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
性格:耿直、刚强
乡村的一间茅屋里传来婴儿的一声啼哭,老来得子的父亲在院子里对着上天磕了三个响头,刚诞下婴儿的母亲流着眼泪看向襁褓中的孩子,脸上露出难掩的喜悦。
接生阿婆笑着说:“你这是哭还是笑,赶紧躺着好生休息。”
孩子十二岁的时候,夫妇俩请教书先生给孩子赐字,教书先生看见子路双眼明亮,天庭饱满,日后定是栋梁之材,可走读书之路,就叫子路吧。
夫妇俩谢过先生,也时刻记住先生说:“这孩子是走读书的路。”本来贫寒的生活,更加紧衣缩食把家里的一点儿余粮都给子路当学费。
好在子路从小聪颖一路过关斩将,拜至圣先师孔子为师,又通过讲学领上俸禄。
二老的背弯了,茅屋里的日子好起来了。他们常常食得大米,路过的人闻到米香,都不由赞叹道:“这哪里是米香,明明是孝心香,沁人心脾。”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子路有了俸禄后经常从地里挖来野菜,以野菜充饥。
他的师兄弟们不明白,问“为何要这般辛苦?”
子路轻拂衣袖站起身:“小时候家贫,父母常常把好东西留给我。为了供我读书,他们的衣服是补了又补,冬天的棉被也是单薄的很,而我身上总是新的衣裤,吃的也是最好最多的,小时不知父母恩,现在大了我要好好回报父母,让他们也尝尝米的香甜。”
师弟又问:“百里之远,我帮师兄送去即可,为何每次都要亲自负米前行。”
子路停顿一二,笑道:“你说父母是想得到米,还是想看到儿子呢?”
师兄弟们对子路更加敬佩。
子路接着说:“不用马车,是我要体会当年父母的苦,百里之行,一步一步都是对长辈的感恩之意。”
很快子路的言行在民间广受好评,大家也争相模仿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多年后,子路当了大官,护卫车队有一百辆,积攒的粮食上万钟,吃饭时有精美的器具以及多种佳肴,子路却常常怀念自己吃野菜,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双亲的日子。
可惜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特别声明:
1、有的版本是年轻时候子路知道母亲想吃米,跑到百里之外去买米。以上只是对故事的再创作,读者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接受就好。
2、搜索子路的相关简介以及他和孔子的相遇,相知过程,感觉这篇文章的创作和子路刚直的性格还是有点出入。
3、看到子路被剁成肉酱的结局,多少有点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