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经历了17代30王,以下是按照顺序对商朝各代君王及其重要功绩的详细阐述(部分存在争议的内容也一并列出):
1. 商汤:商朝的创建者,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他重用伊尹和仲虺,经过11次出征灭掉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最终在鸣条之战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建国后修《汤刑》《明居》等法,关心民命。商汤在位13年,死后被谥为成汤。
2. 太丁:商朝太子,姓子,名丁,是商汤之子,《史记》称他尚未成为王就已去世。他承袭其父武乙,杀掉了周朝领袖季历,使商朝和周族反目成仇。太丁的原名已佚,其配偶妣戊受到殷人的周祭。关于太丁是否曾协助商王成汤主持军事,考古学家存在置疑。
3. 外丙:商代天子,子姓,名胜,一作卜丙,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伊尹摄政。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早死且其子年幼,才由他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葬处不明。他尊商汤为“宗汤”,给予隆重祭祀,甲骨文中有不少祭祀太丁的记载。
4. 仲壬:亦称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商汤之子、外丙之弟,中国商朝的第三代君王。在位4年,由伊尹辅政,基本上遵守汤制定的法制,朝政相对比较稳定,国家日益强盛。《史记》称他在位四年后去世,死后由其子太甲继位,伊尹辅政。
5. 太甲:为商汤嫡长孙,外丙、中壬之侄,太丁子,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国王。太甲即位后,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太甲死后葬於历城,庙号太宗,谥号文王。
6.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太甲之子,太丁之孙。继父太甲即位,传说在位29年。沃丁即位时,仍以伊尹为相,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辅佐朝政,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作了《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谥号昭王。
7. 太庚:又作大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继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说为太庚之弟)继位,谥号宣王。
8. 小甲:姓子名高,太庚之子(或太庚之弟),商朝君王。在位36年(一说17年),今认为17年。小甲在位时,商代以毫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谥号敬王。
9. 雍己:姓子名伷,商朝国王,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太平御览》引《史记》说雍己在位12年,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荒废政事,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弟太戊继任。
10. 太戊:姓子名密,汤五世孙,太甲孙,死后追谥为中宗。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太戊在位75年(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他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勤政修德,治国抚民,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太戊七年,亳都出现“桑谷共生于朝”的现象,经伊陟劝诫,太戊开始勤政厚德,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商朝得以复兴。太戊死后葬于内黄,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11. 仲丁:姓子名庄,商朝国王,太戊子,太戊死后继位,在位13年,谥号孝成。仲丁在位时迁都于敖,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仲丁六年,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仲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商朝一度中衰。
12.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姓子名发,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继位,在位15年(一说在位10年),病死,葬于狄泉。外壬成功夺取王位后,向诸弟妥协,造成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诸侯不朝,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开始衰落。
13. 河亶甲:中丁之弟,在位期间迁都,征讨外族,国势再度衰弱。
14. 祖乙: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曾两次迁都。宋初的《太平御览》认为他在位19年,近人则根据殷墟中的卜辞考证其在位75年。
15. 祖辛:商朝第15位君主,祖乙之子,死后由弟弟沃甲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