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小古文陪你走过第3701天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现在上网,总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谈把网络玩明白,光是网上冲浪就落后一大截,刚刚连上“5G网速”,才发现已经开始“12G冲浪”了。仅仅是2024年上半年就诞生了不少爆梗、热词。
“北京到底有谁在啊?”“City 不 City”“亚比囧囧囧”“没事哒没事哒”“牛马”“尸体文学”这些文字是不是熟悉又陌生,好像很常见,但理解起来又有点难。更让人一头雾水的是像“YYDS”“DDDD”“XSWL”等四个字母组成的网络用语,一时之间猜也猜不出个所以然。
这些热梗,丰富了网络语言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网络语境。凭借着其简洁、幽默、群体认同感以及颠覆性,广泛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如“完了,芭比Q了”“雨女无瓜” “尊嘟假嘟”“栓Q” “2333”“你个老六,我真服了”等词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生的日常交流中,甚至在作文里也充斥着这些网言网语。
图源:网络
对于这样的作业,老师看得哭笑不得,家长看得火冒三丈。可是也有不少年轻人觉得这是一份“幽默答卷”,答题人更是“有梗大师”,不出意外,这份答卷在网络上可以吸引来巨大的流量。
当“有梗”已然成为年轻人间的“幽默认证”、“玩梗”更是“社交硬通货”。作为网络文化渲染最多的年轻人,也是“梗”的发源地和传播者。玩“梗”当然不是坏事,但当“烂梗”变成“滥梗”,那就另当别论了。
前段时间,被拐卖的杨妞花主动寻亲,经过不懈努力让拐卖17个儿童的恶魔余华英最终伏法,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很多寻亲家庭提供帮助。在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案告一段落后,她选择了直播卖货来改善物质生活。
可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被不少网友冲进直播间,指责她吃“人血馒头”。可是,她真的如批评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在吃“人血馒头”吗?
“人血馒头”一词出自于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一个名为《血馒头》的章节。故事讲的是,民国时期,革命者夏瑜被害,但人们漠不关心,认为他疯了。而他为革命所喷洒的热血,竟成了刽子手骗人钱财的工具,成了华老栓给儿子治病的“药”。
不难看出,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是一项严重的指控。但现在这个词正在被滥用,我想,仅仅是对一个受害者的带货行为而感到不满就使用这个词是不恰当的。况且,直播带货是一个工作,别人可以,为什么杨妞花不可以呢?只要她的商品讲解逻辑清晰,选品质量有保证,这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怎么会是“吃人血馒头”呢?所以当网友们选择用这个词来评论攻击的时候,究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还是在互联网语言的影响下,条件反射、脱口而出的?
这些取材于文学经典的网络用语,被以碎片化或错误解读的方式传达出来,使用者可能尚未提前认知经典,就被这些网络用语所影响,从而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和青少年家长所担心的问题。
被滥用的词远不止“人血馒头”,像“内卷”“躺平”、“PUA”等流行词也变得越来越泛滥了。当你按照计划完成作业或工作时,你就是在“内卷”。没错,现在任何上进、参与竞争的行为,都会被人称为“卷”。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躺平”了。而“PUA”全称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俗称“恋爱大师”,原指一方为了发展恋情,系统性地学习如何提升情商和互动技巧以吸引对方。目前多指在一段关系中一方通过言语打压、行为否定、精神打压的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操纵和精神控制。
但是现在发展成:发表一些意见不同的言论就会被说“PUA”。在网络用语的环境下,语言也走上了一种极端。一些简单正常的行为被某个高度抽象的词概括了,而那些真正“吃人血馒头”和PUA的人,所受到的批评,反而大大折损了。
有人指出,注意力经济下的表达焦虑,也让表达走向“通货膨胀”。过去表达的意思,现在需要用更强烈、极端的表达来阐述原本的意思。“嗯”是冷漠的,“嗯嗯”才是正常的回答;“哈哈”是在敷衍,“哈哈哈哈哈”才是真正表达开心。这是数字上的变化,让人惊讶的是“爱你”现在充其量就是“你好”“谢谢”的意思。
词语的意思在不断被弱化,人们的感知能力在不断减弱。这也导致越来越多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词语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甚至是日常生活中。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家长老师表示很着急,就像前文所说,当孩子的作业中出现网络用语,大人纷纷表示看不懂。而随着网络使用者的扩大和市场下沉,网络语言恶搞戏谑、博眼球、为了新奇而新奇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保护喜欢追求个性化、有求新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目前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其中要求整治网络“黑话烂梗”,唤醒大家对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意识。
网络热梗“那咋了”,它可以是被小事困扰时的一句调侃,消解无意义的内耗;也可以是对豁达无畏的人生态度的表达;但决不能是犯错时的傲慢和无所谓。
在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当中,适当地给予正面引导,例如告诉他们,哪些语言能在公开场合使用,哪些语言形式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是有必要的。通过正确引导,规避网络语言中黑话烂梗等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在及“YYDS”时,我们可以说“好厉害”“太棒啦”,还可以用“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等成语来表达。当网络用语即将脱口而出时,不妨想想,有没有其他更正确、更合适的替代词呢?
当然了,如果孩子想用成语来替代一些网络用语,那阅读经典是必不可少的。小古文君不由地想到浸润在小古文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写的文章,文字之优美,用词之精准,令人赞叹!
希之幼时,爱书画,尤擅山水,每日练之,故甚佳也。幼学入宫,徽宗见之,孺子可教也,遂教之。舞象之年,送师一礼,绘《千里江山图》,由此名垂千古,可见其天才也。惜未及弱冠离世,悲也!
——丹露
夜深人影静,万籁皆无声,月光皎洁照,满阶花影落。风吹花摇动,影儿曳不定。疏疏又密密,浓淡且分明。
——子熙
你瞧,用“夜深人静”和“万籁无声”来写寂静的夜晚,文字廖廖,意蕴悠长。写人物小传,“孺子可教”“名垂千古”两个成语就将王希孟的绘画天赋和影响展现的淋漓尽致。
网络语言简单直白,在活跃气氛、放松心情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孩子很容易学会,也喜欢使用。但只会用网络语言而忽略了我们自身的母语学习是不对的。因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孩子精准地、有深度地表达,而这种表达并不像学网络用语那么简单,需要孩子真正地下功夫去学习。当孩子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积累,他再接触网络用语,他的表达才不会过于浅薄,理解也不再会跑偏了。
关于大语文的积累,成语典故的学习,小古文君向大家推荐由文君老师主讲的“101课精读营”,在生动有趣、思辨有益的小古文课堂中,孩子一定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章
作者 | Hye《2024上半年网络热词TOP30,大家冲的是不是同一片浪?》
作者 |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黑话烂梗“带坏”小学生?10亿网民该如何规范说话》
作者 | 郭玉洁 《哈哈哈哈哈,语言表达正走向“通货膨胀”》
2.“小古文101课”精读营来了,趣味动画+名师直播+作业批改+打卡点评,抢先报名中!
3.学了200多篇小古文的8岁娃变化惊人!妈妈忍不住 “晒” 作业,“秀” 方法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您的【星标】【留言】【点赞】和点【在看】,都是对小古文最大的支持!
小古文教材推荐:让孩子打下一生受用的文化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