甚有情态,云:停针清画船,倦态久伸斜,珍重阿婆意,殷勤为送花。六月十三日早起。无赖拈笔脱此四兰稿。云阜老人左手”。

钤印:“苍雪轩”朱白文印。“白叟半亭”朱文印。“天之敝民”白文印。

图12 辛铸九 邹允中题跋

第十二开,辛铸九邹允中题跋:

(1)辛铸九:“随意之笔每得天趣,嬉戏文字乃见真情。此册为板桥南阜戏作,语多诙谐,足见英雄本色。茹古斋前由潍县以重值购得,因蠹蚀过甚,十余年无过问者。辛巳年夏,经友人介绍以价洋六十元归。余济垣裱工,均不敢错手。乃托北京尚古山房重裱,色彩如新。展揽之馀欣赏无既,乃知翰墨因缘实有定数。爰题此以誌庆”。辛巳冬月铸九题于烟雨楼。钤印:“鼎父”朱文印。

(2)邹允中题:“是册板桥与南阜书札,语涉诙谐并为陈松亭代求镌印,而南阜牍上钤章朱迹累累,计有十三(六)方之多,无同者,正可作印谱。观形最异者,索镌方山子印,岂诚有意?其人耶,抑以松亭与季常同姓,籍以打诨耶。怪人怪语,良堪发噱”。

“铸九兄遣价见眎徵题。是夜,故都广播电台适放名伶荀惠生狮吼记戏剧,吼声注耳,特不审苏髯翁诗,拄杖落手茫然之态,为如何耳?亟援笔题之,为古人解嘲且博铸九兄一粲。壬午重阳前三日,邹允中识”。

“索印之中尚有龙丘居士一方,此亦季常别号。东坡简陈季常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盖借佛典狮子吼相嘲耳。允中注”。

钤印:“心一”朱文印。

邹允中,字心一,湖北武昌县人。清末举人,宦游山东,居济南历城之南新街寓所,从学于名士马官云门下。曾任牟平、单县、临朐(民国七年至九年)、寿光(民国十二年)知事。所至有惠政,以名孝廉宦鲁。在做官期间兴学禁赌,深得民心。文采斐然,工书善画,书法长于隶书,绘画擅长山水,得“四王”遗韵。

图13 刘伯峰 黄肇莲题跋

第十三开,刘伯峰黄肇莲题跋:

刘伯峰题:“三友合册向见之茹古商社,以残缺人不重之,铸九有道,购而重裱之,焕然珍品。陈春渠一帧悬锋中起间缀古木,不假烘拖独有寥廓远神。板桥枝兰淡逸书出入三体,俊越古当宕。南阜得晋唐章草之精而遒逸若过之。诗歌赠乞与颠迂同一吐嘱。盖皆晚年已入佳境之作也。重获欣赏鉴,滥为书后。民国第一壬午,刘伯峰识于遐园”。

钤印:“刘峙柏印”白文印。

题中的遐园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南岸,为清宣统元年门(1909)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山东图书馆的一部分,后分开划归大明湖公园。遐园是参照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而建,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也是当时济南名士经常集会的场所。

刘伯峰:民国时,与李既陶、胡柏年被聘为省立图书馆委员。

黄西岳题:“南阜板桥书画久为世宝,陈松亭笔墨流传绝少,名亦不甚显著。既得参乘高郑,自可并传不朽。惜乎四画已失其三,尝鼎一脔而知味。奚必多为原册处霉蚀颇甚。铸翁收得重付裱池,不意手民之巧,竟若无缝天衣,朱墨爛然,悦人心目。三友妙迹又可延寿百年于天壤矣。黄西岳获观因记”。

钤印:“西约”朱文印,“肇莲”白文印。

黄西岳:名肇莲,祖籍即墨,民国时在山东省财政厅任职,留在了济南。富收藏,精金石碑版之学,亦可称之为济南名士。

济南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册页虽然残破不全,但是,也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郑板桥、陈馥的印章中哪一些是高凤翰镌刻的,它给了我们答案;郑板桥、高凤翰在此册中的诗词,许多都是初稿,有的没有被收录,它为我们作了补充。

从郑板桥和高凤翰的信札之中可以证实,以前记载郑板桥一些印章的作者,是错误的。

以前研究郑板桥的书籍中,只提到“七品官”“鹧鸪”两方印是高凤翰为郑板桥镌刻的。而周积寅先生对郑板桥做了大量的研究,校正了之前许多书籍中 的谬误。但是,百密一疏,也可能周先生恰巧没找到更直接的证据,在《郑板桥》一书中,将“鸡犬图书共一船”一印定为王涛镌刻;“耕田谷口人家”一印定为高攀龙镌刻;“爽鸠氏之官”定为郑板桥自己镌刻。   

济南市博物馆的这本册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证明“鸡犬图书共一船”“爽鸠氏之官”“耕田谷口人家”“师造物”四印,皆为高凤翰所镌刻。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它将还原历史的真相。

由此看来,此本册页有填补文献资料的重要价值。另外,辛铸九先生这种拾遗补缺珍惜文物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文物工作者学习。



该文章源自《文物鉴赏文集》

作者:崔胜利

文章整理:王思佳

一审:周福波

二审:李胜男

终审:刘新智








济南市博物馆
提供济南市博物馆的各项展览、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