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的传统宴席上,总少不了一道以肉皮为主角的美味佳肴。炒三鲜、韭芽肉皮这些相信大家都吃过,那么新鲜的猪肉皮是如何一步步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味美食呢?我们一起去探寻肉皮的非凡魅力。
在海宁马桥街道的一场年酒宴席上,“炒三鲜”一上桌,宾客们就纷纷下筷。金黄饱满、充分吸收了汤汁的肉皮,搭配着爽口的冬笋、肉丸等配料,一口咬下,鲜香满溢,令人回味无穷。
乡厨傅旭生从事烹饪行业已经三十多年了,在他看来,虽然肉皮不能算是一道大菜,但却是海宁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
乡厨 傅旭生:一般家家人家都用的。过年的时候一般都吃。
傅旭生说,过去生活条件艰苦,海宁人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炸制肉皮。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肉皮逐渐从节日的专属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菜肴,现在市场上也可以轻松买到。说到肉皮的做法,傅旭生更是了如指掌。
乡厨 傅旭生:肉皮水里泡一下,稍微热水烫一下,直接可以烧了,吃上去口感好一点,肉皮有点弹性了。
斜桥镇三联村,目前有十多户家庭从事油炸肉皮的制作和销售生意,其中就包括万永明一家。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肉皮需求量最大的时候。
新鲜的土猪皮,经过去油脂、清水浸泡、晾晒、“捂”皮等步骤后,就来到了最后一步,油炸定型阶段,这要求操作者精准控制油温并熟练使用工具。万永明的老婆计文英在40多岁时从长辈那里学会了这门手艺。
计文英:以前我丈夫的爸爸在弄,我们就看看,后来他们岁数大了,让我们学一下。过年的时候生意最好。
如何炸好一张肉皮,计文英现在也有着自己的技巧。
计文英:油温一般是35-45度,肉皮厚点要火旺一点,皮薄一点要弱一点。变大了以后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后再炸,全部滚过来炸好,再翻一遍就好了,炸好了么全部平了,没有凹进凹出,不然凹进凹出还没炸好是扁的。
计文英说,只有炸制得恰到好处,肉皮才会软糯有弹性,口感也最好。炸好的肉皮冷却回油后,就可以装袋售卖。
据了解,最多的一天,肉皮加工厂要卖掉上千斤肉皮,这样的销量也说明了海宁老百姓对这道传统美味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