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听代表委员说卫生健康工作(一)

政务   2025-01-18 18:31   贵州  
寒来暑往,四季轮转,转眼2025贵州省两会已至。随着两会召开,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健康贵州建设提出了不少“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提案。

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代表委员,听他们介绍履职感悟、大会期间关注的话题,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打算和美好期待。


杨华委员:畅通地铁S1号线贵安站微循环 打通群众就医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是落地我省的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强强联合,致力让更多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高质量医疗资源,万事俱备,打通S1号线贵安站微循环,对于畅通上学路、就医路意义重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省政协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华积极履职,首次就地铁S1号线接驳问题提交提案。


贵安新区是我国第8个国家级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截至2022年5月,贵安新区有常住人口30.5万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的一所公立综合性三级医院,对提升贵州省整体诊疗水平和疑难危重复杂疾病能力,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区域辐射能力,减少贵州省人民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运行开诊、贵州医科大学贵安院区建成投用、贵州省实验中学启动建设等利好传来,贵阳贵安迈入发展快车道。“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尚在发展阶段,地铁S1号线贵安站距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有2公里左右的路程,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已经来到了家门口,但公交不便、打车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质医疗资源与有需要的患者精准触达。”杨华说。


此前,为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杨华乘坐公交车、地铁前往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贵安校区,实地体会群众前往就医的路程及学子前往之路。“从地铁3号线贵医站出发,到中曹司站换乘S1号线抵达贵安站,这个过程大概是畅通无阻的,但是到达之后前往医院仍有一段距离,对于普通群众走路前往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但对于病人却是十分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杨华结合贵阳贵安大数据发展优势、医院发展实际、社会实际等因素综合考虑,前往贵阳无人驾驶汽车企业考察体验,最终提出了在贵阳贵安站建立无人驾驶汽车接驳点的方案。参会期间,杨华提交了提案,建议通过人文景观与无人驾驶汽车科技景观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给予补贴、医疗机构运行无人驾驶汽车,打通群众前往就医“最后一公里”,通畅学子求学路。





骆姝琳委员:改善我省罕见病诊疗保障体系 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目前已知的种类超过7000种,我国发布的两批罕见病目录疾病总数达到了207种,虽然单病发病率低,但一旦患病对于家庭和患者而言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贵州省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罕见病患者在诊疗方面面临更多难题,其防治与保障问题亟待解决。”1月18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开幕,省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科医生骆姝琳将目光瞄准了罕见病诊疗保障体系,希望加大罕见病诊疗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为罕见病家庭减轻就医负担。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发病率极低。贵州省地处西南,对于罕见病的关注起步相对较晚。在北京协和医院帮助指导下,2023年5月,贵州省罕见病质控中心落地建成,同时加入国家罕见病协作网,通过质控中心一体化管理,辐射全省15家相关医疗机构,通过定期检查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在全面掌握全省罕见病诊疗资源的分布情况,提升全省罕见病诊疗水平等方面,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8月,国家级罕见病大数据中心落地贵州并启用,贵州罕见病诊疗体系建设更进一步。


骆姝琳长期在基因检测岗位上工作,也因此接触到了不少的罹患罕见病的家庭,对他们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感同身受。“约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因疾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寻找病因,然而由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等因素,诊断困难、基因检测费用昂贵、可用的药品有限等是贵州省罕见病患者在诊疗中面临着较大难题。”骆姝琳说。


对此,骆姝琳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优化医保政策,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与额度,探索特殊医保支付方式(按疗效、病种付费等),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设立罕见病专项医保基金,专门用于支付贵州罕见病患者医疗费用,确保患者面对高额费用时能得到保障。二是降低基因检测成本:采取财政补贴、集中采购、确定合理价格区间、鼓励本土医疗机构开展基因检测项目、支持省内基因检测技术研发等措施。三是强化用药保障,在药物研发方面,通过培育本土罕见病药物研发企业,建立罕见病药物优先审评审批通道,设立贵州罕见病药物研发专项基金等方式,推动更多有效药物问世。在保障药物供应方面,建立贵州省级罕见病药物储备制度,加强对罕见病药物生产企业监管,建立药物供应预警机制,优化物流配送体系,保障药品及时送达贵州各地。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公益活动宣传罕见病知识,经由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省内具备罕见病诊疗条件的机构名单,让有需要的家庭精准触达。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医保、基因检测、用药保障等问题,让贵州罕见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


没有加 “星标的订阅号


刷到全凭缘分


或者好多天


都无法收到最新的推送


朋友们一定要记得


把『健康贵州』公众号


设置为“星标


方法超简单!


一起来看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供  稿 | 贵州健康报记者  文叶


编  辑 | 龙昭汀
签  发 | 曾韬 龙艳
审  核 | 姚媛媛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主  管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往期回顾

又流行起来了?省疾控专家:别慌!

救护车里接生!这里上演温暖一幕......

心脏健康十问十答 | 2024年贵州省第四届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979名!为群众健康  他们千里赴贵州 | 健康有“数”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健康贵州
权威发布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及时发布重要文件、通知公告,普及健康知识、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最新文章