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各位朋友,我不是人生导师,也不是升学顾问,我只是一名愿意说真话,愿意公益分享的家长和“过来人”。我说的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适合你家。你关注我,甚至加我私信找我聊天,说明你可能因为我的某句话、某篇文章产生了共鸣。既然如此,我小小的希望是,咱们在开始聊天时能有起码的信任,我理解您把自家孩子当成宝儿,谁不是呢?孩子的某些情况是隐私,我也不想耗时耗力挤牙膏打听你家的隐私;反之,也不希望你刨根问底打听我家的隐私,这对你我都毫无意义。在起码的信任基础上,你可以不具名不具姓介绍孩子的基本信息给我,不然你让我给建议,我除非胡说八道,否则真的做不到。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低龄家长找我咨询,孩子准备本科出来留学,从现在开始怎么规划孩子的留学之路。一问,有初中生,有小学生,甚至,还有一个幼升小的家长!
今天,又有一位家长,很苦恼地来问我,她找的顾问为什么都不理睬她?是啊,这也真是奇怪,哪有顾问不理送上门的客户呢?一问,原来孩子才6年级,小学没毕业,就急于找8申9去美高的顾问做规划。
我实话实说,现在先不用急,年龄越小,孩子越没定型,这时候应该是家长培养孩子,好好探索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等孩子再大点再找顾问不迟——她难道不知道,很多规划是按年头收钱的吗?
她说,我确实在培养孩子某某兴趣呀,可是我谈的顾问都说对升学没帮助,不加分。
我说,升学顾问不会比家长更了解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你做主。
她说,那顾问不应该帮我规划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儿吗?
我说,申请的时间节点,家长用心听几场讲座就知道了,不用迷信顾问。所谓“规划”,基本都是“套路”,你让孩子套模板,孩子肯吗?而且越小的孩子,越会变来变去,计划赶不上变化。90%的大学申请规划,最终都会流于字面,无法实现,何况你家现在还是小学生。
她急了,说,那怎么办?孩子申请美高申失败怎么办?
这时,我有点蒙圈了。只好说:只要是孩子的真爱,做出来的活动,对任何阶段的申请都会有帮助。咋就直接想到申请失败了呢?
她说,90%的顾问都告诉她要“早规划”。
好吧,我明白她的焦虑了,因为她和不少家长,被“焦虑营销”成功的命中了。
留学路上,“早规划”是常常听到的术语。确实,申请如此激烈,当填写申请表的时候,如果活动和奖项那里空白一大片,任谁都会心里发虚,恨不得时光倒流,早早规划,多做活动对吧?
我想说的是,大家千万不要混淆了孩子的”人生规划”和“留学规划”。人生规划,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内容,父母是主角,顾问无法替代。伯乐之于千里马,之所以是传说,就是因为太少见对吧?
留学规划,只是孩子人生某个阶段的某个局部规划。它确实有存在的合理性,需要专业人士,在合适的时候,帮你梳理主线,指明努力的方向,把该突出的长项和特质突出出来。但是,留学规划不应该喧宾夺主,反过来左右孩子的人生规划。
打两个极端的比方,如果升学顾问说,LGBT在申请藤校的时候,会占很大优势,你会就此想方设法“规划”把孩子掰弯吗?如果顾问说,你买匹马给孩子学骑马,这个很小众很少中国孩子跟你同质化,要是你能再拿个冠军,对申请肯定大学有帮助,你就砸锅卖铁去买马吗?
相反,我知道一个中国籍男生,成功地申请到一所美国以cs专业著称的大学,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的国际学生录取率不到3%,堪比大藤。但他竟然一门编程语言都不会,一个跟cs或数学有关的活动也没有,也不是理工男;他的特长是绘画,他的爱好是篮球。他为此坚持了很多年,做了很多事儿,他的文书写出了真爱,写明白了自己学啥都很投入,都学得很快。招生官要的就是这个,有能力在一个领域成功的人,通常也能在另一个领域复制成功。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关键是让招生官看到你的无限潜能——这个,只能从孩子真爱的事情上体现出来,对吗?
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家长要好好呵护孩子,帮孩子找出这种真爱,让孩子一生受益,一生有乐趣。有了真爱和特长,申请个学校,又有何难?
读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前后矛盾了。既然“留学规划”90%都流产了,“人生规划”,岂不更是纸上谈兵?
是啊,确实,任何写到纸上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我这篇也不例外。家庭教育,有那么多专家,那么多专著,从古至今家家还是有本难念的经儿。看完书听完分享,还是只能羡慕人家的娃,自家怎么看都是熊孩子。孩子的成长,都是实验,所谓经验,都是模板和套路,只能家长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怎么办?无他,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强健体魄、支持孩子找到真爱,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老老实实打这些基础,其它都是旁枝末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家长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不断修正自己的期望值,不为浮云遮望眼,不好高骛远,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人生规划”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说这番话,也是理想主义,自己也做得不好,没什么技巧可以谈。娃在青春期逆反的时候,我苦恼得到处求医问药。没办法,这一切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留学顾问,只是一份职业,解决是只是升学的具体细节,不能期望过高。
可能是我说了太多的“不要”,太替他人着急,这位家长后来批评我摆“过来人”的姿态——仔细想想,确实啊,我这口气,真的不讨人喜欢;况且我就是一个普娃的普妈,空闲时间碎碎念,真没资格教育别人。我接受批评。
不过,朋友们,你我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你找我,不就是想听真话,想听“过来人”的话吗?我还真不太会哄人,也真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别对我期望过高,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