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影:《抓娃娃》该说不说

文化   2024-10-01 20:35   山西  

一、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强加给孩子

   沈腾扮演的爸爸,因为大儿子成长的失败,索性把自己苦难的人生强加给小儿子(马继业)——跑很远的路上学、早起给奶奶煎药、捡瓶子挣钱等。

   从一个极端的溺爱到极端的虐爱,也不是什么好事。

   电影最后,跑步比赛中的马继业看到瓶子就激动万分的去捡,多少有点讽刺和可笑,有种“捡芝麻丢西瓜”,分不清轻重的惯性嘲弄。

   孩子不需要过度关注的爱,也不要强行给孩子加享乐、加苦难。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孩子随着长大,时代的变化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正确选择。

    如果没有苦难,孩子的人生是否会更广阔?——不知道

二、父母的人生是谁在操控?

    马继业发现真相后,那种被欺骗的绝望、愤怒。沈腾声嘶力竭喊出:“你生气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难道你就没有操控我们的人生吗?”

   网上评论觉得这句话很有深意,猛一听的确如此。细想来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去操控父母的人生,操控父母人生的是心魔。这个心魔是期盼望子成龙,这个心魔是孩子的成绩等。

    父母可以放下操控的心魔,孩子会轻松,父母也会知道该做什么了。电影就是电影,生活中没有人有时间有能力给孩子的成长建立《楚门的世界》。

    打开心门,大胆的让孩子走出去。


三、教育从哪里抓起?

    一个人的觉醒是随时的,内驱力的触动是不经意的。

   教育从哪里抓起?

  大人们在点滴的生活中做好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比如:日常生活的对话中无论是沟通还是评判他人,是中肯的,是客观的,是欣赏的,那么孩子自然就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人和事。但如果大人本身是爱挑剔的,怕吃亏的那么孩子对是非的判断就会以挑刺为主。

   再如:伴侣之间是吼叫解决问题,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家庭氛围是压抑的,那么孩子是很容易不开心的

   比起给孩子们请各种老师,先从自身给孩子做好的示范。

   一样的家庭会有完全不同性格的孩子,有天性使然,还有就是孩子用眼睛截取到的信息不一样。有孩子觉得懂事可以获得奖励,就变得懂事;有孩子发现哭闹可以获得,就选择了哭闹等。孩子们本身都很有灵性,能很快的捕捉到在不同的大人,不同身份的人面前如何做自己,如何获得表扬,得到想要的以及该不该放肆。

    想把孩子教好,从生活的点滴中提升自己最重要

教育是一门艺术,

孩子的成长是魔术,

把生活过好是一门了不起的技术。

问心文字
文字是心灵的妙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