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以下是它的详细介绍:
- 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德国北部,西南起于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科克港,东北至于基尔湾的霍尔特瑙港,横贯日德兰半岛。
- 河道长度:全长98.26公里。
- 河道宽度:最宽河道宽度为162米,最窄河道宽度为102.5米。
- 深度:平均深度为11米。
- 建设历程:
- 早在丹麦王国时期,丹麦就规划在日德兰半岛南部挖运河。1784年,丹麦修筑的艾德运河完工,但规模较小。1894年,德国开通基尔运河,当时称为威廉皇帝运河,长度约98.26千米。后来经过多次河床拓宽和运河加深工程,通行能力不断提升。
- 重要意义:
- 缩短航程:基尔运河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比绕道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减少了370海里(约685公里),使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与大西洋国家的沟通更加便捷。
- 战略价值:在军事战略方面意义重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基尔运河都是战争双方拼死争夺的战略要点。如今,对北约各成员国也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不经北约与俄罗斯相互争夺激烈的丹麦-瑞典间诸海峡,在战时若这些海峡遭到封锁,北约仍可通过基尔运河调遣波罗的海与北海之间的舰只,对北约海上兵力的机动有着重要意义。
- 经济作用:是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水道,现为世界第三繁忙的运河(仅次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运输货物以煤、石油、矿石、钢铁为大宗。其便利的通航条件使它成为波罗的海-北海航运上的极为重要通道,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 通航状况:
- 通航船舶限制:运河最大通航船舶为35000吨级。
- 船舶分组与通行规则:运河当局将通过运河的船舶按其主要尺度划分为六组,规定了不同组别的船舶之间的迎向行驶、对驶以及交会规则。例如,第一组船舶可以与第五组船舶迎向行驶,相互不须避让;第二组与第四组、第三组与第三组船舶容许对驶;第六组船舶必须单向航行,不许与其他船舶交会。
- 航速限制:为防止船行波对运河岸坡的侵袭,第六组船舶或吃水大于8.5米的船舶,航速不能大于12公里/小时,其他船舶航速则可达15公里/小时。
- 通过时间:船舶通过运河的时间一般需6.5 - 9小时。
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和提高通航效率,德国政府和基尔运河主管当局一直致力于改善运河的软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船岸信息交流系统的完善、制定详细的通航规则、提供快速的通关服务以及建立有效的事故预防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