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知我会如何报考,请直接翻到后面蓝色字体的文字。
在大陆,高考的重要程度似乎不亚于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刻,至少从社会所营造的氛围上看是这样的。高考那几天,大部分家长会放下手中的活儿,亲自陪同孩子;老师大概率也会带队前往考场;一些道路会实施交通管制并禁止鸣笛……
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几家欢喜几家忧,分数如果超过本科录取线,似乎就意味着人生便走向了成功,而如果达不到二本录取线,则在亲友前抬不起头,并且这种感觉可能会至少伴随10年以上,比如你看,有的时候我还会被人问起,你高考分数是多少呀,你的大学是重点院校吗;我家人有时候还会提起,说别人家的孩子考到了985工程(Project 985)院校或211工程(Project 211)院校,而你仅仅是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似乎时不时就在提醒着30多岁的我,我不够优秀。
分数出来后的报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些家庭会愿意花费1万多美元来请“专业人士”来帮忙选择院校,这其中甚至不乏有一些收入很低的农村家庭,也就是说,这些家庭愿意花费1-2年的收入来请他人决定自己的孩子将来到底选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那么选择院校和专业重要吗?当然!确实非常重要!按常理来讲,这不应该家人和考生自己决定吗!但实际情况是,选择不同的批次、院校、领域或者说专业确实对将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正是因为这些信息太多太复杂了,普通的家长,尤其是不怎么会进行信息检索的农村家长很难参透其中的“门道”,以我当时报考为例,我的父母完全不知道报考什么城市、什么院校、什么专业,只知道我要报名理工科,因为听说将来好就业。我也不知道哪所城市宜居、哪所地区发达、哪所院校有更好的声誉、哪个专业才是我感兴趣的专业,对,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要选择 Gap Year(间隔年)来选择旅行、思考、甚至打工来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或擅长什么吗?不好意思,据我所知,我所在的东北某五线城市完全没有这个概念,高考成绩出来后只有两个选择:一、选择复读;二、选择读大学,如果说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放弃读书,直接在社会开始打工赚钱,或在农村种田。
那我当时报考哪些城市了呢?河南、海南、黑龙江,还有两个省市忘记了,反正没有吉林省内的大学,因为我想出去。
现在我个人如何评价当时的决定呢?听我慢慢讲来。
昨天上午我去了一个朋友的表姐家那里,朋友想让我和表姐以及他们家刚高考完的孩子聊聊我工作、出国后的一些感想,这个女孩子的高考分数是334分,达不到本科录取线,只能走专科院校。而入读专科院校在国内可以说是院校鄙视链比较下面的部分,孩子有压力,家长似乎压力更大,家长的压力再传递给孩子,使得孩子很容易郁郁寡欢。最后他们决定最希望上的是本市的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口腔,一方面将来毕业好就业,一方面我的这个朋友可以在本市提供丰富的资源,简而言之就是有人脉。而我说了什么呢?我只是说了一下我目前的专业和将来的规划,以及如上一篇文章(留学加拿大一年,我有什么经历、变化、收获?)所提到的,我在加拿大见到的很多的“不同”,孩子问,加拿大有歧视吗?我说有的,但实际上国内的歧视更严重,只是很难发现,然后举了户口的例子,anyway,我并没有提及如果我考了这个分数,我会如何择校,因为孩子和妈妈还有朋友基本已经决定好了,并且因为他们可以在本市接触到很多资源,所以这似乎对于孩子而言,目前的选择似乎是最优的,并且即便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似乎也无济于事,反而可能会让家长埋怨。那么我想说却没说的是什么呢?
首先,我仍旧不会选择本省的大学,并且,我只会选择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院校,这是大家公认的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也当然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四座城市,至于一定不选择哪些地方,这里就不说了,容易被骂,你们应该也差不多知道。
接着,我会在可选的院校里找是否有我感兴趣的专业,比如数字媒体、食品营养与健康、应用英语、学前教育等(注意,这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不一定是你们感兴趣的)。
再然后,我会通过各个平台搜索有这个专业的院校声誉如何,具体该专业都有哪些课程,搜索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知乎、小红书、贴吧、Google等。
经过调查和搜索,基本可以确定好自己要去的院校和专业都有哪些。
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北上广深比我最后去的河南省要发达多少,我当然也就无法知晓,这种差距对今后的我的发展能产生了多么大的差异。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生决定就在稀里糊涂的我和家人面前、以及为了追求一本升学率的班主任面前做了出来。
所以无论是300分,还是我当时的500多分,现在想来,我应该首要考虑报考城市,再考虑报考专业,然后再调研对应所在的各个院校。如果我是女生,我更要看重城市,因为文明程度越高的城市,女性等弱势群体受到的歧视或不公平会相对越少。
我如果知道现在所知道的,那我会直接选择加拿大或者美国留学,护照没有怎么办?去办;英语水平不够怎么办?读语言学校;家里没钱怎么办?30以前那就去新西兰或澳洲打工,或从国内、国外的银行贷款……但以我当时的认知能力来讲,这个选项和 Gap Year 一样,无从得知。
对于当年的决定,我选择了一个不了解的城市和不感兴趣的专业,最后从事的行业和当时在学校学习的4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我这种情况竟然并不是特例,我身边的高中同学就是一抓一大把。
正是因为如此,我也特别佩服那些想清楚之后选择大学退学的朋友,他们是智慧的,他们更是有巨大勇气的。
而如果说我对接下来一阶段想要报考的学生、家长们有什么建议,那就是上述的几个择校步骤吧,愿你们少走一些我当年走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