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人格的孩子,往往出在这种家庭

职场   2024-11-27 20:44   海南  


为什么有些孩子

TA们特别缺乏自信

内心缺乏安全感

总想从外界寻求支持

一些被霸凌的孩子

也总能让人感觉TA们自带被霸凌的气质

从语言、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怯懦

……


咨询师现实场景重现


“我去游泳的时候看到一个刚学游泳的小女孩,大概小学二三年级,绑着浮板,在水里,教练让她游,也是可以游几下的,但是会很快停下来,然后不停地和教练确认是否安全,教练有些不耐烦了。我经常去游泳认识那个教练,和他说“小姑娘刚学,会害怕,你就给她个确认呗”教练一脸苦笑,说她已经来三四次了,总会不停地问我,会不会淹水,安全不安全?我当时就问教练,是不是每次都是妈妈送来的,教练说,是的,之前粘着妈妈,这次专门让妈妈离开一会儿。


我游完泳,在更衣室又看到了这个小女孩,妈妈在帮她洗澡换衣服,我无意间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妈妈一直提醒:慢点,小心点,别摔倒了,别碰着了,洗发液被弄进眼睛里了,要冲干净等等,感觉像对待一个2、3岁的孩子,还说看你多瘦,要多吃点,这么瘦弱可怎么行呢,洗完澡要给孩子吹干头发,还说你身体弱,怕感冒,一感冒就咳嗽总不好,又要请假等。”






低自尊是一种自我评价

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

那么低自尊是怎么形成的呢?


CHARACTER INTRODUCTION

本期嘉宾
刘倩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专业受训,超过20年企业工作经验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我评价起了最重要作用
A: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对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此外,自我评价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常见的讨好型人格有些也是自我评价低的人。


孩子最初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是孩子获得自我认知产生自我评价的最重要的一面镜子。父母是肯定、鼓励型的,还是打压型的,或者是高控制型的,父母自己是自信的,还是焦虑的,都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从而形成其自我评价。


案例中的妈妈感觉是焦虑的,对孩子充满的担心,虽然送孩子学游泳这个事情本身挺好,可以强健孩子体魄,但在整个过程中,从言语到动作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镜子呢?你是弱小的,没有力量的,需要依赖别人的,需要保护的,要时时处处谨小慎微的。而孩子也表现出认为自己是弱小的,很焦虑,害怕,没有安全感。妈妈的担心变成了妈妈的诅咒。并且还带出了对别人的不信任,要多次,反复确认,那么她的自我评价体系就是变成低自尊的模式。
























低自尊的表现

A:

常有的内心独白

•不管从哪个方面,我都不喜欢自己;

•学习或工作我永远都做不好,我会一事无成;

•我不会去找点好玩的事情做,那根本不值得;

•别人更应该得到幸福生活;

•没人想知道我的生活和我面临的问题;

•我不会找到一个对我好的人,反正优秀的人都不喜欢和我在一起。


低自尊的负面影响:

•不停的自我批评会耗尽生活的所有乐趣,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自我评判而停止做他们曾经喜欢做的事情。愤怒、内疚、悲伤的感觉频繁发生,让他们无法享受日常活动。甚至有些人会做出自我毁灭的行为,比如酗酒、药物滥用或者过于冒险。


•自我贬低还会干扰工作或学习。一个人可能会非常害怕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以至于不能专注在手头的事情上。他们也可能会太担心自己会失败,担心事情有风险落荒而逃。不愿意面对任何有挑战的事情。


•低自尊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生活。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喜欢的,他们会用一些“手段”来赢得别人的喜爱,比如引导别人对自己越不好,自己就越有付出感。别人的欺负或羞辱,反而可以弥补自己的不安全感。因为太害怕别人会拒绝自己,可能压根就不会去争取一段关系。越是自我隔离,消极的自我形象就越被强化。


•在以下心理病人中低自尊也是比较常见的,包括(饮食障碍、抑郁症、社交焦虑、过度依赖、自我伤害)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的低自尊?

A:

1、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状态,这样认为的孩子无法树立自尊心。


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她们会定期来给孤儿们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


2、破坏性批评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的是他的行为,孩子就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反之,这个作用力如果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这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慢慢就会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比如: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


3、当众批评他的缺点

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的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家长们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


孩子的弱小决定他们除了服从以外别无选择,而成年人却不断以爱的名义,固执地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行约束孩子、伤害孩子。全然不顾成年人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4、不信任孩子

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5、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6、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绝不意味着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遗留着负面阴影。


7、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利,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的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8、有条件的爱

家长有条件地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

“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衣服。”

“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

“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

“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爱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讨好型人格。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父母,不要滥施你们的权利,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父母应该怎么做?规则+爱+鼓励

A:

学步儿童——充分的情感关注,尊重他们探索的自由,更早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健康自我意识、安全依恋。


儿童期——接纳儿童表现,努力大于结果,为他们自我发展提供工具性支持,儿童更容易发展出客观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


青少年阶段——为探索提供安全基地,更容易接纳自我

进入青春期,孩子会更重视同伴,比较中获得自我价值,家长要筛选圈子,正确引导。不要忽视孩子的友谊,别觉得交友不重要,只有学习重要。同伴的评价也很重要。


总结起来就是——规则+爱+鼓励

另外自尊的多维层次模型(Harter,1996),总体自我价值包括:学术能力,社会接纳,运动能力,身体外表,行为举止。自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理解和评价。父母课尝试在这多个层面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学习不好的孩子也可以建立自尊。


父母应该调整对孩子的期待,不要阻拦孩子对困难的尝试和努力,在孩子需要时,给孩子提供“脚手架”,让孩子有“靠山”,这样孩子长大一些后,其他人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如果孩子心理发展比较健康,有一个客观良好,稳定的自我评价,也会选取其他人的评价,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



























DAN JIE YOU HUA SHUO


或许,你曾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许,你曾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怀疑自己的价值;又或许,你只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品味着那份孤独和自卑。


但你知道吗?这朵小花,它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和力量。只是,它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去浇灌,去呵护,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让我们多用一些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海南工会职工心理援助热线:

           65229271


关于《心灵树洞》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职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2024年5月至12月,海南省工会事业发展中心每周三将开通职工心理援助热线,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坐班解答职工心理困惑,同时,由海南省总工会、海南交通广播联合策划播出《心灵树洞》节目,每周三晚21点到22点直播。

《心灵树洞》

让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

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与困难

一起感受内心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妙

《心灵树洞》你说,我听!

END

海南省工会事业发展中心
方便职工,讲求实效。职工维权热线:12351;医疗互助保障:65320910;工会法人登记:36680302;困难帮扶:653269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