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再生家庭亲密关系的影响
深远而持久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
原生家庭就开始塑造我们的
人格、价值观和情感模式
这些早期的经验和习惯
在我们进入再生家庭后
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
不自觉地显现出来
如何看清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冲破原生家庭的“封印”
斩断原生家庭的“代际传承”
重塑自我,活出自己的姿态?
来《心灵树洞》一起聊聊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原生家庭是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不只是生父母家庭,还包括在个体儿童期一起生活的祖父母、亲戚、离婚或重组家庭等。
父母的行为和言语是子女潜移默化的学习榜样,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培养出自信乐观的下一代,而畸形的原生家庭容易导致子女内心脆弱敏感产生自卑情绪,阻碍下一代心理的健康发展。
同时,原生家庭还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在注重表现的家庭中,孩子可能只关注他人期望而忽视自己内心愿望,容易产生自卑、懦弱等心理;在压力之下的家庭,孩子对自我形象模糊或充满负面情绪,成年后可能引发各种生活问题。
原生家庭可能导致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自卑、躲避冲突、感情过于细腻敏感等。例如,在家庭暴力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对婚姻没有安全感,害怕伴侣像施暴的父亲一样;在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在婚姻中承受过多压力而情绪压抑,或因过度宠爱/严厉而变得自卑或无法无天的表现;还有一些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少安全感,在恋爱或婚姻中过度依赖对方,容易委曲求全。
原生家庭中的孩子会观察和习得父母的家庭角色,在新的家庭生活中依据原生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特点来扮演丈夫或妻子的角色。而且,原生家庭论的核心观点是孩子在与父母相处互动中形成的认知世界方式和交往模式会影响成年后的社会心理能力。
原生家庭带来的低情绪价值习惯及负面影响
原生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和认识世界的环境,也是学习情感表达和管理的重要场所。在原生家庭中,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互动模式,形成自己的情感表达习惯。如果原生家庭充满了冷漠、压抑、冲突和暴力,孩子可能学会消极、不安、敏感的情感状态,进而在人际交往中难以提供高情绪价值。
情绪起伏大,让他人难堪、不舒服,无法给他人带来积极情感体验。比如,当别人分享开心的事情时,回应冷漠甚至泼冷水;缺乏倾听,不愿意耐心倾听他人想法和感受,经常打断说话或心不在焉;过度自我,只关注自己情绪和需求,很少考虑他人感受;批评指责,经常对他人小错误也不放过;情绪不稳定,自身情绪波动大且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
自己会受伤,可能陷入 “被害者心理” 状态,模糊对事情的客观认知。例如,我们传统有重男轻女,当有一些女生在生活里得到不公平对待时,她容易将消极情绪内化而无法妥善处理,进而影响自己的情绪稳定和幸福感。同时对身体健康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给对方带来消极、悲伤、痛苦的情感体验,加重对方心理负担。如提供消极情绪价值的人,言语上不断抱怨、频繁指责、恶意批评,行为上情绪不稳定、冷漠自私、消极怠工,态度上悲观消极、多疑猜忌、固执己见,这些都会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安、不被理解和陷入消极情绪中。
有些人陷入主观化而不自知,用错方式无法产生正确结果。低情绪价值的人往往无法正常地体验和表达情绪,缺乏共情能力,难以理解他人感受和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用错误的方式表达自己,导致目的和行为不统一。
如何改善低情绪价值习惯?具体有哪些方法?
1、从潜意识层面改善低情绪价值习惯。
通过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潜意识,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绪价值,从而改善亲密关系的质量。
比如,暂停咀嚼别人的错,取而代之考虑别人的不得已之处、多想别人的好;负面情绪想要冲着某人大喊大叫时,偏偏要小声说话;要去理论时,偏偏离远点去散散心;情绪低落想封闭自我时,偏偏约上朋友去看电影、喝咖啡。然后再转移注意力,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如看小说、追剧、听音乐、唱戏等。
2、利用正念改善情绪。意识到当前所经历的一切,接受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处理情绪。利用潜意识进行自我暗示,必须讲究放松技巧,依照命令放松身上的肌肉,从脚尖开始依次放松身体各部位。
3、反复告诉自己积极的话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情绪和行为。一个人接受积极的信息刺激,包括回忆和想象美好的事物和形象,会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活跃、开放,具有应变力和创造力。每天可以规定一段时间,如早晚刷牙洗脸时,对着镜子,直视自己的眼睛,大声喊出心里的想法和目标,让这种想法直达内心深处,当这种意念慢慢固定下来,潜意识就会按照这种意念行动,进而驱使自己朝目标努力。
真正压垮婚姻的,从来都不是小事,而是小事背后夫妻情绪价值的丧失,夫妻间过的是日子,活的是心情。婚姻中的相处舒适,本质上就是高能量的情绪传递。我们的每一次表达,都是在渴望对方爱的回应,哪怕只是简单的情绪共鸣,也会让彼此之间的爱意涌动。越是亲近的人,越需要彼此的认同和点赞,这既是前进的动力,更是幸福的向心力。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是亲密关系最重要的软实力。
海南工会职工心理援助热线:
65229271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职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2024年5月至12月,海南省工会事业发展中心每周三将开通职工心理援助热线,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坐班解答职工心理困惑,同时,由海南省总工会、海南交通广播联合策划播出《心灵树洞》节目,每周三晚21点到22点直播。
《心灵树洞》
让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
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与困难
一起感受内心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妙
《心灵树洞》你说,我听!
来源:海南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