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太绘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老百姓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医师和医疗服务,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缺乏有专长的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及医护水平不高等问题,岳太绘经过多方联系,牵头在全县医共体范围内成立针灸专科联盟,先后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大方县各乡镇、社区共30个中医馆建设,极大程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凭借自己30年的工作经验,坚持每周开展科主任大讲堂,通过讲解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及临床应用,全面提升医师的中医经典理论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打造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作为第二批贵州省中医名医传承老师,她带的两名徒弟已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考核。
作为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4年,岳太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惠及民生、助推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提的《关于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5条建议得到相关部门办理答复。岳太绘还参加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工作报告审议会议、“十五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基本思路调研座谈会,省两院组织的集中视察等活动,所提10余条建议均获采纳。
在今年的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岳太绘围绕科技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健康贵州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政府工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中医药,让我倍感振奋。新的一年我将推进大方县中医院新院区建设,抓好院内天麻制剂的研发工作,强化医共体建设,我将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为每一位群众看好病,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温馨的中医药服务。”在听取了今年李炳军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岳太绘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2007年,刘敏琳与丈夫顾怀景来到五星社区,夫妻搭档,一个做妇保员,一个做防疫员。
“那时,五星社区的卫生室不到50平方米,分5个小间,又小又窄,病人多的时候只能挤在外面,坐在凳子上输液。”回忆起当时的艰苦条件,刘敏琳十分感慨。
2017年,环境简陋设备陈旧的小平房变身为一栋两层150平方米的大房子,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区,病人输液也有座椅了。“你看嘛,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刘敏琳点开手机找出了卫生室的照片。
环境大有改善,设备也添置了不少。如今,五星社区卫生室有空气消毒机、担架、诊疗床、吸痰器等等医疗设备。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刘敏琳通过努力,于2017年取得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执照。丈夫顾怀景则在2023年拿到了执业医师证书。
18年来,刘敏琳用脚步丈量村民的健康之路,用双眼见证贵州乡村医疗发展变化——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晴天出诊一头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户户通水泥路,刘敏琳出诊时也坐上了小汽车。
环境改善了,能力提升了,唯一不变的是为基层百姓健康服务的初心。
身为人大代表,又是一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刘敏琳背着医药箱,跑遍社区每一条小道,清楚记得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病种的随访频次不一样,同一病种达标和不达标的随访频次也不一样。”特别是对村里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刘敏琳给予了更多关心和帮助。
70多岁的空巢老人王罗筛家离卫生室只有500米,身体不好、行走不便。“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时老人不愿意也不方便到卫生室来,我巡诊时就经常拐到老人家里看看。量个血压、测个体温,老人知道有我惦记着,也很安心。”
摆谷村地势偏远,山高路险,村民居住分散。深知公共卫生工作重要性的罗海香,坚持定期跟踪监测村里的高血压患者,密切关注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及时、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等服务,确保他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罗海香还以“健康小屋”为阵地,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免费义诊等活动,引导基层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努力提升村民们的健康素养水平。“村民们从忽视自身健康到掌握和运用部分健康知识、从简陋的小房子到设施设备齐全的卫生室,我用30余年从医经历见证了基层医疗的发展变化。”罗海香感慨地说道。
今年,在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罗海香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的建议。她希望由省医疗卫生部门牵头,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全省各中小学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工作,同时,指导各市(州)医疗机构建立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治疗绿色通道,并扎实开展健康知识宣教,针对脊柱侧弯青少年易发疾病,推进健康知识进学校、进社区,不断提高青少年和家长的健康素养。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今年的贵州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章放香带来了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提案。她提出,应从经济支持政策、完善生殖健康、托育服务建设、教育资源保障、生育医疗费用的保障以及就业与家庭平衡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引导,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改变传统生育观念,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提升群众生育意愿。
她建议完善生育补贴政策,缓解家庭养育孩子经济压力。同时,对生育家庭在购房、租房上给予优惠,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供公租房优先租赁及租金补贴等。
并以社区为依托,在全省范围内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政府通过场地支持、设备购置补贴、运营经费补贴等方式,降低托育成本,使家庭能够负担得起。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利用自有场地或租赁场地开办托育点,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没有加 “星标★”的订阅号
刷到全凭缘分
或者好多天
都无法收到最新的推送
朋友们一定要记得
把『健康贵州』公众号
设置为“星标★”
方法超简单!
一起来看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
编 辑 | 龙昭汀 签 发 | 曾韬 龙艳 审 核 | 姚媛媛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主 管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往期回顾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