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听代表委员说卫生健康工作(六)

政务   2025-01-22 12:12   贵州  
寒来暑往,四季轮转,转眼2025贵州省两会已至。随着两会召开,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健康贵州建设提出了不少“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提案。

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代表委员,听他们介绍履职感悟、大会期间关注的话题,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打算和美好期待。


孙发委员:持续优化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我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省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会主委、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形势准确科学,部署工作目标明确,特别是报告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部署安排,深刻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下大力气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为我们做好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孙发说,接下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省“两会”精神,答好人民健康必答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孙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贵州过去一年发展的成绩,这张民生答卷既有温度又有厚度。这里面,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关切。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七个专项行动”等工作举措,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全部开诊运行,累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715项,吸引30个省份来黔就诊患者21.42万人次,带动贵州跨省流出住院患者占比下降全国最多;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建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与华西医院签订协议对口帮扶遵义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总得分排全国第15位,较2020年上升10位,首次3家省级龙头医院进入全国前100位;县医疗服务能力符合推荐标准医院占比全国第4、提升幅度全国第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九连升”……

“这些成绩进一步提振了我们在新征程上认真履职、服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孙发说。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新的一年,针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跃然纸上。依托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基础,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将如何发展持续筑牢健康根基?

对此,孙发介绍,贵州将围绕“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和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为抓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医疗卫生内涵为重点,持续完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帮扶协作,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络,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致力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良医、廉医、便医”服务。

卫生健康关乎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2025年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加强66个脱贫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3000个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加快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改造老旧病房10万平方米、床位2000张……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这些数据既是目标,也是挑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孙发说,新的一年,全省广大卫健工作者将步履不停,一路向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作出卫健贡献!





张应会代表:继续加大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亮点纷呈、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应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涉及民生福祉部分,肯定2024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部署2025年工作措施有力,“让我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生产总值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也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业务用房从6.5万平方米增加到29万平方米;购入78台(套)大型设备,其中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学)科9个;服务能力提升,检查预约时间明显缩短。门急诊人次同比增加7%,住院人次增加10%,手术量增加11%……张应会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这是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近年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依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同时与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高水平医院合作,在医疗技术、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如今,不少危重病人在当地就可以获得救治。“特别是肿瘤病人,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往上、往外转诊。”张应会说。

成绩有目共睹,未来更可期待。张应会建议,继续加大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重症疑难复杂病的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六盘水市及周边区域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作为一名来自卫生健康系统的人大代表,张应会除了关注医院建设,也关注群众期盼。“通过日常工作和到基层调研我了解到,各级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存在差异,特别是一些疑难危急重症患者自费部分可能会另外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结合当下实际,张应会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提高参保率;二是提高大病保险待遇,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对连续参保的城乡居民,提高其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比如,连续参保第二年因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连续参保第三年提高2%等等。”张应会表示,要让居民医保充分发挥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阮洁鸿代表:探索中医DIP付费改革 为中医医疗机构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持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明确提出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务实举措。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份报告提振了我的信心,让我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1月20日,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州中医院创伤骨科护士长阮洁鸿高兴地说。

今年,阮洁鸿带来了《关于在DIP付费改革下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于医保赋能医疗机构良性发展的建议》。DIP(按病种分值)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病案数据进行客观分类,医保部门根据每年应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近年来,DIP付费一直在深入推进,但中医医疗机构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执行标准滞后、中医临床可纳入DIP付费的病种较少、中医适宜技术无医保收费项目导致使用受限、支付标准不能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等。”阮洁鸿说。

阮洁鸿介绍,DIP支付方式主要根据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形成病种,并按病种进行支付。目前纳入黔西南州DIP病种目录内“手术及操作编码”中的中医治疗编码较少,开展中医治疗性操作的病例在现阶段发布的DIP病种目录库中只能进入保守治疗组,所得分值低于同病种西医手术治疗分值,同病同效但不同价,不利于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病例合理支付。“因为中医相对个性化的诊疗方式,即使设立了病种,也无法体现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同病加治、增效增价’。”

阮洁鸿建议,积极探索中医DIP付费改革。一是增加中医治疗操作入组规则,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二是优化支付标准制定机制,充分考虑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对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优的病种分值给予适当倾斜,实现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同病加治、增效增价”。三是调整DIP中医优势病种/日间病房政策,根据中医日间病房病种特点规定护理级别和护理费收取标准,避免一刀切的费用控制。四是在DIP医保支付系统设置医疗机构等级系数时,适度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五是对实行DIP支付的病例,取消中医技术使用种类限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

“我们要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更好满足患者需求。也希望能够积极探索DIP助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路径,让患者看好病、少花钱,为中医医疗机构发展注入新动能。”阮洁鸿表示。 



没有加 “星标的订阅号


刷到全凭缘分


或者好多天


都无法收到最新的推送


朋友们一定要记得


把『健康贵州』公众号


设置为“星标


方法超简单!


一起来看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供  稿 | 贵州健康报记者 龙艳 赵明艳


编  辑 | 龙昭汀
签  发 | 曾韬 龙艳
审  核 | 姚媛媛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主  管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往期回顾

关注两会︱听代表委员说卫生健康工作(五)

关注两会︱听代表委员说卫生健康工作(四)

2025年,办好这8件“上心事”解决群众就医“心上事”

关注两会︱听代表委员说卫生健康工作(三)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健康贵州
权威发布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及时发布重要文件、通知公告,普及健康知识、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