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 新能源迈入3.0时代

文摘   2024-09-26 16:42   浙江  
一直以来,能源生产与供应领域中有一个现实困境,叫“能源不可能三角”。按照过往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难以同时实现能源生产的“安全”、“绿色”和“便宜”,这3个目标。

凭借中国的产业链优势,现阶段已基本实现新能源的绿色”和“便宜”这2项目标,而要满足新形势下的能源需求,则要解决最后一步“安全”利用。

一、新能源发展的不同阶段

目前所有的能源的活动,都是为了趋近于或者打破能源不可能三角,从而实现中国能源电力的自给自足。基于此理论,可以把中国整个新能源行业划分为三个阶段。
  • 1.0时代:2018年以前,政府以慷慨的补贴政策为驱动,旨在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扶持低碳产业链茁壮成长。

    这一阶段长期依赖补贴,出现不少乱象,独立性与市场化受到质疑。弃风弃光率甚至达到30-40%。

  • 2.0时代:2018-2024年,实现平价上网。在技术革新与成本削减的双轮驱动下,这阶段产能扩张、成本骤降,使得新能源无需补贴亦能与传统能源分庭抗礼。

    但这也使得整个行业无序竞争盛行,内卷严重。上游设备产能过剩,巨额亏损;下游发电并网受限,消纳不足。2023年电网系统承受的不稳定电源装机已达15%。

  • 3.0时代:2024年以后,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新的课题——确保能源的安全充足与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这就必须要求新能源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协调发展。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创新实践,将电源、电网、用电端及储能系统无缝衔接,构建起一个高效、智能且稳定的能源生态体系。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

电力有4种价值:电能量价值灵活性价值可靠性价值绿色环境价值。3.0时代就要求充分兑现这4种价值,驱动更多的资源进入到体系中。

二、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经过政府和产业各界的不懈努力,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阶段性的困难,具体来看:

成绩

  • 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3亿千瓦,同比增长14.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5亿千瓦,同比增长48.8%;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 发电量稳步提升:新能源发电量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6,875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0.7%。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4,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如CCER重启、碳市场扩容、电网改革深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破局等,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推进,包括电池技术、光伏技术、风电技术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困局

  • 统筹规划不足:新能源产业在统筹规划方面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无序化竞争、产能过剩、价格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阶段性的大面积亏损。

  • 储能与消纳问题: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使得储能和消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中国储能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同时,电网消纳能力也有限,难以完全满足新能源发电的需求。

  • 技术瓶颈与依赖:虽然中国新能源技术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整体而言仍面临技术瓶颈和依赖外部技术的困境。如高效电池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

  • 产业链不均衡: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部件的供应对外部市场比较依赖,中下游产业链则相对完善。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新能源产业的成本风险,也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统筹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三、新能源3.0时代如何找准定位

传统的能源系统中,电源、电网和用电端往往是相对独立的,而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要求这些环节必须更加紧密地协作,也就是要大力推广普及“源网荷储一体化”这种新的结构。

一体化通过将电源、电网、用电端和储能系统紧密结合,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能源系统,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所以,要想在新能源3.0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可以参照如下路径来展业。

1、从“风光储用”单点的业务模式,变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闭环业务,以荷定源。

  • 工商业光伏能碳一体化:工商业客户的需求从单一的用电降本,转向提升碳竞争力。包括绿证、碳核查、CCER、CEA等,另外还可能涉及电力交易、余热利用、节能改造等。

  • 工业园区趋于综合能源管理:通过风光储-氢氨醇、节能改造等综合性手段来解决园区问题。

  • 户用光伏工商业化:单户推进→整村开发(1村算1户,参考河南政策)→台区配储→电力交易。

  • 农村地区光储微电网,建设新农村。

  • 充电桩升级为充电网,进一步拓展V2G的使用。

2、从简单的开发业务,进化为综合服务商。

传统的新能源项目,都要借助各种中间渠道商,包括大E/小E、居间人等。面向未来,则要基于精细化、智能化的运营能力,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来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以及竞争壁垒。

变为风光储一体综合服务商、电力交易托管服务商、综合能碳管理服务商等。

新能源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拐点,进入了新周期,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应该对新周期的本质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调整自己的身份和业务模式。





碳中和投资研究
浙江大学新能源硕士,专注双碳产业链投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