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赖蕾工作室
到达榕江的第一天,支队成员们走访榕江赖蕾工作室,了解如何将侗族传统元素与现代制品相结合。在工作室的成品中,有使用百褶裙为元素制作的包具,借此表达侗族人对他们的神灵——萨玛的崇敬之情。另一款包具的设计理念源于侗寨女人一生的衣服面料变化,工作室正在尝试用不同的面料和不同的的颜色进行设计。从女童到祖母,侗族女性的一生被划分为五个阶段,所着的衣色随着岁月的洗礼逐渐厚重,最终凝练为最庄重的黑色。
榕江的村超赛事热火朝天,工作室也承包了村超文创的设计工作。2023年,工作室老师为村超设计了一款吉祥物,称作村超牛。经过13次改版后,成为出现在世人眼前的“冠军牛”。冠军牛的设计理念与黔东南的民俗特色紧密相关,牛在黔东南有着独特的地位,可用于迁徙和农耕,当地还保留下了斗牛的传统。榕江作为少数民族的汇聚地,具有将苗、侗、水、瑶各族元素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冠军牛采用的是侗族的手织布,经历从棉花到纺纱、从织布到染色的改造后,再运用到苗族的蜡染,蜡染的文字则是水族的水书,冠军牛四肢的形状是瑶族的长鼓和铜骨。
榕江的非遗技艺传承状况较为乐观,本地的年轻人乐于从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纺纱织布已经成为侗族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织染好似民族不息的根脉,向下深扎于他们土生土长的大地中,向上生长萌芽开新篇。
二、新媒体产业园
在榕江的新媒体产业园中,支队队员们整体把握了新媒体在榕江县的运用情况。为了打破榕江县“身在贵州无人知”的状态,榕江向每一个乡镇提供新媒体服务,在每一个村镇设立新媒体服务中心,实现村村都有代言人,人人都是宣传员。
榕江最初推出“千人计划”,企图在全县发展出3000余名村寨代言人。经过相关挖掘和培育之后,发现本地居民对新媒体的兴趣浓厚,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榕江新媒体领导小组遂提出“万人行动”。截止目前已有12800多个账号入驻到中台进行统一管理,对3.8万余人次进行直播、剪辑培训。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等方式,筛选出优质主播,对产业发展和直播带货起到头部带动作用。县中对于优质主播的支持力度极大,能做到举全县之力为其供货。
全员主播的新媒体氛围,为后期村超的走红奠定良好的宣传基础。在今年春节期间,前三周全部依靠榕江本地自媒体的村代言人的力量,采取以量取胜的战略,将村超内容覆盖抖音快手视频号全平台,从而吸引主流媒体对于榕江村超的关注,将这一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热血沸腾的故事向外界传播。
三、青于蓝
青于蓝工作室原身是异地扶贫搬迁的居民小区,招募本地阿姨担任绣娘。公司的前身是18年的时候村寨中的合作社,称作母亲回家工坊,用手艺点亮务工人员回家的路,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青于蓝公司拥有蓝染的全产业链。一产是农业板蓝根种植,育苗之后发动全县的农户种植板蓝根。二产是蓝靛膏生产,采用亚洲最大的古法炼膏,收板蓝根制作蓝面糕、蓝面泥等产品。三产是文创、酒店和研学。文创包括两湖会馆和卧龙小区内的染坊;研学则是与儿童艺术联盟合作;酒店方面为“民宿+主题酒店”的运营模式。
工作室的产品秉持传统创新和跨地域合作的理念,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家具、茶具、配饰等。文创方面品类更加丰富,工作室在蓝染文创产品的上进行大力研发。比如与景德镇合作的陶器、采用传统刺绣技法制作的小玩偶等等。跨界合作的尝试也如火如荼,青于蓝公司与青藤文化联合开发的马兰洗发水、沐浴露药妆系列,正处于市场测试阶段;与板蓝根联名开发的牛皮糖和精酿啤酒,其销售渠道已经开放。
文案 | 钟旻羽
摄影 | 卜铭洋
排版 | 陈品合
审核 | 何乐 周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