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曾说:一旦你开始讲述生活,一切就都变了样。”最近东北爆发了各种“雨”,从雨姐到雨哥、雨婶,雨弟等等林林总总的雨,让人淋了一头又一头,估计下一步就该“雨宙”了。
有朋友和我讨论过中西艺术,他说我们的艺术讲文化讲内涵讲意义,注重社会教育和氛围。我觉得吧,艺术最根基的是什么?就是美。
磨破嘴皮的去教育,不如让他从小感受美热爱美,一个对美有向往的人,很难会衍生出太多的恶,也不需要硬用大道理来教育。强硬地说教,这不是教育的本质。
文化内涵意义都属于衍生物,如果连美都做不到没做到,甚至不懂欣赏什么是美,光讲究探索什么深远的意义,很难让艺术具有长期的、蓬勃的生命力。
东北文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中国地大物博,许多地区都有自己固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有些文化很雅,有些文化入乡,无论雅俗,形成气候,都可号称一地文化。
然而文化要走远,要深入人心,要源远流长,让后代和世界叹服,需要有基本的道,美就是最基础的道。
中国的陶瓷很美,瓷器更是因为(China)中国而得名。可现在我们的瓷器在世界上,却做不过日本。
那么我们来看看日本的瓷器,日本卖的中古器很少有假货,老器物有正常的市场,新作者只要东西好,也一样能卖上好价钱。
那么反观国内市场呢? 中国古玩和瓷器市场的水最深,几乎成了我们老百姓们的共识。中古市场有专门做假货的产业链,艺术的追求比不过发财的追索。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国内媒体在各种宣传上基本不是以美为核心的,尤其对于西方艺术的裸体,没有马赛克基本上无法在平台上展现,没有人管你,是以色诱人还是认认真真讲解艺术。
最近看见好几个放油画的,衣衫半遮半掩,脸基本上都是现在最欣赏的锥子脸,然后放一个标题西方古典油画欣赏……
然而,实则基本是AI,可是评论区能认出这不是西方油画经典艺术的人,却悲哀的越来越少,也许是因为AI技术越来越进步,可更多的原因是的,我们没有给予广泛地给予美的普及和欣赏,我们不懂。
就如同大多数人毕加索的评价,现在已不再说我孩子都画的比他好,而是转向为:毕加索太善于营销。
毕加索的艺术真的是营销吗?他为什么画得在我们眼里像孩童?所谓立体主义,究竟他想在研究什么?又突破什么?表达什么?
东北“雨”的爆发是一种营销,不容置疑,且并不是一种向上的营销,更不会提升东北文化。但立体主义可不是营销,它是力图去突破人眼睛触觉和感觉中惯性的思维、认知。
毕加索油画里那大片大片的蓝,就是圈住人类的人类固有维度,包裹着你我,包裹着人类。
就如那幅人人皆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看懂者几人?
如果我们对美依旧如此漠视,也许在以后的以后,《蒙娜丽莎》也会被扣上一顶善于营销的帽子。也许更可悲的是,我们根本已分不清、也不原意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